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跑運動干預對超重兒童減重、減脂及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9 14:53
超重和肥胖是由機體攝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脂肪在體內過度積累引起的,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經過多年國家檢測我國兒童超重和肥胖人數正在持續(xù)增長,雖然近十年國家相繼出臺政策予以干預,但效果不明顯。尤其超重和肥胖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倡導超重和肥胖者自覺去減肥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運動是最有效、最宜于健康的減肥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通過對超重兒童實施走與跑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探求兩種運動方式對對應的實驗組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素質的影響,同時對比兩組對應的男女在經過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后哪一種減肥效果更好,為以后超重和肥胖者在選擇減肥方式上提供參考。實驗方法:在紅湖路小學高年級段(11-13)歲選擇超重者40名(男=20、女=20),把他們分成男女比例相同的兩組,一組以快走的方式運動;一組以慢跑的方式運動。對他們進行八周的訓練,運動負荷實驗組(走)受試者的心率控制130次/分左右,實驗組(跑)受試者的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運動時間為45分鐘,其中包括10分鐘準備活動,30分鐘正式運動,5分鐘放松整理活動,研究運動過后對超重兒童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結果:(1)兩組通過八周的運動訓練,...
【文章來源】: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選題依據
2. 文獻綜述
2.1 超重和肥胖的定義及其分類標準
2.2 肥胖的類型及產生的原因
2.2.1 遺傳性肥胖
2.2.2 繼發(fā)性肥胖
2.2.3 單純性肥胖
2.2.3.1 營養(yǎng)過剩
2.2.3.2 活動量少
2.3 關于學生肥胖的研究現狀
2.3.1 國內研究現狀
2.3.2 國外研究現狀
2.4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以及減肥措施
2.5 有氧運動減肥的生物學分析
2.6 運動干預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的影響
2.6.1 運動干預對兒童肥胖者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2.6.2 運動干預對肥胖兒童身體素質的影響
2.7 運動處方
2.7.1 運動處方概述
2.7.2 運動處方的分類
2.7.2.1 按應用的目的和對象運動處方可分為三類:治療性運動處方、預防性運動處方、競技訓練運動處方
2.7.2.2 按鍛煉器官系統(tǒng)運動處方分為:心臟體療運動處方、運動器官體療鍛煉運動處方
2.7.2.3 其他運動處方的分類
2.7.3 運動處方的作用
2.7.3.1 心血管系統(tǒng)方面
2.7.3.2 呼吸系統(tǒng)方面
2.7.3.3 運動系統(tǒng)方面
2.7.3.4 消化系統(tǒng)方面
2.7.3.5 神經系統(tǒng)方面
2.7.3.6 對體脂的作用
2.7.3.7 運動處方對代償功能的作用
2.7.3.8 運動處方對人的心理作用
2.7.4 運動處方的基本要素
2.7.4.1 運動目的
2.7.4.2 運動類型
2.7.4.3 運動強度
2.7.4.4 運動時間
2.7.4.5 運動頻率
2.7.4.6 注意事項
3.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實驗法
3.2.2.1 實驗設計
3.2.2.2 實驗控制
3.2.2.3 運動處方的實施
3.2.2.4 測量工具
3.2.2.5 測試指標與方法
3.2.3 數理統(tǒng)計法
4. 結果(以走的運動方式減肥為甲組、以跑的運動方式減肥為乙組)
4.1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體重、BMI、腰臀比、體脂百分比、腰圍、腿圍的影響
4.1.1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體重、BMI的影響
4.1.2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體脂百分比的影響
4.1.3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腰臀比、腰圍、臀圍、腿圍的影響
4.2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身體素質的影響
5. 討論與分析(以走的運動方式減肥為甲組、以跑的運動方式減肥為乙組)
5.1 各實驗組運動干預前后體重、BMI、腰臀比、體脂百分比、腰圍、腿圍的差異性分析
5.1.1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體重、BMI的影響
5.1.1.1 運動干預對甲組男女體重、BMI的影響
5.1.1.2 運動干預對乙組男女體重、BMI的影響
5.1.2 運動干預對兩組男女體脂百分比的影響
5.1.3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圍度的變化情況
5.1.3.1 運動干預對甲組男女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腰臀比的影響
5.1.3.2 運動干預對乙組男女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腰臀比的影響
5.2 各實驗組運動干預前后身體素質指標的差異性分析
5.2.1 運動干預對甲組男女50米、立定跳遠、400米、坐位體前屈的影響
5.2.2 運動干預對乙組男女50米、立定跳遠、400米、坐位體前屈的影響
5.3 運動干預后兩個實驗組間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BMI,體脂,腰、臀、腿、手臂圍度等),身體素質指標的差異性分析
5.3.1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體重、BMI的變化情況
5.3.1.1 兩組男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的體重、BMI變化情況
5.3.1.2 兩組女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的體重、BMI變化情況
5.3.2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體脂百分比的變化情況
5.3.2.1 兩組男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的體脂百分比變化情況
5.3.2.2 兩組女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的體脂百分比變化情況
5.3.3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圍度的變化情況
5.3.3.1 兩組男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腰臀比的變化情況
5.3.3.2 兩組女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腰臀比的變化情況
5.3.4 運動干預前后身體素質指標的變化情況
5.3.4.1 兩組男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的變化情況
5.3.4.2 兩組女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的變化情況
5.4 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對學生減肥效果的比較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單純性肥胖人群運動處方減脂的原理及應用[J]. 金明淑.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10(06)
[2]運動處方的個性化特征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J]. 李高華. 內蒙古體育科技. 2010 (02)
[3]肥胖癥與運動減肥效果的影響因素[J]. 郭吟,陳文鶴.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0(03)
[4]青少年肥胖與運動干預[J]. 孫韜,呂林. 少年體育訓練. 2009(02)
[5]不同強度騎車和跑步的能量消耗與底物代謝特征研究[J]. 張勇,王恬. 中國體育科技. 2009(01)
[6]單純性肥胖女大學生有氧運動干預效果評價[J]. 張新定,胡隆成,龍碧波.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08(06)
[7]腰圍與肥胖兒童血脂水平的關系[J]. 徐仁應,萬燕萍,張曉敏,陸麗萍,趙敏,蔡威. 臨床兒科雜志. 2008(05)
[8]有氧運動對肥胖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干預研究[J]. 李冬.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8(04)
[9]減肥方法及其效果研究綜述[J]. 梁成軍. 中國體育科技. 2008(02)
[10]體質量指數和腰圍與肥胖兒童心血管危險因素關系的研究[J]. 萬燕萍,徐仁應,曹丹,沈婉蓉,吳穎潔,唐激文,陸麗萍.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8(03)
碩士論文
[1]以有氧運動為主的綜合干預對單純性肥胖兒童影響的研究[D]. 王芝琴.湖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33102
【文章來源】: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選題依據
2. 文獻綜述
2.1 超重和肥胖的定義及其分類標準
2.2 肥胖的類型及產生的原因
2.2.1 遺傳性肥胖
2.2.2 繼發(fā)性肥胖
2.2.3 單純性肥胖
2.2.3.1 營養(yǎng)過剩
2.2.3.2 活動量少
2.3 關于學生肥胖的研究現狀
2.3.1 國內研究現狀
2.3.2 國外研究現狀
2.4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以及減肥措施
2.5 有氧運動減肥的生物學分析
2.6 運動干預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的影響
2.6.1 運動干預對兒童肥胖者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2.6.2 運動干預對肥胖兒童身體素質的影響
2.7 運動處方
2.7.1 運動處方概述
2.7.2 運動處方的分類
2.7.2.1 按應用的目的和對象運動處方可分為三類:治療性運動處方、預防性運動處方、競技訓練運動處方
2.7.2.2 按鍛煉器官系統(tǒng)運動處方分為:心臟體療運動處方、運動器官體療鍛煉運動處方
2.7.2.3 其他運動處方的分類
2.7.3 運動處方的作用
2.7.3.1 心血管系統(tǒng)方面
2.7.3.2 呼吸系統(tǒng)方面
2.7.3.3 運動系統(tǒng)方面
2.7.3.4 消化系統(tǒng)方面
2.7.3.5 神經系統(tǒng)方面
2.7.3.6 對體脂的作用
2.7.3.7 運動處方對代償功能的作用
2.7.3.8 運動處方對人的心理作用
2.7.4 運動處方的基本要素
2.7.4.1 運動目的
2.7.4.2 運動類型
2.7.4.3 運動強度
2.7.4.4 運動時間
2.7.4.5 運動頻率
2.7.4.6 注意事項
3.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實驗法
3.2.2.1 實驗設計
3.2.2.2 實驗控制
3.2.2.3 運動處方的實施
3.2.2.4 測量工具
3.2.2.5 測試指標與方法
3.2.3 數理統(tǒng)計法
4. 結果(以走的運動方式減肥為甲組、以跑的運動方式減肥為乙組)
4.1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體重、BMI、腰臀比、體脂百分比、腰圍、腿圍的影響
4.1.1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體重、BMI的影響
4.1.2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體脂百分比的影響
4.1.3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腰臀比、腰圍、臀圍、腿圍的影響
4.2 不同運動方式對兒童超重者身體素質的影響
5. 討論與分析(以走的運動方式減肥為甲組、以跑的運動方式減肥為乙組)
5.1 各實驗組運動干預前后體重、BMI、腰臀比、體脂百分比、腰圍、腿圍的差異性分析
5.1.1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體重、BMI的影響
5.1.1.1 運動干預對甲組男女體重、BMI的影響
5.1.1.2 運動干預對乙組男女體重、BMI的影響
5.1.2 運動干預對兩組男女體脂百分比的影響
5.1.3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圍度的變化情況
5.1.3.1 運動干預對甲組男女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腰臀比的影響
5.1.3.2 運動干預對乙組男女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腰臀比的影響
5.2 各實驗組運動干預前后身體素質指標的差異性分析
5.2.1 運動干預對甲組男女50米、立定跳遠、400米、坐位體前屈的影響
5.2.2 運動干預對乙組男女50米、立定跳遠、400米、坐位體前屈的影響
5.3 運動干預后兩個實驗組間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BMI,體脂,腰、臀、腿、手臂圍度等),身體素質指標的差異性分析
5.3.1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體重、BMI的變化情況
5.3.1.1 兩組男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的體重、BMI變化情況
5.3.1.2 兩組女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的體重、BMI變化情況
5.3.2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體脂百分比的變化情況
5.3.2.1 兩組男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的體脂百分比變化情況
5.3.2.2 兩組女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的體脂百分比變化情況
5.3.3 運動干預前后超重兒童圍度的變化情況
5.3.3.1 兩組男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腰臀比的變化情況
5.3.3.2 兩組女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腰臀比的變化情況
5.3.4 運動干預前后身體素質指標的變化情況
5.3.4.1 兩組男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的變化情況
5.3.4.2 兩組女性在兩種運動方式干預前后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的變化情況
5.4 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對學生減肥效果的比較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單純性肥胖人群運動處方減脂的原理及應用[J]. 金明淑.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10(06)
[2]運動處方的個性化特征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J]. 李高華. 內蒙古體育科技. 2010 (02)
[3]肥胖癥與運動減肥效果的影響因素[J]. 郭吟,陳文鶴.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0(03)
[4]青少年肥胖與運動干預[J]. 孫韜,呂林. 少年體育訓練. 2009(02)
[5]不同強度騎車和跑步的能量消耗與底物代謝特征研究[J]. 張勇,王恬. 中國體育科技. 2009(01)
[6]單純性肥胖女大學生有氧運動干預效果評價[J]. 張新定,胡隆成,龍碧波.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08(06)
[7]腰圍與肥胖兒童血脂水平的關系[J]. 徐仁應,萬燕萍,張曉敏,陸麗萍,趙敏,蔡威. 臨床兒科雜志. 2008(05)
[8]有氧運動對肥胖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干預研究[J]. 李冬.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8(04)
[9]減肥方法及其效果研究綜述[J]. 梁成軍. 中國體育科技. 2008(02)
[10]體質量指數和腰圍與肥胖兒童心血管危險因素關系的研究[J]. 萬燕萍,徐仁應,曹丹,沈婉蓉,吳穎潔,唐激文,陸麗萍.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8(03)
碩士論文
[1]以有氧運動為主的綜合干預對單純性肥胖兒童影響的研究[D]. 王芝琴.湖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331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6331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