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符號、教學符號與教學符號互動的探析——基于符號互動論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8-07-07 15:27

  本文選題:符號 + 教學符號 ; 參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10期


【摘要】:符號是指具有一定意義并有一定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事物。教學符號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教學意義并有一定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教學事物。教學符號互動的形式有:師師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本互動、生本互動和本本互動;有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互動;有認知符號和情感符號的互動;有課前互動、課中互動和課后互動等。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教學符號互動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防止片面性。
[Abstract]:Symbols are things that have a certain meaning and have a certain form of external expression. The teaching symbol is the teaching thing which has certain teaching significance and certain external manifest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forms of interaction of teaching symbols include teacher interactio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student-centered interaction, student-oriented interaction and paper-based interac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linguistic symbols and non-verbal symbols;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ve symbols and emotional symbols; and pre-class interaction. Interaction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etc.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systematicness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interaction of teaching symbols to prevent one-sidedness.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G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宋麗范;;符號互動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年01期

2 余保華;;符號互動論視野下的師生關系構建[J];教育科學論壇;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躍;王海潮;;符號互動論對構建和諧課堂的啟示[J];大眾文藝;2009年23期

2 靳美芳;楊亮;;符號互動教育觀指導下中小學生學業(yè)不良的轉化[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年06期

3 何源;姜柏生;;高校課堂情境下師生言語互動分析[J];江蘇高教;2011年04期

4 李彪;宣恒農(nóng);;高校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探析[J];江蘇高教;2012年03期

5 張玉婷;;師生互動:基于符號互動論的分析與改進[J];江蘇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6 戴琳;;符號互動理論對特殊教育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0年01期

7 李麗娟;;獨生子女家庭中對兒童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研究[J];青春歲月;2010年20期

8 武慧俊;;符號互動論對高!霸怼闭n教學的借鑒意義[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04期

9 馮溪;劉瑋;;符號互動視野下的網(wǎng)絡亞文化現(xiàn)象分析[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粟旎;;淺析貴族學校中的師生關系[J];文教資料;2008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國;新時期中國城市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秀娟;符號塑造:進城農(nóng)民工子女學習困難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瓊;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互動機制的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袁芳芳;基于幼兒園健康教學的教師有效提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盧妮娜;走向教育過程公平[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5 方曄;高中英語課堂有效互動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孫澤文;課堂互動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秀錦;從米德自我理論“看”生命教育[D];蘇州大學;2008年

8 甄惠惠;互動視角下的農(nóng)村中小學生輟學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9 孫永生;拓展訓練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08年

10 畢甸;高師院校師范生溝通技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芮必峰;人際傳播:表演的藝術——歐文·戈夫曼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2 毛曉光;20世紀符號互動論的新視野探析[J];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03期

3 張俊豪;功能主義理論及其對教育的適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

本文編號:21053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053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398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