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隆化縣“二貴摔跤”的傳承與變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4 08:38
【摘要】:隆化縣“二貴摔跤”項目是河北省承德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體育項目之一,在2008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本文運用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系統(tǒng)梳理了承德市隆化縣“二貴摔跤”項目的起源、表演方式、表演道具、傳承情況與變遷情況。研究表明:1、“二貴摔跤”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來自宮廷,一種來自民間。2、“二貴摔跤”的表演方式是一人摔兩人,分躬、絆、摔、技巧四個階段3、“二貴摔跤”的表演器材在市面上無法買到,是隆化縣文化館工作人員摸索制作的。4、“二貴摔跤”的傳承方式有:1)師徒傳承2)學校傳承3)傳媒記錄4)政府支持;傳承人是:1)不懈努力的王大中老師2)敢于創(chuàng)新的陳彬彬老師3)默默奉獻的劉德兵老師;傳承的價值有:1)娛樂價值2)社會文化價值;傳承的困境有:1)節(jié)目比較單一,主題比較單純2)表演人才流失5、“二貴摔跤”變遷的原因有:1)西方體育的沖擊2)思維觀念變化;變遷的表現(xiàn)方面:1)文化內涵的變化2)表演人員的變化3)音樂伴奏的變化4)表演器材的變化。6、為“二貴摔跤”發(fā)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1)充分發(fā)揮傳承人的主導作用2)當?shù)氐穆糜萎a業(yè)與“二貴摔跤”項目合理結合3)加大利用媒體宣傳。通過研究“二貴摔跤”的傳承與變遷,可以幫助我們對其他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傳承形成更深刻的認識,更客觀的態(tài)度,進而推動其他民族體育項目的正確發(fā)展。
【圖文】:
摔跤是我國古代一種祭司儀式,也是一種競技項目。古代雜技中叫“角抵”,南北朝代的時候稱之為“蚩尤戲”,唐朝、宋朝的時候人們稱它為“相撲”,清朝的時候叫“摔跤”!皾M族二貴摔跤”是由傳統(tǒng)競技體育項目“喬相撲”變化而來,當時在社火和廟會中進行表演。中國的這些民間文化都經過娛樂神,娛樂人,娛樂觀眾的一個過程,同樣“二貴摔跤”也是娛樂觀眾的一項表演活動,形成在清代末期道光年代,距離現(xiàn)在已經有 180 多年的歷史了。承德市位于河北北部,地處群山之中,夏季格外涼爽,早在清朝的康熙年間,就已被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修建的避暑山莊及外八廟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古跡之一。當年為了防備北方準格爾部的騷擾和入侵,康熙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坐鎮(zhèn)于承德,出于練兵的目的,皇家還修建了木蘭圍場,每年的秋季就是八旗子弟圍場涉獵的好時光。隆化縣位于皇家行軍圍獵的必經之地,有御道之稱。圍獵途中,皇帝便在隆化行宮調整休息,所以隆化縣滿族文化氣息濃郁,時至今日,當?shù)厝杂写罅康陌似旌笠峁ぷ、生活。滿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二貴摔跤”在隆化縣流傳開來有其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
圖 2 “二貴摔跤”表演形式“二貴摔跤”的表演者在表演時將木制摔跤器械道具綁在背上,雙腿全手倒穿一雙薄底布靴,一個人扮演兩個人。在表演過程中,全程都是弓腰進演的,會使表演者腦供血不足,,這種“自己摔自己”的表演方式,給表演者了練習難度。隆化縣滿族“二貴摔跤”的表演方式目前已經成為系統(tǒng)的動作訪談人:陳彬彬,男,滿族。訪談人:張旭清,訪談時間:2017 年 2 月 21 日 9:00,訪談地點:隆文化館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886.2
本文編號:2598081
【圖文】:
摔跤是我國古代一種祭司儀式,也是一種競技項目。古代雜技中叫“角抵”,南北朝代的時候稱之為“蚩尤戲”,唐朝、宋朝的時候人們稱它為“相撲”,清朝的時候叫“摔跤”!皾M族二貴摔跤”是由傳統(tǒng)競技體育項目“喬相撲”變化而來,當時在社火和廟會中進行表演。中國的這些民間文化都經過娛樂神,娛樂人,娛樂觀眾的一個過程,同樣“二貴摔跤”也是娛樂觀眾的一項表演活動,形成在清代末期道光年代,距離現(xiàn)在已經有 180 多年的歷史了。承德市位于河北北部,地處群山之中,夏季格外涼爽,早在清朝的康熙年間,就已被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修建的避暑山莊及外八廟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古跡之一。當年為了防備北方準格爾部的騷擾和入侵,康熙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坐鎮(zhèn)于承德,出于練兵的目的,皇家還修建了木蘭圍場,每年的秋季就是八旗子弟圍場涉獵的好時光。隆化縣位于皇家行軍圍獵的必經之地,有御道之稱。圍獵途中,皇帝便在隆化行宮調整休息,所以隆化縣滿族文化氣息濃郁,時至今日,當?shù)厝杂写罅康陌似旌笠峁ぷ、生活。滿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二貴摔跤”在隆化縣流傳開來有其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
圖 2 “二貴摔跤”表演形式“二貴摔跤”的表演者在表演時將木制摔跤器械道具綁在背上,雙腿全手倒穿一雙薄底布靴,一個人扮演兩個人。在表演過程中,全程都是弓腰進演的,會使表演者腦供血不足,,這種“自己摔自己”的表演方式,給表演者了練習難度。隆化縣滿族“二貴摔跤”的表演方式目前已經成為系統(tǒng)的動作訪談人:陳彬彬,男,滿族。訪談人:張旭清,訪談時間:2017 年 2 月 21 日 9:00,訪談地點:隆文化館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88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韓相理;王國良;;隆化滿族“二貴摔跤”道具的發(fā)展演變[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2 魯平俊;丁先瓊;白晉湘;;民族傳統(tǒng)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瀕危狀態(tài)評價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14年11期
3 王智慧;;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本源、特征與傳承方式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4 程乾;凌素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地理科學;2013年10期
5 蔣修輝;;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鬼摔跤”的產業(yè)化建設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6 肖海英;;論民族民間藝術的藝術特征與當代價值——以民俗表演“二鬼摔跤”為例[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7 伍娟;林志軍;;民族傳統(tǒng)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劉艷春;孫美華;;“二貴摔跤”的歷史演變及現(xiàn)代文化價值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年11期
9 劉德兵;王鳳娟;;淺談滿族體育二貴摔跤道具應用及其改造方法[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年04期
本文編號:2598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5980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