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新生體質(zhì)狀況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Abstract]:Students in grade one of primary schools have just transitioned from early childhood to childhood. Grade one is the initial stage for children to receive school education. Helping to draw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and life adaptation of children in the first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after they enter school, and at the same time indirectly reflecting the problems of child cohesion, I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irst grade primary school freshmen's entrance adaptation and children's preschool education related problem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physique measurement,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health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in primary school were analyzed by measuring their physique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condition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shape, height and weight,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body shape will no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ability.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function, vital capacity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3)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in grade one of primary school, that is, speed, flexibility, stamina, explosive power, coordination ability and their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better the physical fitness is, the stronger th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is, and the better the physical fitness is. (4) t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first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and the better the physique is, the better the physical fitness is. The stronger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better the physique.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04.4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祖兵;;大力提升高職高專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J];學習月刊;2006年04期
2 呂新;;當代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郝海濤;金朝躍;楊軍;孫若海;;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機制[J];體育世界(學術(shù)版);2007年01期
4 呂慧;張濤;;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搏擊(武術(shù)科學);2009年10期
5 吳迪;;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0年05期
6 華玲;;淺析地方理工院校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18期
7 劉凌云;郭龍珠;;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調(diào)查與研究[J];德州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王皓;;淺論影響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因素[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05期
9 胡德堂;;探討高校體育對培養(yǎng)女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10 吳幼林;;高校體育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鳳英;;小心呵護人們的精神世界[A];全國精神科護理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2 何梅;陳軍;馮正直;張大均;;燒傷患者自尊和社會適應能力特點研究[A];第四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感染救治新進展論文匯編[C];2006年
3 安媛;;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社會適應能力[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竺智偉;陳維軍;朱麗;徐琳;詹建英;;學前兒童社會適應能力與父親參與的關系[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學術(shù)年會暨兒內(nèi)科疾病診治新進展國家級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5 馬蘭軍;王德瑋;;拓展訓練課程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6 韓冰;胡秦;王巖;;情緒管理訓練對提升高專學生情感智商及社會適應能力效果的研究[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石油系統(tǒng)分會第七屆預防醫(yī)學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7 白瑾;;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研究[A];2013年4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8 梅建;;睡眠與兒童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shù)沙龍文集12:睡眠是醫(y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C];2007年
9 李亞紅;;民族院校大學畢業(yè)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追蹤研究[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shù)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蔣英振;;淺談職校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表揚可提高孩子社會適應能力[N];鞍山日報 ;2009年
2 檢察日報社新聞研究室 北京民意調(diào)查所 張鍇 王津京;豁達樂觀 社會適應能力強[N];檢察日報;2000年
3 梅建;睡眠不足影響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4 張煊;老年人健康生活十點建議[N];中國消費者報;2000年
5 喬琪;學會原諒善待同伴[N];中國婦女報;2003年
6 陜西鎮(zhèn)安縣中學 賀永進;體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N];中國體育報;2007年
7 史華;幫孩子走出脆弱[N];山西科技報;2003年
8 興化市板橋高級中學 朱麗華;體育課堂呼喚“寬容”[N];中國體育報;2007年
9 山東省昌邑市南隅小學 褚筱莉;體育促進學生整體健康水平[N];中國體育報;2009年
10 王開珍;孩子過胖也是病[N];民族醫(yī)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路鋒輝;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評價指標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林龍容;戶外游戲?qū)μ岣哂變荷鐣m應能力的實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3 羅亮;“工學結(jié)合”模式下江蘇高職學生健康狀況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陶衛(wèi);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的對策與路徑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年
5 周潔;體育活動對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改善效果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亮;小學一年級新生體質(zhì)狀況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相關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7 何梅;燒傷患者自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特點及促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茂玻;略論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姜玲玲;公辦與民辦醫(yī)學高職�?圃盒4髮W生社會適應能力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10 李霞;《生活與哲學》與培養(yǎng)高中生社會適應能力之初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3659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36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