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的“知識困境”及文化轉向
本文關鍵詞:課程的“知識困境”及文化轉向 出處:《教育科學研究》2013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課程 文化 知識 生活 經(jīng)驗 活動
【摘要】:生活、經(jīng)驗、活動與文化的關系非常密切,同理,課程生活、課程經(jīng)驗、課程活動與文化的關系也非常密切。然而,我們視課程為知識,即使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受應試教育觀念和價值的影響,這種慣性也沒得到徹底的扭轉和改觀。因此,讓課程從知識向文化轉向,使課程成為文化事業(yè),增強課程知識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義,在當代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experience, activity and culture is very close. Similarly, curriculum life, curriculum experience, curriculum activity and culture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However, we regard curriculum as knowledge. Eve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inertia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reversed and chang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a and value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refore, let the curriculum change from knowledge to culture, and make the curriculum become a cultural cause. It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甘肅省2012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甘肅省少數(shù)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文化傳承研究”(12115JY)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23
【正文快照】: 課程與知識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課程不能離開知識而存在,這是人們無法否認的一個基本事實。課程的任何變革或改革都直接或間接地指向知識?梢哉f,沒有知識,不可能有課程;然而,只有知識,也不能構成當代的課程。課程除了知識,還有其他的文化意義存在。遺憾的是,當代課程知識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叢立新;知識、經(jīng)驗、活動與課程的本質[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2 孟建偉;;從知識教育到文化教育——論教育觀的轉變[J];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魯潔;;行走在意義世界中——小學德育課堂巡視[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寧;錢永平;;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釋比”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嚴然;吳丹;;石林彝族刺繡的社會功能與價值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3 方瀟;;法律與自然、社會:天學視野的關聯(lián)及其現(xiàn)代意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4 呂小琴;;進一步深化會館研究的力作——評王日根《中國會館史》[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5 蔣星梅;;侗族的農(nóng)耕祭祀與節(jié)日民俗[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3期
6 趙昀峰;;淺議歷史人類學與田野調(diào)查——從早期西方人類學起源談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黃善強;;龍歌文化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8 周洪;;廣告的非宗教性信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9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類學闡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唐雪蓮;郭雯;;“御宅族”大學生的人際傳播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汝能;;發(fā)展檢察文化促進執(zhí)法規(guī)范的思考[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孫彩燕;;儒家“孝悌”觀的當代反思[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六[C];2009年
3 譚曉霞;;現(xiàn)代背景下的八寶鎮(zhèn)巫術現(xiàn)狀淺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4 陳麗琴;;西林民間藝術生態(tài)探論[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卓高生;;現(xiàn)代社會公益精神價值的多維審視[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譚志國;;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看中國飲食文化研究[A];食文化:提高企業(yè)競爭力的重要途徑——2005食文化與食品企(產(chǎn))業(yè)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雷國強;;畬族盤瓠傳說的原始文化內(nèi)涵及其功能初探[A];畬族文化研究(上冊)[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鵬;內(nèi)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漢族移民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韓振華;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7 陶學文;我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及其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張國棟;中華武術現(xiàn)代傳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田應仟;中等職業(yè)教育與民族社區(qū)共生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王許人;新塘鄉(xiāng)土家族儀典文化與教育法實施的關系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nóng)村視角下的農(nóng)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晏卿;黑龍江皮影藝術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璐璐;論1919-1920年《晨報副刊》對女性問題的討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均利;清代外銷畫表現(xiàn)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09年
5 萬覺鳴;技術創(chuàng)新中的知識產(chǎn)權文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芳;《越策越開心》語言藝術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張蒲香;區(qū)域文化對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8 蔣紅蓮;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困境及紓解[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李智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教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盛毓;論學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覺及其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學波;史東營;;深入推進課程改革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肖欣云;;課程知識:個體知識的構建與生成[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江虹;;課程本質觀再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7年10期
4 姜勇,閻水金;西方知識觀的轉變及其對當前課程改革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5 趙長林;知識論發(fā)展與課程知識觀的嬗變[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6 許占權;課程應關注學生個體知識[J];教育探索;2005年08期
7 戴宏才;鄭志輝;;幼兒教師課程價值取向的轉型[J];學前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8 彭虹斌;;從“實體”到“關系”——論我國當代課程與文化的定位[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師遠賢;;西方知識觀背景下的教師實踐知識取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6期
10 楊勇;;新課程改革與語文知識觀的重建[J];石家莊法商職業(yè)學院教學與研究;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翠仙;吳陳鋒;;高性能服務器在廈門局的應用[A];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開發(fā)應用論文集(一)[C];2005年
2 王琴;;有形建筑市場建設與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經(jīng)驗[A];七省市第八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3 曲曉娜;王蘋;;王蘋教授治療乳腺癌術后經(jīng)驗舉偶[A];第十一屆全國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乳腺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李燕春;蘭曉萍;楊宇;;淺談自動氣象站業(yè)務工作中的幾個常見問題[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提高大氣監(jiān)測自動化水平、為業(yè)務技術體制改革作貢獻”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5 唐齊鳴;;建設新農(nóng)村要注意總結和借鑒歷史經(jīng)驗[A];山東省科協(xié)農(nóng)科學會群、山東省農(nóng)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譚清波;劉朝英;劉詩韜;石文俊;;自動氣象站防雷實踐經(jīng)驗[A];貴州省氣象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田亞平;;澳大利亞水權制度對我國的啟示[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趙莉;張飛宇;張婷婷;;朱南孫老師治療不孕癥經(jīng)驗[A];全國第八次中醫(yī)婦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李曉明;;黨外監(jiān)督的歷史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思考[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10 張炳成;;淺析“天鵝”“莫拉克”暨中遠防抗臺風成功經(jīng)驗[A];2009航海技術理論研究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奇 復興中學;課堂是師生尋找生活意義的田園[N];天津教育報;2010年
2 ;中華文化世界論壇集中研討 中華文化與南亞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10年
3 齊萬良;社會轉型與知識觀的嬗變[N];社會科學報;2000年
4 中央財經(jīng)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郭德紅;整體知識觀:美國本科課改的核心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廈門市語文教育研究院 許序修;教師心靈文化世界與課程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知名財經(jīng)觀察員 王清;無車日本質在于反思有車日[N];經(jīng)濟視點報;2007年
7 毛豪明;指向生活意義的情感教育[N];光明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袁征;方寸之間的商標文化世界[N];中國消費者報;2006年
9 書評人 阿池;中國有6億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檔案[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10 李慶本;文化產(chǎn)業(yè):中華文化世界傳播的重要途徑[N];文藝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祥田;經(jīng)驗、民主與生活[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2 朱華偉;高師奧林匹克數(shù)學課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陳嫻;多元智力的實證研究與物理教學的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偉男;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經(jīng)驗及其對中國的借鑒意義[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5 潘洪建;知識視域中的教學革新[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孫麗君;哲學詮釋學視野中的藝術經(jīng)驗[D];山東大學;2005年
7 張淑燕;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現(xiàn)實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徐燕;中、英、美大學護理本科專業(yè)課程比較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9 唐清濤;沖破沉默的歷程[D];復旦大學;2005年
10 陳慶勛;艾略特詩歌隱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寶柱;姜樹民教授辨治膽汁反流性胃炎經(jīng)驗[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楊光;直覺決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大學;2006年
3 王嬙;孟安琪教授治療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的經(jīng)驗[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4 張琦;淺談劉宇新教授治療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5 黎娜;英國、澳大利亞職業(yè)資格考評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朱偉;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陜甘寧邊區(qū)反腐興廉之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7 朱慶躍;改革開放以來黨內(nèi)監(jiān)督的歷史考察及其經(jīng)驗[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資檢春;改革開放以來黨內(nèi)民主建設的歷史考察及其經(jīng)驗[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余安娜;美國西部開發(fā)經(jīng)驗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馬成杰;再生障礙性貧血免疫研究進展及導師治療經(jīng)驗[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426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2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