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視角下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探析
本文選題:文科研究生 切入點:理工科院校 出處:《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由于文科研究生有著不同于理工科研究生的科研特點,而理工科院校在學術(shù)氛圍、科研環(huán)境、教學組織等方面又與綜合性或文科院校有所區(qū)別,導致其在文科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上既有優(yōu)勢又有不足。應(yīng)發(fā)揮理工科院校優(yōu)勢,探尋文理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異同,使文理科研究生教育形成良性互動;同時,應(yīng)改革文科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評價標準,加大教育設(shè)施的投入,營造良好的學術(shù)環(huán)境,加強課程建設(shè)和社會實踐,實現(xiàn)文科研究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自我突破。
[Abstract]:Since 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scientific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fro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ifferent from comprehensive or liberal arts colleges in academic atmosphere,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etc. As a result, i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of arts and science, and make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become a positive interac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 increase the input of educational facilities, create a good academic environment, strengthe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and realize the self-breakthrough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
【作者單位】: 東北石油大學人文科學學院;
【基金】:2011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文科類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機制優(yōu)化研究”(編號:JGXM-HLJ-2011026)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成平;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與訓練的基本思路[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年08期
2 張亞軍;崔華華;;論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小昱;王為;張終;張軍;;農(nóng)業(yè)機械化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和方法的思考[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S1期
2 王朝陽;崔華華;;創(chuàng)新視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養(yǎng)[J];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08期
3 傅銘;;理工大學發(fā)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初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年09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羅堯成;我國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雪梅;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學術(shù)能力的認知情感闡釋與多維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玲;閆國華;;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學術(shù)交流平臺的搭建與實施[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戴艷軍,李力;理工科大學建設(shè)人文社會科學的思考[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雷安軍;;Seminar源流及對當前法學教育的意義[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年02期
4 曾華鋒;石海明;張茜;;科研選題視角下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需培養(yǎng)的四種意識[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7年01期
5 王菊英;"診所式法律教育"本土化的思考[J];河北法學;2005年03期
6 胡凱;;試論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年Z2期
7 羅建華,鄧永亮;課程主講教師制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8 鄧毅芳;如何保障文科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J];大學教育科學;2005年02期
9 馬若水,錢虹妹,陳正發(fā);文科創(chuàng)新實驗平臺與科技創(chuàng)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年09期
10 丁英宏,胡玉峰;試論加強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及內(nèi)容[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強偉;;大學排名:詩詞歌賦也算科研實力?[J];中國研究生;2011年06期
2 周芳;嚴明皓;吳s,
本文編號:16364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163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