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觀的演變與教師學習文化的變革
[Abstract]:Positive knowledge is the result of cognition, and knowledge view is the fundamental view on the connotation, nature, function, value and source of knowledge, as well as ways of obtaining i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human knowledge evolution, the whole face of the field of knowledge has undergone revolutionary changes, which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 series of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For teachers in the times of change,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task of chang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enriching, perfecting and innova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o,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oncept of knowledge?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new view of knowledge? The research on these problems will help to renew and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learning, and promote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from "imparting knowledge" to "reflective research teachers"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云南曲靖師范學院;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清華;教師知識研究的問題與建構(gòu)路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21期
2 羅華;知識觀的轉(zhuǎn)變與教師角色創(chuàng)新[J];教育探索;2003年11期
3 李志厚;西方國家教師學習研究動態(tài)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4 鄭葳;王大為;;生態(tài)學習觀及其教育實踐啟示[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年01期
5 柳夕浪;建構(gòu)積極的“教學自我”——教師研究的價值取向[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紅;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J];北方論叢;2001年02期
2 陳愛傼,高明書;教師期望應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3 陳雯;教師專業(yè)成長與行動研究[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1期
4 劉菊霞,杜婧,張建偉,李斌,倪如慧,吳庚生,李志河,宋述強;網(wǎng)絡學習質(zhì)量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張巧蓮;王玉蓉;;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研究展望[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趙亞軍;;提高高校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7 張金橋;論高校教師的教學元認知能力及其培養(yǎng)[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曾拓;論教師的教學問題意識[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陳正;;教師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積極情緒的調(diào)動[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2期
10 張林,華煒;教學監(jiān)控能力: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因素[J];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靖國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陳雨亭;教師研究中的自傳研究方法[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朱超華;教師核心能力發(fā)展與教師管理模式變革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渺;教師的理性追求[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彭愛輝;初中數(shù)學教師錯誤分析能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邱莉;教師課堂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繼兵;大學文化與學生發(fā)展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陳列;中學教師知識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良庭;專業(yè)化背景下的教師自我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玲;小學教師反思能力發(fā)展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3 范春煒;物理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監(jiān)控能力結(jié)構(gòu)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汪勵韜;中學生物反思性教學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吳瓊;新知識觀及其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桂雙;幼兒園英語教育現(xiàn)狀分析和實踐探索[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謝春英;關于新時期中小學班主任素質(zhì)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唐玲;新世紀研究生德育內(nèi)容體系及途徑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9 曹樹真;論教育的不確定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徐錳;民族地區(qū)支教對象調(diào)查(個案)及相關對策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艷;終身學習全球化趨勢下的教師職后培訓與角色定位[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郭曉明;知識與教化:課程知識觀的重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2期
3 鄧友超,李小紅;論教師實踐智慧[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王春燕;從知識到意義:課程價值取向重心的必要轉(zhuǎn)移——20世紀西方哲學觀轉(zhuǎn)變帶給我們的啟示[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曉華;;主題教研是培養(yǎng)研究型教師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7期
2 吳志永;;當好班主任,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J];新課程(下);2011年06期
3 顧偉;;研究型教師:被豐富的教師專業(yè)成長內(nèi)涵與實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侯鎖生;;研究型教師:素質(zhì)教育對教師的呼喚——現(xiàn)代教師論之三[J];中學教育;2002年09期
5 陶偉;戴高千子;;新世紀國內(nèi)中小學教師教研素養(yǎng)研究述評——兼議教學反思與教研之間的關系[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6 蔡祖泉;;如何為教師的暑期集訓“加餐”[J];湖北教育(綜合資訊);2011年08期
7 王斌;;新課程理念下的校本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1年28期
8 馬恩榮;;對“今天怎樣做教研員”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1年06期
9 遲延英;新課程改革與知識觀的轉(zhuǎn)變[J];基礎教育;2005年06期
10 王衛(wèi)華;;論建構(gòu)主義教學理論的價值缺憾——基于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比較[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樊昕;孫培國;吳昭利;;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學術論文集(第二輯)[C];2006年
2 于學書;符麗萍;;校本研修一體化,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A];來自教育一線的報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一五”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張海燕;洪彥;張蕾;;學校研修策略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研究[A];來自教育一線的報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一五”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涂元玲;如何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N];中華讀書報;2009年
2 張新翠;我們離研究型教師有多遠?[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華國棟;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北京101中學校長 郭涵;研究性學習挑戰(zhàn)今日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教研組,,教師研習的“大課堂”[N];文匯報;2004年
6 ;教師要“研究型備課”[N];中國教育報;2003年
7 ;中國教育:10年趕超世界50年[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8 記者 包曉艷;學習 提高 發(fā)展[N];齊齊哈爾日報;2010年
9 ;建設學習型組織 打造專業(yè)化團隊 促進人才的多層次發(fā)展[N];天津教育報;2010年
10 鄭豪杰;“有境界,自成高格”[N];中國教育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慧珍;研究型教師成長機制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1年
2 馬壯;教師行動研究——促進研究型教師成長的平臺[D];河南大學;2004年
3 羅蕾;“專業(yè)荒蕪”到“專業(yè)自覺”[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4 程炳友;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困境與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劉霞;教師專業(yè)化視閾下教師主體性建構(gòu)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燕;論教師敬業(yè)[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德菊;教師教育者的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8 周莉;教師作為研究者:現(xiàn)狀及對策[D];蘇州大學;2002年
9 李葉峰;教研組長課程領導角色的質(zhì)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蔣瑩;以教師職務制度創(chuàng)新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689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6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