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生干部的成長敘事——研究生個體發(fā)展的敘事、解構與反思
[Abstract]:Taking a graduate student cad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reproduces his daily study, life and social practice situation through narrative technique, and deconstructs it with the clue of time concept, and rethinks the problem of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self-growth of graduate studen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are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growth of graduate students. As far as the students' subject is concerned, they can improve their qua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striving goal, self-study, guidance, time management, social consciousness, cooperative innovat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G6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岸頭敘事[J];江蘇教育;2005年11期
2 張曉東;敘事抒情類文章的構思原則和技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年16期
3 杜江;提高預防醫(yī)學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措施[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1996年03期
4 劉金陵;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識的反思[J];彭城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5 李慧勤;反思中國高等教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4期
6 胡窮;條理·技巧·目的[J];江西教育;1985年12期
7 張俊梅;德育之人生敘事[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年32期
8 吳良根;;反思“反思”[J];黑龍江教育(小學教學文選版);2006年10期
9 魏保堂;山東大學堅持中期篩選 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9年05期
10 袁宗金;學校德育的呼喚:關愛生命[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顏敏;;走不出的“歷史”陰影——史傳文化傳統(tǒng)與中國歷史敘事的關系[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劉雪梅;;漢魏六朝時期道教謫仙案例的考查[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王靜;;“技”與“道”的張力——《史記》敘事的修辭學淺論[A];司馬遷與《史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張佩國;;20世紀中國鄉(xiāng)村革命研究中的敘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為中心[A];中國農業(yè)歷史學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李波;;虛擬與現(xiàn)實:網絡文化的社會學解構[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1世紀貴州社會發(fā)展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李波;;虛擬與現(xiàn)實:網絡文化的社會學解構[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1世紀貴州社會發(fā)展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7 徐秀芝;;修辭的解構及其審美心理探微[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8 余恕誠;;論唐代的敘情長篇[A];唐代文學研究(第三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五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9 蘭卓;鄭清賢;;自然保護區(qū)旅游資源開發(fā)的反思[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4年
10 劉自武;吳冬平;;淺談山洪風險管理——“6.10沙蘭鎮(zhèn)山洪災害”的反思[A];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水旱災害風險管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真弼;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該“研究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程光煒;敘事的可能[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3 夏可君(中山大學哲學系);解構的力量:作為對結構的肯定[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4 金燦榮;美國力量解構[N];人民日報;2004年
5 曹保印;解構權威[N];檢察日報;2000年
6 ;有關知青的一種敘事[N];中國文化報;2003年
7 孟繁華;苦難的敘事與功能[N];中華讀書報;2005年
8 陸亨俊;對“新經濟”的幾點反思[N];經濟參考報;2001年
9 ;當下文學中的鄉(xiāng)村敘事和都市敘事[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陳濤 記者 黃辛;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一流[N];科學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向東;對時間性問題之敘事解說——保羅·利科《時間與敘事》中的時間性問題[D];復旦大學;2003年
2 姜飛;在解構中建構[D];四川大學;2003年
3 汪建達;在敘事中成就有德性有品格的人[D];浙江大學;2005年
4 張兵娟;電視。簲⑹屡c性別[D];河南大學;2004年
5 博玫;《紫羅蘭》(1925-1930)的“時尚敘事”[D];復旦大學;2004年
6 劉永謀;?碌闹黧w解構之旅[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7 李自芬;小說身體:中國現(xiàn)代性體驗的特殊視角[D];四川大學;2005年
8 翟立宏;信托產品創(chuàng)新:要素解構與環(huán)境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9 張艷梅;海派市民小說與現(xiàn)代倫理敘事[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陳振華;中國新時期小說反諷敘事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開成;論荒誕敘事[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2 蔣濤涌;敘事何為?—新時期以來的敘事批評[D];安徽大學;2004年
3 顏敏;七十年代末以來印華文學中的異族敘事[D];暨南大學;2004年
4 田平;《喧嘩與騷動》的解構敘事[D];安徽大學;2003年
5 楊承磊;在歷史與文化的交匯點上[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慶泓;在解構中重構新月理想[D];安徽大學;2004年
7 肖鋒;論敘事作為修辭[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8 鄭麗;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反思[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夏美祥;新時期小說中的狼形象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海艦;基于反思的發(fā)展性教育實習評價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311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243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