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變遷與政策體系演進
[Abstract]:Under the action program of "healthy China 2030", it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issu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n China, and to sort out the change of work pattern and the evolution of policy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ology, management,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patter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policy system by using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work pattern of national fitness in China are rooted in the major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undertakings in China, and reflect the macro-layout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cause. Since 1995, the working pattern of national fitness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building a big sports country, building a powerful sports country and building a healthy China. The policy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has also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overall starting,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deep integration, and has reflected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spects of value orientation, subject and theme content, etc. Under the working pattern of building a healthy China, the policy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needs to focus on the issues of life, site and facilities, grid of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 subjects.
【作者單位】: 湖南城市學院體育學院;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學院;
【基金】: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6YJE890001) 2015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15YBA068)
【分類號】:G8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邁向體育大國──一九九四年中國體壇回顧[J];中國體育科技;1995年01期
2 李敏;;改變[J];云南畫報;2008年05期
3 瀏陽老虎;;中國是不是體育大國,金牌能代表嗎?[J];內蒙古教育;2008年21期
4 一松;;體育大國的困惑[J];體育博覽;1991年04期
5 楊明;中國算體育大國嗎?[J];時事(時事報告中學生版);2000年03期
6 趙牧;;中國算不算體育大國[J];同舟共進;2001年01期
7 張東暉;;暫時的和永遠的[J];現代班組;2008年09期
8 閆曉;;從全民健身到體育大國芻議[J];人民論壇;2010年14期
9 劉斌;;我們是不是體育大國?[J];南風窗;2010年25期
10 黃濱;劉元國;許傳洲;;競技體育大國的崛起與體育文化強國的再造[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郇昌店;肖林鵬;;體育中國——建構中國體育國家形象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2 劉遠祥;孫冰川;;我國體育社團的運行困境及對策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3 吳劍;;發(fā)揮學校教育優(yōu)勢,創(chuàng)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4 李山;李陽;;論全民健身日的內涵與實施運行[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愛麗;范健行;;體育和體育大國——兼論面向08年奧運會我國群眾體育的發(fā)展[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6 崔樂泉;;體育強國的建設需要豐厚的體育文化土壤[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28:體育強國的辨析與建設[C];2009年
7 易劍東;;歷程·動因·理念:建設“體育強國”的思考[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28:體育強國的辨析與建設[C];2009年
8 黃莉;;體育強國綜合實力的構建及其特性[A];第3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華雪;;體育院校在建設體育強國中的地位和作用[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10 鄭宇;;體育強國視野下西部地區(qū)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以四川省為例[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朝武;關注非強隊比賽折射體育大國的成熟[N];農民日報;2008年
2 陳俊俠;中國教練“出口”體育大國,也是榮耀[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3 徐曉;歡呼之后的目標:體育大國[N];重慶日報;2004年
4 宋澎;體育大國的“寡民”現象[N];工人日報;2008年
5 肖春飛;農民體育 造就體育大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6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 劉鵬;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N];人民日報;2014年
7 記者 曹_g;劉鵬指出:建設體育強國還有相當大差距[N];中國體育報;2009年
8 北京體育大學思政部 閆旭峰 李庚全;弘揚體育文化 建設體育強國[N];中國體育報;2011年
9 李瓊 王向娜 吳兵成;為邁向體育強國作出新貢獻[N];中國體育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李剛;建設體育強國 文化深入其中[N];中國體育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智慧;體育強國的評價體系與實現路徑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年
2 郝強;我國由體育大國向強國邁進的競技體育目標體系構建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靜妍;境外中文媒體視域下的體育大國形象構建[D];成都體育學院;2017年
2 韓磊磊;轉型期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體育體制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由飛翔;改革開放以來的“體育強國”觀念史考察[D];南京體育學院;2014年
4 廖理連;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社會認同與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于純浩;建設體育強國的歷史審視[D];吉林大學;2011年
6 吳俊娜;我國體育強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7 鄭寶通;我國建設體育強國基本理論的分析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8 陳鳳俊;建設體育強國背景下我國體育場館的發(fā)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3年
9 劉美桂;“體育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武漢體育學院;2014年
10 孫金梁;“胡服騎射”改革理念對中國體育強國實踐的借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496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14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