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耐力運動某些糖、脂代謝指標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4-11-02 21:23
目的:評價不同組成成分的運動飲料攝入對耐力運動中某些糖、脂代謝指標及運動能力的影響,為運動訓練/比賽中合理選擇運動飲料提供參考依據(jù)。 方法:以10名男性耐力運動員為受試對象。分別選擇含低分子糖(L-CHO)、高分子糖(H-CHO)、糖+蛋白質(zhì)(CHO-Pro,CHO:Pro=4:1)的固體運動飲料,配制成含糖量為8%的水溶液,并選取不含糖的甜味劑(Pla)作為陰性對照。實驗前對飲料滲透壓、PH值等理化性質(zhì)進行測定。采用雙盲、隨機、交叉試驗,每個受試者均采用4種飲料補給方案,即為L-CHO、H-CHO、CHO-Pro以及Pla。在每次測試前,受試者經(jīng)過12小時以上禁食后攝入標準化早餐;休息1小時后執(zhí)行時長為1小時,強度為70%V02max的功率自行車運動;運動前、中、后按計劃補充飲料;隨后攝入標準化午餐;再進行強度為70%最大攝氧量的功率自行車運動直至力竭。兩次運動起始點之間間隔6小時。在第二次運動中的前45分鐘采用與第一次運動相同的補充方案,45分鐘后不再補充飲料。在測試期間采集血液和氣體樣品,測定生理、生化指標。 結果:(1)第一次運動后期(60min),補充L-CHO、H-C...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主要縮略詞中英文對照表
1 前言
2 文獻綜述
2.1 運動飲料概述及使用的理論依據(jù)
2.1.1 運動飲料概述——定義及鑒別
2.1.2 運動飲料使用的理論依據(jù)
2.2 運動飲料配方對耐力運動能力影響的實驗室評價
2.2.1 效能評價試驗考慮因素
2.2.2 當前運動飲料配方對持續(xù)耐力運動效能評價相關研究
2.3 當前面臨問題及選題依據(jù)
3 研究方法
3.1 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的配制
3.1.1 原料來源
3.1.2 飲料配制
3.2 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滲透壓測定
3.2.1 測試飲料配制
3.2.2 試驗儀器、器材和試劑
3.2.3 測量方法
3.3 運動測試
3.3.1 受試對象
3.3.2 身體指標測定
3.3.3 實驗環(huán)境
3.3.4 最大攝氧量(VO2max)的測定
3.3.5 標準餐的供給
3.3.6 正式運動測試
3.4 實驗指標
3.4.1 血液樣品制備
3.4.2 血清生化指標
3.4.3 血清激素
3.4.4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速度
3.4.5 糖、脂供能比例
3.5 統(tǒng)計方法
3.5.1 數(shù)據(jù)資料分布檢驗
3.5.2 數(shù)據(jù)資料比較
4 結果分析
4.1 受試者情況概述
4.2 實驗用飲料部分理化性質(zhì)
4.3 實驗用標準餐
4.4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血液指標的影響
4.4.1 對BG的影響
4.4.2 對血清Ins的影響
4.4.3 對血清PG的影響
4.4.4 對Ins/PG比值的影響
4.4.5 對血清FFA的影響
4.4.6 對LA的影響
4.4.7 對β-HB的影響
4.5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物質(zhì)利用的影響
4.5.1 CHO氧化速度
4.5.2 FAT氧化速度
4.5.3 糖、脂供能比例
4.6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后量表評分變化情況
4.6.1 主觀疲勞感(RPE)量表評分
4.6.2 腹部舒適度(ADR)量表評分
4.7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的運動飲料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4.8 小結
5 討論
5.1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BG及激素指標的影響
5.2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血清FFA的影響
5.3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CHO和FAT完全代謝情況的影響
5.5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CHO和FAT不完全代謝情況的影響
5.6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量表評分的影響
5.7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運動能力測試結果的影響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受試知情同意書
附錄B 48小時膳食記錄表
附錄C 主觀疲勞感量表(RPE)
附錄D 腹部舒適度量表(ADR)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4010158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主要縮略詞中英文對照表
1 前言
2 文獻綜述
2.1 運動飲料概述及使用的理論依據(jù)
2.1.1 運動飲料概述——定義及鑒別
2.1.2 運動飲料使用的理論依據(jù)
2.2 運動飲料配方對耐力運動能力影響的實驗室評價
2.2.1 效能評價試驗考慮因素
2.2.2 當前運動飲料配方對持續(xù)耐力運動效能評價相關研究
2.3 當前面臨問題及選題依據(jù)
3 研究方法
3.1 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的配制
3.1.1 原料來源
3.1.2 飲料配制
3.2 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滲透壓測定
3.2.1 測試飲料配制
3.2.2 試驗儀器、器材和試劑
3.2.3 測量方法
3.3 運動測試
3.3.1 受試對象
3.3.2 身體指標測定
3.3.3 實驗環(huán)境
3.3.4 最大攝氧量(VO2max)的測定
3.3.5 標準餐的供給
3.3.6 正式運動測試
3.4 實驗指標
3.4.1 血液樣品制備
3.4.2 血清生化指標
3.4.3 血清激素
3.4.4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速度
3.4.5 糖、脂供能比例
3.5 統(tǒng)計方法
3.5.1 數(shù)據(jù)資料分布檢驗
3.5.2 數(shù)據(jù)資料比較
4 結果分析
4.1 受試者情況概述
4.2 實驗用飲料部分理化性質(zhì)
4.3 實驗用標準餐
4.4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血液指標的影響
4.4.1 對BG的影響
4.4.2 對血清Ins的影響
4.4.3 對血清PG的影響
4.4.4 對Ins/PG比值的影響
4.4.5 對血清FFA的影響
4.4.6 對LA的影響
4.4.7 對β-HB的影響
4.5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物質(zhì)利用的影響
4.5.1 CHO氧化速度
4.5.2 FAT氧化速度
4.5.3 糖、脂供能比例
4.6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后量表評分變化情況
4.6.1 主觀疲勞感(RPE)量表評分
4.6.2 腹部舒適度(ADR)量表評分
4.7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的運動飲料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4.8 小結
5 討論
5.1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BG及激素指標的影響
5.2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血清FFA的影響
5.3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CHO和FAT完全代謝情況的影響
5.5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CHO和FAT不完全代謝情況的影響
5.6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量表評分的影響
5.7 補充不同組成成分運動飲料對運動能力測試結果的影響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受試知情同意書
附錄B 48小時膳食記錄表
附錄C 主觀疲勞感量表(RPE)
附錄D 腹部舒適度量表(ADR)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4010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40101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