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福利院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人格特點的關系
本文選題:心理健康 + 調查研究 ; 參考:《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2期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福利院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人格的關系。方法采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篩查表、艾森克人格問卷(青少年版)對該福利院兒童96人(占59.6%)調查。結果與常模相比,被試"認知"和"思維語言"方面發(fā)展相對正常,"情緒"(8.89±2.74vs9.68±1.64;t=-2.631)、"意志行為"(16.37±3.31vs20.02±2.74;t=-10.313)和"個性特征"(17.26±3.92vs19.65±2.72;t=-5.590)方面發(fā)展較差(P均0.01)。各類心理問題表現(xiàn)較為突出,所有分測驗均值顯著高于常模(P均0.01)。女童認知(16.14±4.03vs14.32±3.83;t=2.144)和情緒(9.55±2.73vs8.24±2.62;t=2.241)發(fā)展顯著好于男童,但在社交問題(2.61±1.77vs1.73±1.80;t=2.333)和性問題(1.50±1.64vs0.70±0.96;t=2.858)方面較男童更為突出(P均0.05)。7~9歲兒童有較多心理問題。整個群體的學習問題均比較突出。被試群體性格顯著內(nèi)傾,男(14.70±4.16vs18.32±3.75;t=-5.761);女(13.40±4.50vs18.15±3.56;t=-6.929,P0.01),情緒性和精神質分數(shù)高的個體更傾向于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結論福利院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差,需要關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 in a welfare institution in Beij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Methods 96 children (59.6%) in the welfare instit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screening form of Mental problem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dolescent vers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on" and "language of thought" was relatively norm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8.89 鹵2.74vs9.68 鹵1.64), "will-behavior" (16.37 鹵3.31vs20.02 鹵2.74) and "personality traits" (17.26 鹵2.72t-5.590) were worse (P0.01).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ere more prominent, and the mean values of all sub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 (all P 0.01).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on (16.14 鹵4.03vs14.32 鹵3.83) and emotion (9.55 鹵2.62) in girl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boys (2.61 鹵1.77vs1.73 鹵1.80t2.333) and sexual problems (1.50 鹵1.64vs0.70 鹵0.96t2.858). The whole group of learning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ubjects was significantly introverted, male (14.70 鹵4.16vs18.32 鹵3.75) and female (13.40 鹵4.50vs18.15 鹵3.56) -6.929 (P0.01). Individuals with high scores of emotional and psychoticism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va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in welfare institutions is relatively poor an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醫(yī)學心理教研室;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紅;李杰;劉安波;;高中生戀愛與性心理的性別差異研究[J];保山師專學報;2008年04期
2 陳衍,陳慶良;福利院兒童與普通兒童孤獨感和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戴靜,馬渝根,孫萍,張曉萍,高志瓊;成都SOS兒童村與成都兒童福利院兒童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J];華西醫(yī)學;2002年02期
4 王秀麗;馬渝根;孫萍;;成都市SOS兒童村兒童自我意識與人格特征的調查研究[J];華西醫(yī)學;2008年01期
5 張麗華,李慎秀;學業(yè)優(yōu)秀與不良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6 趙紅;羅建國;李作為;文紅;周碧英;鐘昆;徐鋒;;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性別差異分析[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7 張寶山;朱月龍;;我國關于學業(yè)不良兒童的研究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05年01期
8 袁國楨;程灶火;楊碧秀;;不同地區(q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34期
9 王英春;鄒泓;張秋凌;;初中生友誼的發(fā)展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2期
10 崔麗娟,楊志勇;家庭寄養(yǎng)對孤兒社會成長作用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少梅;徐濤;王雁;朱廣瑾;;普通學校和重點學校學生的學校社會行為研究[J];北京醫(yī)學;2006年07期
2 李杰;朱紅;劉安波;;邊遠地區(qū)高中生戀愛及性心理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保山師專學報;2008年03期
3 朱紅;李杰;劉安波;;高中生戀愛與性心理的性別差異研究[J];保山師專學報;2008年04期
4 蘆炎;陳嘉良;;樂山市公辦和民辦小學生心理健康比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6期
5 張莉;;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綜述[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黃廣文;吳虹;杜其云;劉智昱;黃群;;湖南省農(nóng)村3~7歲留守兒童長處和困難問卷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1期
7 馬藝丹;薛威峰;;淺析養(yǎng)父母、收養(yǎng)家庭對養(yǎng)子女心理發(fā)展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09年34期
8 王晶;;社會福利院收養(yǎng)孤兒的行為心理輔導——來自南寧市社會福利院的個案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9 顏農(nóng)秋;王建民;祁樂平;;孤兒家庭支持功能缺失的心理應對研究——以玉樹地震致孤兒童為例[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10 邵朝竹;家庭寄養(yǎng)對孤殘兒童社會適應行為的作用[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謝曉琳;;聾生親社會行為缺失問題及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階段性研究報告[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李琳;陳薇;李鑫;季瀏;;體育鍛煉與中學生人格、自我意識的關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堅;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楊云萍;審美與審丑[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田若飛;社會控制論視角下的教育與幸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宋志強;殘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5 李霞;語文體悟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沈敏;農(nóng)村兒童意外傷害流行特征及干預模式系統(tǒng)評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王榮;兒童社會關系概念化的特點及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遜;盲校中學生學校適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黨云皓;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張發(fā)軍;農(nóng)村學業(yè)不良初中生學業(yè)成敗歸因現(xiàn)狀及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小珍;學習困難兒童認知特征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嵐;高中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性別差異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胡瑜;溫州市寄托兒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謝志萍;初中生自我概念與社會行為發(fā)展特點及關系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8 張婭;幼兒基本體操鍛煉對河北省學齡前兒童智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倪曉f ;基諾族小學生社會技能發(fā)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模型建構[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鐘愛萍;民工子弟學校小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訓練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盛華;自我概念及其發(fā)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2 鄒泓,周暉,周燕;中學生友誼、友誼質量與同伴接納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3 于偉,孫福臻;關于青年學生性心理狀況差異的調查分析報告[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4期
4 杜煥英,曹運梅,程燕龍,張佩瑛,劉真團;3.3.3訓練對學習困難兒童干預效果的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0年02期
5 陳虹,張宗平,張遠燕;302名大學生性生理和性心理初步調查[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6 戴靜,馬渝根,孫萍,張曉萍,高志瓊;成都SOS兒童村與成都兒童福利院兒童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J];華西醫(yī)學;2002年02期
7 郭賢坤,程啟秀,邊疆,張銳,張燕,孫紅艷;大學生性心理與性行為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4期
8 王淑芬,,王聲涌,秦輝,戴文燦,王繼清;大學生性觀念和性心理的調查研究[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1995年02期
9 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年02期
10 劉丙元;心理因素對學業(yè)不良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J];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Z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柴明勤;;地方農(nóng)業(yè)院校通識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與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4期
2 曹雪飛;;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的調查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彭晶;張宇翔;彭琨成;;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兼職觀——在沈大學生兼職觀的調查研究[J];沈陽干部學刊;2011年03期
4 鐘建華;;關于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鄧玲;;醫(yī)學院校開展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調查分析及對策探討[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1年06期
6 李春霆;張志宏;高海忠;;高等職業(yè)?圃盒W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調查研究[J];考試周刊;2011年49期
7 任麗平;楊明智;;《大學物理》學習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8 潘樹棟;;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調查與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9 李紅娟;;河南省研究生思想狀況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10 李迎春;;農(nóng)村教師生活滿意度狀況的研究——基于河南省農(nóng)村教師的調查[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夏云;曹小秋;;國家審計人員的專業(yè)勝任能力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李滿意;劉紅艷;楊林江;沈芳芳;;強直性脊柱炎男女臨床特點對比——附178例報告[A];第十二屆全國中醫(yī)風濕病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8年
3 于澄建;;攝影記者的調查研究[A];過程論與新聞攝影——1988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8年
4 張?zhí)K彤;李金順;賈烈;;我國上市公司網(wǎng)上信息披露現(xiàn)狀調查研究[A];新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的會計與財務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先茅家;;班組管理之我見[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韓濤;李忠虎;何建平;呂小琴;呂鳳琴;;小隴山林區(qū)水杉人工林生長量的調查研究[A];首屆中國林業(yè)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5年
7 高湘萍;崔麗瑩;;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模式調查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呂超超;王巖;寧長申;菅復春;張龍現(xiàn);;野生太行獼猴腸道寄生蟲感染的初步調查[A];第二屆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錢建龍;;運動技能學習困難中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的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王峗;王偉;佐斌;;大學生對心理學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啟祥;科學發(fā)展靠“調查研究”[N];本溪日報;2010年
2 中共湖北省紅安縣委書記 吳海濤;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促進老區(qū)科學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1年
3 姚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周南西;調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N];楚雄日報(漢);2011年
4 記者 湯頌;發(fā)揮智囊作用 加強調查研究[N];瀘州日報;2008年
5 本報評論員;調查研究要在求實效上下工夫[N];江西日報;2009年
6 李從恩;抓好調查研究環(huán)節(jié)[N];戰(zhàn)士報;2009年
7 劉正強;新時期統(tǒng)計干部要更加重視調查研究[N];中國信息報;2009年
8 白鳳國;加強調查研究 服務科學發(fā)展[N];青海日報;2009年
9 記者 陳蜜;關注福利院兒童心理成長[N];溫州日報;2010年
10 任斌毅 8650部隊;把調查研究常態(tài)化[N];人民武警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針;用戶信息技術接受的影響因素模型與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陳春元;糖尿病腎病越南東醫(yī)文獻研究及261例臨床病案回顧分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3 張潔;對外漢語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4 王志強;珠三角地區(qū)成人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中醫(yī)癥候及證型分布特點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5 劉虹;發(fā)光二極管照明國家發(fā)展預測模型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6 張芳;我國土拉弗氏菌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年
7 王春艷;污染環(huán)境中特定功能微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8 左曙青;北京地區(qū)腎綜合征出血熱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9 胡賢輝;農(nóng)村居民點用地變化驅動機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10 宋海儆;對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再認識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俊霞;“學校發(fā)展計劃”的實施及其效果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廖勛;中小學體育教師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調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耿立功;中國商業(yè)銀行中間業(yè)務經(jīng)營調查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4 宋學珍;心理學公眾形象與專家形象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喜盈;中學理科教師科學素養(yǎng)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繼榮;大連市初中、小學教師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7 茅莉;高中音樂特長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程海艷;關于“網(wǎng)絡歌曲與中學生音樂教育”的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鄭肖黎;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梁龍彥;大慶市大學生生命質量調查[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634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06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