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與研究生培養(yǎng)
本文選題:原創(chuàng)性 切入點:科學研究 出處:《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摘要】:原創(chuàng)性研究是最初解釋特定研究對象構(gòu)成要素和運行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或最早提出了特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模型與方式的研究,具有非連續(xù)性、基礎性和引領性。原創(chuàng)性研究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科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頂尖人才、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弘揚原創(chuàng)精神,就是要增強原創(chuàng)意識,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轉(zhuǎn)變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還要建立鼓勵原創(chuàng)的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評價機制,以此來提升研究生培養(yǎng)質(zhì)量。
[Abstract]:Originality research is the research of explaining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the law of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particular research object at first, or of putting forward a specific thought or model and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which is discontinuous. Basic and leading. Original research has important value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ultivating top talents, realizing self-development, etc.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carrying forward the original spirit is to enhance the original consciousne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we should cultivate innovative culture, change the mod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encourag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第三軍醫(yī)大學;
【基金】: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醫(yī)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課程體系構(gòu)建與實踐”(項目編號:yjg142002)
【分類號】:G6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光;;工科研究生培養(yǎng)淺談[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2 葉奕芳;;我國教育科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年03期
3 余太和;學習研究方法 培養(yǎng)研究能力——談大學生科學研究的若干問題[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常正霞;;高師院?茖W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甘肅農(nóng)業(yè);2006年02期
5 裴江紅;唐川林;何國旗;譚艷萍;;科學研究對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作用[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6 劉一;王曉宇;韓斌;徐新陽;;關于科學研究隊伍崗位設置、聘任與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10年01期
7 徐明明;;論科學研究思路[J];寧波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8 郎全發(fā);王云飛;張建東;;論社會科學研究應秉承的責任精神[J];蘭州學刊;2014年03期
9 周漢昌;創(chuàng)新——科學研究中的一個永恒主題[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年S1期
10 石林;教學與科學研究是高校學報的基本屬性[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朱靜;劉友學;魏光輝;;我國科學研究的現(xiàn)狀淺析[A];首屆全國醫(yī)學科研管理論壇暨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馬筱蘭;;跳高科學研究現(xiàn)狀分析[A];第十四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4年
3 嚴建新;王續(xù)琨;;論科學研究的微觀動力[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4 唐麗;;科學研究中心理因素的作用[A];“中國工程技術哲學的繁榮與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高峰論壇暨遼寧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05年年會會議交流材料[C];2005年
5 李勇;陳玉林;;V.布什報告與美國戰(zhàn)后科學研究信念的建構(gòu)——從科學研究信念史的視角解讀《科學:沒有止境的前沿》[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tǒng)”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6 潘際鑾;;二十一世紀焊接科學研究的展望[A];第九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1999年
7 張一枝;;《新工具》:探索的典范——培根科學研究思想管窺[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駱姝錦;摩洛哥大學科學研究的發(fā)展與改革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2 李彤;研究型大學科學研究的組織化[D];山西大學;2006年
3 于洋;關于科學研究禁區(qū)的哲學思考[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4 湯燕;庚款教授席的實施與效果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867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168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