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人際支持、鍛煉認同與青少年鍛煉行為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03-10 08:32
目的:采用縱向與橫向相結(jié)合的研究設計,探討學校人際支持、鍛煉認同與青少年鍛煉行為的因果關系。方法:采用感知自主支持量表、鍛煉認同表和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對416名青少年(47.36%男生)進行為期12周、2階段的縱向問卷調(diào)查,并對675名青少年(44.00%男生)進行橫斷面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對于青少年,鍛煉認同和鍛煉行為的性別差異顯著(男性各指標皆高于女性),而且,學校人際支持、鍛煉認同、鍛煉行為的學段差異也顯著(初中生各指標皆高于高中生);學校人際支持、鍛煉認同和鍛煉行為皆具跨時間穩(wěn)定正相關;交叉滯后分析顯示,學校人際支持能單向預測鍛煉認同、鍛煉行為,鍛煉認同能單向預測鍛煉行為,且該交叉滯后效應存在性別、學段的一致性特征;橫斷面分析證實,在學校人際支持影響鍛煉行為時,鍛煉認同具備完全中介效應。結(jié)論:相較于女性青少年,男性鍛煉認同感更強、鍛煉行為更積極;相較于高中生,初中生感知到的學校人際支持和鍛煉認同感更強,鍛煉行為更積極;對于青少年,學校人際支持、鍛煉認同、鍛煉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其中,學校人際支持是鍛煉認同、鍛煉行為的原因變量,鍛煉認同是鍛煉行為的原因變量;學校人際支持能通過提升鍛煉認...
【文章來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20,43(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觀念構架模型
表3 前測(T1)、后測(T2)的性別和學段獨立樣本T檢驗Table 3 Gender and Learning Phase Independents T-test of Test 1 and Test 2 分組變量 因變量 HV-test Levene-test T-test F p t df p 95%CI LLCI ULCI 性別 T1人際支持 方差齊性 0.436 0.509 0.341 414 0.733 -2.164 3.072 T1鍛煉認同 方差齊性 0.269 0.604 3.243 414 0.001 1.094 4.459 T1鍛煉行為 方差非齊性 3.898 0.049 5.248 392.357 0.000 0.265 0.583 T2人際支持 方差齊性 0.365 0.546 0.640 414 0.522 -1.755 3.451 T2鍛煉認同 方差齊性 1.602 0.206 3.703 414 0.000 1.425 4.650 T2鍛煉行為 方差非齊性 8.087 0.005 4.397 389.568 0.000 0.190 0.496 學段 T1人際支持 方差齊性 1.921 0.167 7.265 414 0.000 6.677 11.630 T1鍛煉認同 方差齊性 3.323 0.069 4.222 414 0.000 1.923 5.274 T1鍛煉行為 方差齊性 0.045 0.832 4.865 414 0.000 0.235 0.553 T2人際支持 方差齊性 1.559 0.212 5.129 414 0.000 4.082 9.155 T2鍛煉認同 方差非齊性 8.714 0.003 3.468 412.254 0.001 1.222 4.416 T2鍛煉行為 方差齊性 0.922 0.337 3.457 414 0.001 0.117 0.425通過交叉滯后模型的路徑系數(shù)考察各變量間的異步相關性:T1學校人際支持對T2鍛煉認同(β=0.175,P<0.001)和T2鍛煉行為(β=0.112,P=0.045)的影響顯著;T1鍛煉認同對T2鍛煉行為(β=0.231,P<0.001)影響顯著,而對T2學校人際支持(β=0.062,P=0.291)影響不顯著;T1鍛煉行為對T2學校人際支持(β=0.010,P=0.826)和T2鍛煉認同(β=0.057,P=0.228)影響皆不顯著。根據(jù)B.H.Kantowitz(2010)和M.C. Eisma(2019)觀點:考察變量A與B的因果關系,若前測A與后測B相關度大于前測B與后測A相關度,則可推斷變量A與變量B存在因果關系,且變量A為變量B的原因變量[38-39]。結(jié)合交叉滯后模型的路徑系數(shù)可知,學校人際支持是鍛煉認同、鍛煉行為的原因變量,鍛煉認同是鍛煉行為的原因變量。從諸變量的關系看,在學校人際支持影響鍛煉行為時,鍛煉認同可能具備中介效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適應性完美主義、自主動機對青少年鍛煉堅持性的影響:父母自主支持的調(diào)節(jié)效應[J]. 董寶林,毛麗娟.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02)
[2]全民全運與城市形象——基于情感與認同的多重中介[J]. 劉穎.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20(01)
[3]中學生體育鍛煉積極心理效益量表編制報告[J]. 王樹明,曹楊. 體育學研究. 2019(06)
[4]身份認同動機:概念、測量與心理效應[J]. 包寒吳霜,蔡華儉,羅宇. 心理科學. 2019(04)
[5]我國青少年運動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 范卉穎,唐炎,張加林,胡月英.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6)
[6]青少年校內(nèi)身體活動行為促進的社會生態(tài)因素及路徑[J]. 代俊,陳瀚.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9(03)
[7]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研究進展[J]. 李良,徐建方,路瑛麗,馮連世.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4)
[8]中文版鍛煉認同量表測評大學生樣本的信度與效度[J]. 李夢龍,楊姣,任玉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01)
[9]父母心理控制與青少年焦慮的關系:一項交叉滯后研究[J]. 孫麗萍,鞠佳雯,蔣柳青,邊玉芳.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8(06)
[10]社會支持與女大學生余暇鍛煉:性別角色沖突的中介效應[J]. 董寶林,毛麗娟,張歡.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8(10)
本文編號:3074382
【文章來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20,43(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觀念構架模型
表3 前測(T1)、后測(T2)的性別和學段獨立樣本T檢驗Table 3 Gender and Learning Phase Independents T-test of Test 1 and Test 2 分組變量 因變量 HV-test Levene-test T-test F p t df p 95%CI LLCI ULCI 性別 T1人際支持 方差齊性 0.436 0.509 0.341 414 0.733 -2.164 3.072 T1鍛煉認同 方差齊性 0.269 0.604 3.243 414 0.001 1.094 4.459 T1鍛煉行為 方差非齊性 3.898 0.049 5.248 392.357 0.000 0.265 0.583 T2人際支持 方差齊性 0.365 0.546 0.640 414 0.522 -1.755 3.451 T2鍛煉認同 方差齊性 1.602 0.206 3.703 414 0.000 1.425 4.650 T2鍛煉行為 方差非齊性 8.087 0.005 4.397 389.568 0.000 0.190 0.496 學段 T1人際支持 方差齊性 1.921 0.167 7.265 414 0.000 6.677 11.630 T1鍛煉認同 方差齊性 3.323 0.069 4.222 414 0.000 1.923 5.274 T1鍛煉行為 方差齊性 0.045 0.832 4.865 414 0.000 0.235 0.553 T2人際支持 方差齊性 1.559 0.212 5.129 414 0.000 4.082 9.155 T2鍛煉認同 方差非齊性 8.714 0.003 3.468 412.254 0.001 1.222 4.416 T2鍛煉行為 方差齊性 0.922 0.337 3.457 414 0.001 0.117 0.425通過交叉滯后模型的路徑系數(shù)考察各變量間的異步相關性:T1學校人際支持對T2鍛煉認同(β=0.175,P<0.001)和T2鍛煉行為(β=0.112,P=0.045)的影響顯著;T1鍛煉認同對T2鍛煉行為(β=0.231,P<0.001)影響顯著,而對T2學校人際支持(β=0.062,P=0.291)影響不顯著;T1鍛煉行為對T2學校人際支持(β=0.010,P=0.826)和T2鍛煉認同(β=0.057,P=0.228)影響皆不顯著。根據(jù)B.H.Kantowitz(2010)和M.C. Eisma(2019)觀點:考察變量A與B的因果關系,若前測A與后測B相關度大于前測B與后測A相關度,則可推斷變量A與變量B存在因果關系,且變量A為變量B的原因變量[38-39]。結(jié)合交叉滯后模型的路徑系數(shù)可知,學校人際支持是鍛煉認同、鍛煉行為的原因變量,鍛煉認同是鍛煉行為的原因變量。從諸變量的關系看,在學校人際支持影響鍛煉行為時,鍛煉認同可能具備中介效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適應性完美主義、自主動機對青少年鍛煉堅持性的影響:父母自主支持的調(diào)節(jié)效應[J]. 董寶林,毛麗娟.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02)
[2]全民全運與城市形象——基于情感與認同的多重中介[J]. 劉穎.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20(01)
[3]中學生體育鍛煉積極心理效益量表編制報告[J]. 王樹明,曹楊. 體育學研究. 2019(06)
[4]身份認同動機:概念、測量與心理效應[J]. 包寒吳霜,蔡華儉,羅宇. 心理科學. 2019(04)
[5]我國青少年運動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 范卉穎,唐炎,張加林,胡月英.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6)
[6]青少年校內(nèi)身體活動行為促進的社會生態(tài)因素及路徑[J]. 代俊,陳瀚.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9(03)
[7]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研究進展[J]. 李良,徐建方,路瑛麗,馮連世.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4)
[8]中文版鍛煉認同量表測評大學生樣本的信度與效度[J]. 李夢龍,楊姣,任玉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01)
[9]父母心理控制與青少年焦慮的關系:一項交叉滯后研究[J]. 孫麗萍,鞠佳雯,蔣柳青,邊玉芳.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8(06)
[10]社會支持與女大學生余暇鍛煉:性別角色沖突的中介效應[J]. 董寶林,毛麗娟,張歡.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8(10)
本文編號:30743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0743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