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性項群年齡特征分析
本文關鍵詞:中外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性項群年齡特征分析
【摘要】:本研究采用了文獻資料法、數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對當前世界及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年齡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尋求我國與世界田徑運動員在競技年齡上的特征及異同點,探討制約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發(fā)展的因素,由此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當前世界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性項群正逐漸往“大齡化"方向發(fā)展。從2008-2012年,運動員競技年齡呈現遞增的態(tài)勢,主要的年齡集中階段在25-29歲,年齡在29歲以上的運動員比25歲以下的運動員多。2、國內快速力量性項群的發(fā)展趨勢與世界保持一致,逐年遞增。主要的年齡集中階段在20-24歲,除此之外,年齡大于24歲的運動員人數也比小于20歲的運動員人數多。3、國內與世界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性項群年齡特征雖然保持一致的發(fā)展趨勢,但在運動員競技年齡方面及年齡分布上仍存在較大差異。國內運動員的整體競技年齡普遍較小,能夠保持最佳競技狀態(tài)的時間較短。4、影響我國運動員競技年齡年輕化的因素有:全運會和省運會與奧運戰(zhàn)略的失衡、體制上存在較大的弊端、訓練的科學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教練員人才隊伍不夠強大、運動員退役沒有就業(yè)保障。從研究的結果來看,目前國內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诖,本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我國的競技田徑運動員科學化培養(yǎng)模式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項群 年齡特征 影響因素 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2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9
- 緒論9-15
- 1 選題依據及意義9-10
- 2 文獻綜述10-15
- 2.1 快速力量類項群的概述10
- 2.2 國外研究狀況10-11
- 2.3 國內研究狀況11-15
- 第一章 研究對象與方法15-17
- 1.1 研究對象15
- 1.2 研究方法15-17
- 1.2.1 文獻資料法15
- 1.2.2 數理統(tǒng)計法15
- 1.2.3 邏輯分析法15-17
- 第二章 結果與分析17-37
- 2.1 前我國與世界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性項群年齡特征的比較分析17-24
- 2.1.1 世界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性項群年齡特征的發(fā)展趨勢17-20
- 2.1.2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性項群競技年齡的特點20-22
- 2.1.3 我國與世界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性項群年齡特征的比較22-24
- 2.2 運動員競技年齡年輕化的影響因素24-32
- 2.2.1 全運會和省運會與奧運戰(zhàn)略的失衡24-27
- 2.2.2 體制因素對我國競技田徑運動發(fā)展的影響27-29
- 2.2.3 影響我國田徑運動員較早退役的訓練因素29-30
- 2.2.4 教練員因素對于運動員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30-31
- 2.2.5 文化教育相對薄弱,阻礙運動員的全面發(fā)展31-32
- 2.3 延長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運動競技年齡對策32-37
- 2.3.1 淡化國內金牌的獎勵制度,完善競技體育培養(yǎng)體系32-33
- 2.3.2 深化田徑體制改革,促進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33-34
- 2.3.3 重視基礎訓練及專項技術訓練的掌握,合理安排訓練的負荷34
- 2.3.4 明確教練員的執(zhí)教理念,提高教練員的理論知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34-35
- 2.3.5 落實運動員的社會保障,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35-37
- 第三章 結論與建議37-39
- 3.1 結論37
- 3.2 建議37-39
- 參考文獻39-43
- 致謝43-45
- 個人簡歷45-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杰;從案例分析看中外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壽命的人文社會學因素[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楊樺,孫淑惠,舒為平,魏萬珍;堅持和進一步完善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3 劉彤;馮樹勇;;科學認識和理解“三從一大”訓練原則 全面提高田徑項目訓練質量[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07期
4 于奎龍;敬龍軍;;29屆奧運會田徑項目運動員年齡結構與特征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張衛(wèi);;現代田徑運動速度力量類項群體能訓練的特點[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張貴敏,曹繼紅;論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制的轉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7 金紅珍;趙愛民;楊賓;;中外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競技年齡特征之比較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8 周李民;戴恩民;蔡廣;;田徑跳躍類項目選材指標的差異性分析[J];體育科研;2009年04期
9 孫玉堂;世界優(yōu)秀男子田徑運動員的年齡特征[J];體育學刊;2001年05期
10 宋廣林;孫健;;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競技年齡的特征[J];體育學刊;200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春雷;對中國競技田徑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劍;對中國田徑運動制約因素與發(fā)展對策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2 李明;影響我國競技田徑運動發(fā)展因素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37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93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