團體游戲為幼小銜接做準備
本文選題:團體游戲 + 幼小銜接; 參考:《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摘要】:處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面臨新的環(huán)境,會出現(xiàn)很多斷層。團體游戲為幼兒表達自己和發(fā)展自己提供了兩種溝通媒介——游戲和語言。團體游戲在促進幼兒認知發(fā)展、去中心化和協(xié)調(diào)他人觀點的能力培養(yǎng)、發(fā)展自控力、建立規(guī)則意識和社會適應方面,能讓幼兒在某些斷層中更快地融入新的教育環(huán)境。
[Abstract]:Young children at the stage of convergence, facing a new environment, there will be a lot of fault. Group games provide two communication mediums-play and language-for children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develop themselves. Group play can promote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decentralize and coordinate the ability of others' views, develop self-control, establish rules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adaptation, so that children can integrate into the new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more quickly in some faults.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分類號】:G613.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韋群英;;幼兒學習興趣的特點與培養(yǎng)策略探析[J];才智;2009年06期
2 楊興國;;艾里康寧游戲理論述評[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余萍;;“嬉”與“習”:建構(gòu)主義視角下的游戲課程的思考[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4 方芳;;從“Play”到“Play”——由兒童假裝游戲看兒童的戲劇天性[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4期
5 錢愿秋;;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現(xiàn)狀與組織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7期
6 李香;李姍澤;;論象征性游戲?qū)τ變褐黧w性發(fā)展的價值[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楊興國;;艾里康寧游戲理論述評[J];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8 繆周芬;;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雙性化人格[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年04期
9 方建華;;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開始階段中教師指導行為研究——基于骨干教師和新手教師的比較研究[J];當代學前教育;2008年04期
10 黃智鶯;;淺談幼兒傾聽習慣養(yǎng)成的有效策略[J];當代學前教育;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周瑋;;區(qū)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與幼兒主動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2 孫玲;差異教學評價[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沈員萍;兒童公園主題與表達[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4 田愛奎;支持自主學習的數(shù)字化教學游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馮季林;教學的游戲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彭成;數(shù)字化教學游戲的概念、模型與開發(fā)技術(sh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毛曙陽;兒童游戲與兒童文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路晨;學前自然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呂曉;學前聽障兒童個別化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10 趙海燕;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敖麗娜;思想品德課游戲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程永婷;玩具娃娃與女孩之間教育關(guān)系的歷時性建構(gòu)[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梁杰;社區(qū)兒童游戲空間的設計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姚妹女;基于幼兒教育學的幼兒園戶內(nèi)兒童游樂設施的設計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任春茂;重慶市鄉(xiāng)鎮(zhèn)中心園教學游戲?qū)嵤┈F(xiàn)狀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美麗;整合性游戲團體對提高自閉癥兒童社會互動能力的個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虹;幼兒教師創(chuàng)設教育環(huán)境能力現(xiàn)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范元濤;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劉婧;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敖妮娜;幼兒園班級活動區(qū)幼兒同伴互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裴崢嶸;;幼小銜接問題之我見[J];才智;2011年13期
2 崔新玲;梁進龍;;法國幼小銜接的經(jīng)驗及啟示[J];商品與質(zhì)量;2011年S7期
3 李召存;;論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小銜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11期
4 錢玲玲;;宏觀視角下的幼小銜接工作淺述[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年10期
5 ;寒假就要到了,寶貝的幼小銜接準備好了嗎?寒假就要到了,幼小銜接迫在眉睫![J];啟蒙(3-7歲);2014年01期
6 蔡爽;;整合資源,促幼小銜接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下);2014年02期
7 楊澤會;;再議幼小銜接問題[J];新課程(下);2014年04期
8 曾蕾;;幼小銜接的親歷與思考[J];大眾心理學;2014年02期
9 饒宇;;順利過渡,無縫對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途徑與方法[J];知識窗(教師版);2014年03期
10 孟繁慧;張代玲;;國內(nèi)幼小銜接研究綜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劉新紅;;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A];2012年幼兒教師專業(yè)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2 宋懷昌;;正確處理好幼小銜接的幾個原則問題[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3 康長運;;中國近代幼小銜接理論和實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5)——中國基礎教育史研究(含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工讀教育等)[C];2009年
4 孫雪蓮;;拓展幼小銜接視角 促閱讀習慣養(yǎng)成[A];2014年8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5 郝海鷗;;開拓進取為教育 求實創(chuàng)新為學生[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6 高文軍;;視障兒童入學前適應性教育的研究——盲校幼小銜接問題的探討[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七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7 趙敬勉;;幼兒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淺析[A];2012年幼兒教師專業(yè)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力 通訊員 李文祥;市公安局幼兒園注重“幼小銜接”[N];天津政法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蘇軍;別讓“幼小銜接”走了樣[N];文匯報;2009年
3 商報記者 李子君;暴利裹挾的幼小銜接班到底有多值?[N];北京商報;2010年
4 時言平;只有實現(xiàn)教育公平才能抑“天價幼小銜接班”[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5 本報通訊員 李苑 駐蘇記者 何連弟;南京冒出天價“幼小銜接班”[N];文匯報;2011年
6 胡婕 本報記者 薛慶元;幼小銜接:家長應把眼光放遠一些[N];中國消費者報;2012年
7 記者 廖君 吳植;“名校情結(jié)”催熱幼小銜接班,有培訓機構(gòu)打出“包過”招牌[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8 浙江省諸暨市浣江幼教集團 應婉林;幼小銜接不能揠苗助長[N];中國教育報;2014年
9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員 陳如平;謹防“幼小銜接”變身“小學預科”[N];中國教育報;2014年
10 李曉玲;“幼小銜接”:廣東嘗試新版本[N];中國婦女報;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恒苗;從教育政策看英國幼小銜接[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開琳;形成性評價在幼小銜接課程中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翁飛燕;我國幼小銜接課程政策構(gòu)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4 崔吉曉;幼小銜接視角下的語言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林玲;當代美國幼小銜接政策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6 馬達英;幼小銜接實施策略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婭菲;法國幼小銜接教育制度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8 趙地;美國聯(lián)邦政府促進幼小銜接發(fā)展的政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9 駱秀萍;幼小銜接中微觀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10 曹書楷;日本幼小銜接的策略及其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59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95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