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類型和運動強度對低心肺耐力大學生運動疲勞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8-26 20:10
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校、家庭乃至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因為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其身體健康水平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我國近幾年的學生體質(zhì)健康調(diào)查報告顯示,大學生群體身體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這不僅會影響畢業(yè)后的工作效率,增加醫(yī)療負擔,還會影響國家的發(fā)展和未來。心肺耐力水平的高低是反映身體素質(zhì)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講,心肺耐力水平越高的人,其身體機能的活動能力就會越強,身體抵抗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反之則身體活動能力和抵抗能力就會變?nèi)。因?如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心肺耐力水平,進而增強體質(zhì)已成為當下的重要研究課題。本研究通過實驗測試的方法,探究適合低心肺耐力大學生的運動音樂處方,為其鍛煉中音樂類型和運動強度的選擇方面提供指導依據(jù)。研究中以12名低心肺耐力大學生為實驗對象,所有受試者均無音樂偏好,并根據(jù)受試者的共同意愿選擇了三種熱門的音樂(搖滾樂、民族樂、流行樂)作為實驗的音樂類型變量。實驗采用2×3被試內(nèi)實驗設計,自變量為音樂類型和運動強度,測試受試者在不同類型運動中各運動性疲勞指標的異同。實驗結果顯示:(1)音樂類型的主效應方面,音樂類型對活力激發(fā)、身...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強度運動中活力激發(fā)分量表的得分注:b表示較高強度運動活力激發(fā)分量表得分與較低強度運動比較P<0.05;圖1中
流行樂 6.6±0.476 6.667±0.433研究結果表明:音樂類型的主效應不顯著,具體為:F(2,12)=0.491,P=0.617。強度的主效應不顯著,具體為:F(1,13)=0.234,P=0.636。二者的交互作用不顯著體為:F(2,12)=0.130,P=0.878。生理疲憊分量表實驗中,各受試者每次運動后即刻填寫生理疲憊分量表,并得出相應分值,具體如表 9、圖 2、圖 3 所示:表 9 生理疲憊分量表的得分情況音樂類型 較低強度運動 較高強度運動搖滾樂 5.8±0.262 6.933±0.316民族樂 6.467±0.215 7.733±0.284流行樂 6.133±0.215 6.8±0.405
圖 3 不同強度運動的生理疲憊量表得分注:a 表示較高強度運動的生理疲憊分量表得分與較低強度運動比較 P<0.01;中兩種強度比較的數(shù)值是在各強度運動中聆聽三種類型音樂得分的均值。研究結果表明:音樂類型的主效應顯著,具體表現(xiàn)為:F(2,12)=8.046,P<0.ηP2=0.365,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實驗設定的快節(jié)奏搖滾樂(M=6.367,SD=0.260)和快流行樂(M=6.467,SD=0.269)的生理疲憊分量表的分析數(shù)值顯著低于快節(jié)奏民族(M=7.1,SD=0.219),(P<0.05)(圖 2)。運動強度的主效應異常顯著,具體表F(1,13)=23.511,P<0.01,ηP2=0.588,其中較高強度的運動(M=7.156,SD=0.31帶來的疲憊感異常高于較低強度(M=6.133,SD=0.172)的運動(圖 3)。二者的交用不顯著,具體為:F(2,12)=1.983,P=0.157。積極投入分量表實驗中,各受試者每次運動后即刻填寫積極投入分量表,并得出相應分值,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體測》形勢下提高大學生心肺機能的探討[J]. 劉國忠,崔長松. 體育世界. 2013(09)
[2]體力活動、心肺耐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研究[J]. 林家仕,嚴翊,蘇浩,趙巖,郭嫻,謝敏豪.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2(11)
[3]簡析心肺耐力對大學生群體健康的影響[J]. 劉森.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2(09)
[4]音樂節(jié)奏的快慢對運動性心理疲勞療效的影響[J]. 李靖,蔣豐,王旭東.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4)
[5]適當快節(jié)奏的音樂對中低強度有氧運動影響的研究[J]. 王艷,崔萬軍. 遼寧體育科技. 2011(04)
[6]心肺耐力:體質(zhì)健康的核心要素——以美國有氧中心縱向研究為例[J]. 謝敏豪,李紅娟,王正珍,王娟,隋雪梅,Blair Steven N.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02)
[7]運動性疲勞對跳深動作結構影響的生物力學分析[J]. 鄒曉峰,陳民盛. 體育學刊. 2009(07)
[8]《鍛煉誘導情緒問卷》的檢驗[J]. 陳堅,姒剛彥,夏明.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7(07)
[9]一個值得注意的研究領域——音樂療法[J]. 洪文學,李昕,高海波. 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 2004(03)
[10]對運動疲勞機理的再認識[J]. 馮煒權.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3(04)
碩士論文
[1]耐力跑不達標大學生體適能指標特征及相關分析[D]. 管亞楠.河北師范大學 2016
[2]運動中音樂聽覺刺激對有氧跑臺運動疲勞的影響[D]. 楊菲菲.南京體育學院 2013
[3]2008-2011年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的動態(tài)分析[D]. 李靜芳.山西師范大學 2012
[4]邯鄲市大學生生活方式與心肺耐力、體育選修項目間關系的研究[D]. 溫彥.河北師范大學 2011
[5]跑至疲勞過程中人體動作結構特征的變化規(guī)律[D]. 王芳.蘇州大學 2009
[6]運動性疲勞前后跳深動作結構的運動生物力學研究[D]. 王慧明.東北師范大學 2007
[7]不同運動強度下大學生運動知覺能力變化特點的研究[D]. 關濤.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64889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強度運動中活力激發(fā)分量表的得分注:b表示較高強度運動活力激發(fā)分量表得分與較低強度運動比較P<0.05;圖1中
流行樂 6.6±0.476 6.667±0.433研究結果表明:音樂類型的主效應不顯著,具體為:F(2,12)=0.491,P=0.617。強度的主效應不顯著,具體為:F(1,13)=0.234,P=0.636。二者的交互作用不顯著體為:F(2,12)=0.130,P=0.878。生理疲憊分量表實驗中,各受試者每次運動后即刻填寫生理疲憊分量表,并得出相應分值,具體如表 9、圖 2、圖 3 所示:表 9 生理疲憊分量表的得分情況音樂類型 較低強度運動 較高強度運動搖滾樂 5.8±0.262 6.933±0.316民族樂 6.467±0.215 7.733±0.284流行樂 6.133±0.215 6.8±0.405
圖 3 不同強度運動的生理疲憊量表得分注:a 表示較高強度運動的生理疲憊分量表得分與較低強度運動比較 P<0.01;中兩種強度比較的數(shù)值是在各強度運動中聆聽三種類型音樂得分的均值。研究結果表明:音樂類型的主效應顯著,具體表現(xiàn)為:F(2,12)=8.046,P<0.ηP2=0.365,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實驗設定的快節(jié)奏搖滾樂(M=6.367,SD=0.260)和快流行樂(M=6.467,SD=0.269)的生理疲憊分量表的分析數(shù)值顯著低于快節(jié)奏民族(M=7.1,SD=0.219),(P<0.05)(圖 2)。運動強度的主效應異常顯著,具體表F(1,13)=23.511,P<0.01,ηP2=0.588,其中較高強度的運動(M=7.156,SD=0.31帶來的疲憊感異常高于較低強度(M=6.133,SD=0.172)的運動(圖 3)。二者的交用不顯著,具體為:F(2,12)=1.983,P=0.157。積極投入分量表實驗中,各受試者每次運動后即刻填寫積極投入分量表,并得出相應分值,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體測》形勢下提高大學生心肺機能的探討[J]. 劉國忠,崔長松. 體育世界. 2013(09)
[2]體力活動、心肺耐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研究[J]. 林家仕,嚴翊,蘇浩,趙巖,郭嫻,謝敏豪.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2(11)
[3]簡析心肺耐力對大學生群體健康的影響[J]. 劉森.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2(09)
[4]音樂節(jié)奏的快慢對運動性心理疲勞療效的影響[J]. 李靖,蔣豐,王旭東.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4)
[5]適當快節(jié)奏的音樂對中低強度有氧運動影響的研究[J]. 王艷,崔萬軍. 遼寧體育科技. 2011(04)
[6]心肺耐力:體質(zhì)健康的核心要素——以美國有氧中心縱向研究為例[J]. 謝敏豪,李紅娟,王正珍,王娟,隋雪梅,Blair Steven N.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02)
[7]運動性疲勞對跳深動作結構影響的生物力學分析[J]. 鄒曉峰,陳民盛. 體育學刊. 2009(07)
[8]《鍛煉誘導情緒問卷》的檢驗[J]. 陳堅,姒剛彥,夏明.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7(07)
[9]一個值得注意的研究領域——音樂療法[J]. 洪文學,李昕,高海波. 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 2004(03)
[10]對運動疲勞機理的再認識[J]. 馮煒權.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3(04)
碩士論文
[1]耐力跑不達標大學生體適能指標特征及相關分析[D]. 管亞楠.河北師范大學 2016
[2]運動中音樂聽覺刺激對有氧跑臺運動疲勞的影響[D]. 楊菲菲.南京體育學院 2013
[3]2008-2011年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的動態(tài)分析[D]. 李靜芳.山西師范大學 2012
[4]邯鄲市大學生生活方式與心肺耐力、體育選修項目間關系的研究[D]. 溫彥.河北師范大學 2011
[5]跑至疲勞過程中人體動作結構特征的變化規(guī)律[D]. 王芳.蘇州大學 2009
[6]運動性疲勞前后跳深動作結構的運動生物力學研究[D]. 王慧明.東北師范大學 2007
[7]不同運動強度下大學生運動知覺能力變化特點的研究[D]. 關濤.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64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3648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