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團隊的研究型教學方法在研究生《干細胞-基礎與臨床》課程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干細胞 + 研究型教學 ; 參考:《解剖學報》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初步探討基于團隊的研究型教學方法在研究生《干細胞-基礎與臨床》課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2014級選修《干細胞-基礎與臨床》課程的41名研究生作為研究對象,在以傳統(tǒng)課堂講授為基礎的學習方法(LBL)上引入基于團隊的研究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間為1學期,采取教學結束后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情況、學生學習滿意度及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及課題設計水平等進行評估。結果采用基于團隊的研究型教學方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提高,其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及課題設計水平也得到提升。結論引入基于團隊的研究型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原創(chuàng)性思維能力及課題設計水平,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在研究生教學中推廣。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eam-based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graduate students'Stem Cell-basic and Clinical course.Methods 41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Stem Cell-basic and Clinical course, Grade 2014,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The team based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which lasted for one semester, and th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taken after the end of the teaching.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ject design level are evaluated.Results Team-based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Students' curiosity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were improved, and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ubject design level were also improved.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eam-based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riginal thinking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level of project design. It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graduate teaching.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實驗教學中心;
【基金】: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青年教師培養(yǎng)項目(2014zlgc0712)
【分類號】:G643;R-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潔如,李小玲,譚紅專,李桂源;基于網絡的研究型教學模式[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2年04期
2 黃若文,薛小臨,呂卓人;研究型教學法在循證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2005年01期
3 陸俊羽;錢桂生;陳維中;常城;姚偉;;以研究型教學法為基礎的循證醫(yī)學教學探討[J];西部醫(yī)學;2006年04期
4 陸源;厲旭云;梅汝煥;;生理科學實驗研究型教學法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年11期
5 張平;;高職院校嘗試研究型教學的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年04期
6 張榮懷;郭海濤;王曉明;張丙芳;;加強研究型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10年05期
7 肖獻忠;;基礎醫(yī)學研究型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3年06期
8 毛靜馥;齊英;吳國松;;衛(wèi)生管理專業(yè)研究型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年10期
9 厲旭云;陸源;梅汝煥;夏強;羅建紅;;研究型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5年05期
10 張欣榮;張川;李武宏;楊峰;羅俊;邢麗波;;提倡研究型教學 培養(yǎng)學員創(chuàng)新能力[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春秋;許潔;;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認知與建構[A];2006力學教學與教學改革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孔凡凱;刁彥飛;;如何實施研究型教學[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孫瑞;敖薪;任伯緒;;護理本科教學應提倡研究型教學[A];全國護理教育研討會暨第2次護理學院(校)長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劉德立;袁永澤;熊麗;丁書茂;袁均林;王玉鳳;;生物化學研究型教學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A];生命的分子機器及其調控網絡——2012年全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2年
5 李曉彤;岑兆豐;劉向東;;應用光學系列課程中的研究型教學[A];光電技術與系統(tǒng)文選——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屆全國光電技術與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徐正紅;楊拴科;;“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研究型教學方法探索[A];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09年
7 徐振海;王偉;肖順平;;課程論文在研究型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A];教育部中南地區(qū)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8 雷耘;汪正祥;劉勝祥;;《生態(tài)學》雙語課研究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A];中國植物學會七十五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8)[C];2008年
9 許漫坤;李天昀;張冬玲;;“信息論與信源編碼”研究型教學初探[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2年論文集[C];2012年
10 文志斌;管茶香;羅自強;秦曉群;;研究型大學中生理教學改革之淺見[A];中國生理學會第十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雷光復 王啟智;研究型教學的要點和實施[N];計算機世界;2001年
2 華中師范大學 譚邦和;在文科研究型教學中滲透文化內涵[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鄧偉元 李廣林;推進研究型教學[N];湖南日報;2004年
4 記者 周襄楠;探索研究型教學之路[N];新清華;2008年
5 本報記者 蔡曉華;研究型教學:收效不能量化的好課堂[N];遼寧日報;2003年
6 姜晨怡;研究型教學:本科生的創(chuàng)新樂土[N];科技日報;2006年
7 曹繼軍;東華大學探索研究型教學[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倩;研究型教學的教與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宋艷玲;基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型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D];天津大學;2014年
3 張穎;本科研究型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鄭貴華;大學研究型教學的理論構想與實踐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朱冬梅;高等理科教育中開展研究型教學的思考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時寶茹;高師院校研究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董仙懷;研究型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8 李靜;中國大學本科研究型教學及其檔案袋評價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王燕慧;高校體操普修課“研究型教學法”的實驗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年
10 胡美艷;湖南省高師體育院系田徑教學中實施研究型教學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354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173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