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骨盆位置的橋式運動訓練對非特異性腰痛的康復效果對比研究
【學位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804.2
【部分圖文】:
別為髂前上棘、恥骨聯(lián)合到冠狀面的距離,a 中 DE>FG,b 中 DE<圖 2-1 骨盆位置圖示:骨盆前傾(a);骨盆后傾(b);骨盆中立(c[15]報道過骨盆的定位會影響軀干等長收縮運動時軀干屈伸在研究上腹直肌和下腹直肌在腹部運動中的活動時發(fā)現(xiàn)腰 活動是不必要的,據此提出骨盆的位置才是影響軀干肌肉18]比較了傳統(tǒng)俯臥橋式運動、骨盆后傾位俯臥橋式運動、桿骨盆后傾位俯臥橋式運動中豎脊肌、上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橫。┑ EMG 活動,結果發(fā)現(xiàn)長杠桿骨盆后傾位俯的 EMG 活動顯著高于長杠桿俯臥橋式運動,且在骨盆后傾的 EMG 活動顯著高于傳統(tǒng)俯臥橋式運動。此外,Zhou 等[1傾位抗阻橋式運動與骨盆后傾位抗阻橋式運動腹橫肌的厚,兩組均由術者在雙側髂前上棘處施加一個阻力,結果兩
1 周內指導患者熟練掌握訓練動作;在干預過程中適當給予患者言及時修正動作,從而保證動作質量。所有訓練均在湖北省直機關醫(yī)練室完成,從而保證患者完成訓練量。從第一次測試到最后一次測期 8 周。每次訓練 30min,隔天 1 次,3 天/周。各組訓練根據 Zho[68]的研究設計如下(見圖 3-1):患者仰臥位,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雙膝屈曲 90°,雙腳平放于床面床面,先將腹部頂起,使腰部盡量遠離床面,形成骨盆前傾位,維持部抬起至最大高度,保持 10s;10 個/組,共 5 組,組間休息 2min;颊哐雠P位,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雙膝屈曲 90°,雙腳平放于床面。,使腰部緊貼床面,形成骨盆后傾位,維持此姿勢,再盡力將腰部持 10s。10 個/組,共 5 組,組間休息 2min;颊哐雠P位,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雙膝屈曲 90°,雙腳平放于床面。,使身體盡量在一條直線上,保持 10s。10 個/組,共 5 組,組間休
圖 3-4 腹直肌 AEMG 值采集:電極安放(a);測試方法(b) AEMG 值(圖見 3-5),電極安放:兩記錄電極中心間心,且平行于腹外斜肌肌纖維放置[83];測試方法:患者固定其骨盆和胸部;囑其盡力對抗帶子向健側旋轉軀干法:測試至少維持 10s,截取肌電信號穩(wěn)定的 4s,取 A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海新;魏爽;李建華;廖志平;;關于下背痛患者腰部多裂肌表面肌電信號與肌肉橫斷面積的研究分析[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6年04期
2 張繼偉;陳東煜;;非特異性下腰痛的保守治療現(xiàn)狀[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5年12期
3 程杰;周凌;蘇全生;;“三橋運動療法”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6期
4 寧興明;伍亮;王廷;何栩;虞亞明;;五禽戲配合核心肌力訓練治療非特異性腰痛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正骨;2015年11期
5 黃雷;李軍漢;;軀干等速肌力訓練與腰腹肌功能鍛煉治療非特異性腰痛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年11期
6 于瑞;王楚懷;潘翠環(huán);許軼;;懸吊運動療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后站立位腰屈伸運動表面肌電信號的變化[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年08期
7 喬梁;李晨光;王擁軍;舒冰;劉書芬;張利;王利波;;以脊柱穩(wěn)定性理論闡釋下背痛的脊柱失穩(wěn)因素相關研究進展[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5年08期
8 于瑞;許軼;王楚懷;繆萍;林科宇;張桂芳;韓秀蘭;;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懸吊運動療法治療后表面肌電信號的變化[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年08期
9 盧軍;陳燕芬;林昌松;李楠;;強柱方輔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10 黃若葭;劉鴻宇;;核心訓練在慢性下腰痛康復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甘澤民;針刺配合整脊治療非特異性腰痛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2 王雪強;核心穩(wěn)定訓練對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神經肌肉功能的作用[D];上海體育學院;2016年
3 汪敏加;非特異性下腰痛功能特征分析及針對性康復計劃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朱華;三種干預方式治療非特異性腰痛臨床對比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年
2 賀洋文;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相關肌肉功能的DAVID評價[D];成都體育學院;2017年
3 原江濤;三種橋式運動對男大學生淺層核心肌群表面肌電影響的實驗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7年
4 黃坤;核心力量訓練對慢性下腰痛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D];成都體育學院;2014年
5 賀鎖平;太極拳練習對慢性下腰痛患者肌肉工作特征影響的實驗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28535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85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