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演游戲的幼兒利他行為發(fā)展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表演游戲的幼兒利他行為發(fā)展研究
【摘要】:幼兒對利他行為的認識和具體表現,可以通過表演游戲的影響而發(fā)生、發(fā)展;表演游戲中,通過對正面角色的表揚強化,對幼兒利他行為的習得有重要作用,幼兒的日常表現,多用表揚強化,可以使其形成穩(wěn)固的行為特征;對幼兒進行表演游戲的教育,還應注重年齡差異,選擇合適的內容,效果才明顯。
【作者單位】: 杭州市京都實驗幼托園;
【分類號】:G613.7
【正文快照】: 現代社會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會!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在社會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钡,根據我們對園中、大班段孩子的調查發(fā)現:在活動中會主動謙讓的孩子只占18%,愿意與他人共享玩具一起玩只占35%,孩子們經常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序蓀;發(fā)展的起點──試析幼兒狀態(tài)教育[J];教育探索;1998年02期
2 李幼穗,,王曉莊;角色訓練對幼兒助人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3 劉焱,李霞,朱麗梅;中、大班幼兒表演游戲的一般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李德顯;幼兒分享意識、分享行為發(fā)展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小玲;;培養(yǎng)小班幼兒分享意識之我見[J];時代教育;2014年06期
2 王偉紅;;大班幼兒分享行為觀察研究[J];時代教育;2014年18期
3 時麗娟;;從角色承擔能力角度探索新型學校德育模式[J];教學與管理;2007年30期
4 周志榮;劉麗;;兒童利他行為發(fā)展研究的新進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S2期
5 楊淑萍;李德顯;;幼兒分享意識與行為的代際比較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8期
6 張心語;;助人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2012年35期
7 李桂萍;;淺談《指南》與幼兒獨自表演[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年18期
8 何明影;;兒童親社會性發(fā)展研究現狀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15年02期
9 衛(wèi)曉萍;張玉涓;穆陟fE;;我國近二十年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2015年02期
10 徐東;李林燭;劉一春;;幼兒園表演游戲整合課程的可能性及策略[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馮夏婷;關于3-7歲攻擊性兒童的社會認知發(fā)展狀況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全海英;體育活動發(fā)展3~6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巍巍;小學生利他行為培養(yǎ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紅艷;合作游戲對幼兒合作能力提高的干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文婭;初中生責任感及其培養(yǎng)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雪;中學生社會責任心結構及其發(fā)展特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賈蕾;兒童社會觀點采擇與分享行為關系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娟;關系與利他[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6 王青松;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孫繼紅;山東省高中生責任心現狀、特點及教育對策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美娟;合作游戲對大班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余娟;中學生親社會行為及其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文靜;中學生家庭責任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丹;兒童角色采擇能力與利他行為發(fā)展的相關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鳳嵐;;非緊急情景下利他行為的實驗研究和培養(yǎng)[J];中學教育;2002年12期
2 張廷華;影響利他行為因素的敵友指數分析[J];綿陽經濟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3 張旭昆;試析利他行為的不同類型及其原因[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劉玉鳳;劉瑞享;;利他行為弱化的成本收益分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6年03期
5 馬曉風;劉曉萍;;試論青少年利他行為教育[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6 鄭丹丹;凌智勇;;網絡利他行為研究——以5Q地帶“供種”行為為例[J];浙江學刊;2007年04期
7 丁邁;陳曦;;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利他行為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8 黃俐萍;;角色體驗,讓孩子品嘗利他行為的喜悅[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03期
9 王艷輝;張少浩;;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感恩與利他行為的關系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年23期
10 盧陽;商衛(wèi)星;;略論大學生利他行為[J];企業(yè)導報;2013年1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李希琳;謝曉非;;危機情景中利他行為對身體負重感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2 蔣達;王歆睿;傅麗;周仁來;;內隱利他行為的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謝曉非;;利他行為僅僅利他嗎?[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鄭顯亮;;現實利他行為與網絡利他行為:網絡社會支持的作用[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姜春艷;劉華山;馬玉芝;刁春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人格及利他行為的關系[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一員;呂建國;高雪梅;譚小宏;李紅;;兒童在災難中的分享行為[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謝曉非;李靖宇;胡天翊;;利他行為溫暖人心[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曉芳;高湘萍;;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模式研究——利他行為[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小亮;韓涌泉;;“唯物史觀”視角下偏好演化及其應用分析——基于“生產方式——人的本質——個體偏好”互動演化視角[A];“外國經濟學說與當代世界經濟”學術研討會暨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20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曹林;“做好事有利可圖”讓道德更親切[N];聯(lián)合日報;2012年
2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張勁碩 張樹義;含英咀華 慧解別具[N];光明日報;2001年
3 張錦志;利他還是利已[N];學習時報;2000年
4 新華社國際部 姜巖;“道德”的多版本解讀[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華凌;孩子是不是生來就自私?[N];科技日報;2007年
6 劉霞;臉紅讓你更有魅力[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杜鵬;基于互惠、非直接互惠和群體文化選擇的利他行為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2 李一員;自然災難改變兒童的利他行為[D];西南大學;2013年
3 劉巍巍;小學生利他行為培養(yǎ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4 王健;利他行為的模型構造與數量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雁波;小學生利他行為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志香;社會標定對一般情境下小學生利他行為影響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3 謝金;利他行為的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海霞;小學生利他行為及其干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5 王瑞;醫(yī)生與醫(yī)學生利他行為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6 陳晨;社會和諧視閾下的利他行為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4年
7 李磊;外顯、內隱利他行為及其預測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方雅娟;作為情境變量的移情對利他行為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9 蔣薇;道德領域中的利他行為及其育成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郭娓娓;網絡利他行為:測驗量表適用性驗證與特點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1801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18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