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方法下對上海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跨文化適應問題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3 12:07
本文關(guān)鍵詞:積極心理學方法下對上海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跨文化適應問題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采用定量的方法對滬上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的跨文化適應過程進行了研究。針對研究對象發(fā)放問卷109份,收回問卷109份,其中有效問卷107份。利用SPSS18.0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guān)性測試(Correlation);Amos17.0進行因子分析(CFA)。 作者在對現(xiàn)有跨文化適應過程的文獻以及對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文獻的研讀之后,發(fā)現(xiàn)目前少有研究從積極心理學角度采取跨文化適應研究方法來研究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而在此方法指導下對上海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跨文化適應的研究更為少,且研究結(jié)果多為反應消極的適應結(jié)果,與作者親身觀察不一致。為解答心中的疑問,作者設(shè)計以下研究話題:1.目標群體在上海是否在文化上被邊緣化。經(jīng)過調(diào)查和分析,未發(fā)現(xiàn)目標人群在文化生活方面被邊緣化。2.借用Jia Yan Pan提出的基于心理彈性的跨文化適應需求意義模型,測試滬上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需求意義水平。為了實現(xiàn)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對修訂后的需求意義量表進行了驗證,研究結(jié)果表明,修訂后的意義尋求意義量表可以用于目標人群。3.比較本研究的結(jié)果與已有文獻。本研究中目標群體的意義尋求水平如何?生活滿意度如何?積極情緒得分如何?經(jīng)過統(tǒng)計,,目標人群上述幾項得分均較高,表明適應狀況良好,因此本研究的結(jié)果不支持認為目標人群適應情況不良的研究結(jié)論。4.討論不一致出現(xiàn)的原因。除了作者指出的研究的不足對研究結(jié)果帶來的一定影響之外,作者認為不一致與研究者使用的方法有一定關(guān)系。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方法與積極心理學的方法有可能對研究結(jié)果造成影響。為了得到更加全面真實的研究數(shù)據(jù)和結(jié)論,作者呼吁將來的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多視角的研究方法研究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適應問題。 本研究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成果。首先,本研究首次將積極心理學與跨文化適應過程研究理論相結(jié)合,并以研究結(jié)果證明使用多視角研究手段的必要性。其次,本研究首次在大陸地區(qū)驗證了尋求意義量表,以研究結(jié)果證明量表可以直接用于測試滬上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意義尋求水平,為積極心理學手法與跨文化適應研究的結(jié)合研究,在服務(wù)上海外來務(wù)工子女人群跨文化適應方面準備了應用工具。
【關(guān)鍵詞】:跨文化適應 積極心理學 意義尋求量表 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 上海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844.2;H030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Introduction11-13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3-28
- 1.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3-14
- 1.1.1 Global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3
- 1.1.2 Chines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3-14
- 1.2 Are Migrant Children’s Experiences in Shanghai Intercultural?14-18
- 1.2.1 Migrant Children in Shanghai—A Unique Acculturation Group15-16
- 1.2.2 Acculturation16-18
- 1.3 A Paradigm Shift in Acculturation Research18-22
- 1.3.1 Positive psychology18-19
- 1.3.2 Resilience in Positive Psychology19
- 1.3.3 Shift19-21
- 1.3.4 A Resilience-Based and Meaning-Oriented Model of Acculturation21-22
- 1.4 Review about Research Subjects22-28
- 1.4.1 Migrant Worker23-24
- 1.4.2 Migrant Children in Shanghai24-25
- 1.4.3 Previous Studies about Migrants’Children25-26
- 1.4.4 Previous Studies about Migrant Children in Shanghai26-28
- Chapter 2 Research Design28-34
- 2.1 Research Questions28-29
- 2.2 Procedure and Sample29-30
- 2.3 Measurement30-34
- Chapter 3 Data Analysis34-47
- 3.1 Demography of Participants34-36
- 3.2 Cultural Marginaliz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Shanghai36-37
- 3.3 Validation of Sense-Making-Coping Scale on Migrant Children in Shanghai37-43
- 3.4 Comparison of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f the Subjects’Acculturation Outcome43-47
- Chapter 4 Conclusion47-52
- 4.1 Summary of the Present Research47-50
- 4.1.1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s47-49
- 4.1.2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Finings49-50
- 4.2 Limit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50
- 4.3 Future Directions50-52
- References52-59
- Appendix59-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戴承歡;王春麗;蔡永彤;;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犯罪問題實證調(diào)查與特點歸納——以上海市嘉定區(qū)現(xiàn)狀為視角[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林頻;;上海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初中后教育問題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湛衛(wèi)清;;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融合教育的困惑與對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年1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孫永麗;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潔;揚州市農(nóng)民工子女心理適應性調(diào)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袁英;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情感特征及教育策略[D];蘇州大學;2010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積極心理學方法下對上海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跨文化適應問題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4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7496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