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負荷對腕部負重誘發(fā)上肢肌肉表面肌電和肌氧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心理負荷對腕部負重誘發(fā)上肢肌肉表面肌電和肌氧的影響
【摘要】:研究目的很多調查研究表明,心理負荷的存在加速了職業(yè)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發(fā)展。為了克服調查法研究中受試者評價的主觀性,有研究者采用實驗法探討了體力負荷單獨存在和心理負荷與體力負荷共存兩種實驗條件下肌肉的活動情況,但研究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針對以往研究結果的不一致,本研究通過對比心理負荷和靜態(tài)運動共存的實驗組和只存在靜態(tài)運動的對照組的相關肌肉表面肌電信號和肌氧含量的變化,驗證心理負荷的存在是否會對肌肉靜態(tài)運動時的表面肌電信號和特定肌肉的肌氧含量產(chǎn)生影響,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實驗室實驗法,選取12名健康女生進行測試,在腕部負重的同時進行視覺顯示終端(VDT)作業(yè)。VDT作業(yè)心算任務的為實驗組,VDT作業(yè)報數(shù)任務的為對照組,選取受試者的30%、50%和70%最大隨意收縮力作為腕部負重靜態(tài)運動的3種不同的體力負荷水平,采用表面肌電信號分析技術和實時無線血氧監(jiān)測技術同步監(jiān)測肌肉活動的狀況。表面肌電信號指標選取平均肌電值AEMG和平均功率頻率MPF,肌氧信號指標選取肌氧飽和度。研究結果50%MVC體力負荷時,心理負荷和體力負荷共存的實驗組肱三頭肌MPF均值為66.9261,對照組為64.1451,實驗組肱三頭肌MPF指標均值顯著高于對照組(t=-3.215,p=0.008);50%MVC體力負荷時,實驗組肱橈肌MPF均值為59.5937,對照組為58.9411,實驗組肱橈肌MPF指標均值顯著高于對照組(t=-2.419,p=0.034);50%MVC體力負荷時,實驗組肱三頭肌肌氧飽和度為59.6832,對照組為56.1110,實驗組肱三頭肌肌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t=-2.502,p=0.029);30%MVC體力負荷時,實驗組肱橈肌AEMG均值為66.5094,對照組為57.9270,實驗組肱橈肌AEMG指標均值顯著高于對照組(t-3.037,p=0.011)。研究結論心理負荷對腕部負重靜態(tài)運動誘發(fā)的表面肌電指標和肌氧含量存在影響,心理負荷的存在,導致腕部負重的上肢肌肉靜態(tài)運動中表面肌電指標MPF均值的增加,AEMG均值的增加,實時無線血氧監(jiān)測系統(tǒng)指標肌氧飽和度的增加,這種變化在不同的體力負荷水平和不同肌肉間存在差異。
【關鍵詞】:心理負荷 腕部負重 表面肌電 肌氧
【學位授予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04.2
【目錄】:
- 致謝4-5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問題的提出11-13
- 2 文獻綜述13-21
- 2.1 職業(yè)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研究現(xiàn)狀13-17
- 2.1.1 概念13
- 2.1.2 職業(yè)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影響因素13-17
- 2.2 肌肉活動的評價方法17-21
- 2.2.1 主觀報告法17
- 2.2.2 生化評價法17-18
- 2.2.3 反應時間18
- 2.2.4 最大肌肉力量評價法18
- 2.2.5 表面肌電技術18-19
- 2.2.6 實時無線血氧監(jiān)測系統(tǒng)19-21
- 3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21-29
- 3.1 研究對象21
- 3.2 研究方法21-28
- 3.2.1 文獻資料法21
- 3.2.2 實驗法21-27
- 3.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27-28
- 3.3 技術路線28-29
- 4 研究結果29-40
- 4.1 肱三頭肌表面肌電信號的變化情況29-31
- 4.1.1 肱三頭肌MPF指標的變化情況29-30
- 4.1.2 肱三頭肌AEMG指標的變化情況30
- 4.1.3 肱三頭肌肌氧指標肌氧飽和度的變化情況30-31
- 4.2 三角肌表面肌電信號的變化情況31-32
- 4.2.1 三角肌MPF指標的變化情況31-32
- 4.2.2 三角肌AEMG指標的變化情況32
- 4.3 肱橈肌表面肌電信號的變化情況32-34
- 4.3.1 肱橈肌MPF指標的變化情況32-33
- 4.3.2 肱橈肌AEMG指標的變化情況33-34
- 4.4 斜方肌表面肌電信號的變化情況34-35
- 4.4.1 斜方肌MPF指標的變化情況34-35
- 4.4.2 斜方肌AEMG指標的變化情況35
- 4.5 肱二頭肌表面肌電信號的變化情況35-37
- 4.5.1 肱二頭肌MPF指標的變化情況35-36
- 4.5.2 肱二頭肌AEMG指標的變化情況36-37
- 4.6 橈側腕屈肌表面肌電信號的變化情況37-38
- 4.6.1 橈側腕屈肌MPF指標的變化情況37-38
- 4.6.2 橈側腕屈肌AEMG指標的變化情況38
- 4.7 心算任務正確率38-40
- 5 討論與分析40-43
- 5.1 心理負荷對腕部負重上肢肌肉運動中表面肌電信號指標的影響40-41
- 5.1.1 心理負荷對腕部負重上肢肌肉靜態(tài)運動中MPF指標的影響40
- 5.1.2 心理負荷對腕部負重上肢肌肉靜態(tài)運動中AEMG指標的影響40-41
- 5.1.3 不同體力負荷水平上肢肌肉表面肌電信號指標的比較41
- 5.1.4 不同肌肉表面肌電信號指標的比較41
- 5.2 心理負荷對腕部負重上肢肌肉運動中肌氧信號指標的影響41-43
- 6 實驗結論43
- 7 實驗創(chuàng)新與不足43-44
- 參考文獻44-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林明才;問: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是如何命名的?[J];生物學通報;1994年10期
2 石真安;肱三頭肌副腱一例[J];解剖學雜志;1997年05期
3 龐海鵬;薛黔;王國秀;;人肱三頭肌的構筑學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年17期
4 柴全義;;籃球運動員肱三頭肌力量訓練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年03期
5 丁紅梅;向宇燕;陳勝華;李素云;;橈神經(jīng)肱三頭肌外側頭支的應用解剖[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2期
6 池秀容;;國人肱三頭肌的動脈分布[J];延邊醫(yī)學院學報;1985年04期
7 楊虎天;謝葆瑛;;肥胖和減肥方案[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83年02期
8 ;10分鐘讓你擁有完美肌肉[J];科學大觀園;2005年09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連斌;宇克莉;趙大鵬;薛虹;王楊;張曉瑞;榮文國;王志博;;腹圍、腹臀比與超重和肥胖的關系[A];中國解剖學會2013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3年
2 何輝;熊開宇;賀瑩瑩;;蝶泳上肢主要肌肉用力特征肌電分析[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海林;雙杠臂屈伸技巧[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2 王磊;辦公室健身操[N];福建科技報;2004年
3 ;10分鐘擁有完美肌肉[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4 吳起;新呼啦圈操幫您完美塑形[N];上?萍紙;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沛;肋間神經(jīng)移位修復橈神經(jīng)肱三頭肌肌支的長期隨訪療效[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征;心理負荷對腕部負重誘發(fā)上肢肌肉表面肌電和肌氧的影響[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2 黃亞福;大鼠頸7神經(jīng)根切斷后肱三頭肌蛋白組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3 龐海鵬;人肱三頭肌肌構筑學、肌內(nèi)神經(jīng)分布、肌梭分布和神經(jīng)入肌定位的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09年
4 龐海鵬;人肱三頭肌肌構筑學、肌內(nèi)神經(jīng)分布、肌梭分布和神經(jīng)入肌點定位的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09年
5 丁紅梅;橈神經(jīng)肱三頭肌支轉位修復臂叢上干的應用解剖[D];南華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868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86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