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奧運會跆拳道女子49公斤級比賽技戰(zhàn)術統(tǒng)計研究
本文選題:跆拳道 + 奧運會 ; 參考:《武漢體育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自2000年跆拳道運動首次加入奧運會比賽項目開始,截止到第31屆里約奧運會,我國運動員在該項目上共斬獲了7枚金牌,這說明了我國跆拳道運動員技戰(zhàn)術水平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高度。49公斤級作為中國女子跆拳道在以往兩屆奧運會均取得金牌的重量級別,在本屆奧運會卻沒有任何獎牌入賬。為究其原因,分析該級別世界一流女子跆拳道運動員技戰(zhàn)術使用情況,本文對第31屆奧運會女子49公斤級別所有比賽進行了統(tǒng)計研究。本次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錄像觀看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31屆奧運會女子49公斤級別的全部19場比賽中16名跆拳道運動員采用的技戰(zhàn)術進行統(tǒng)計歸納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結論:1、第31屆奧運會女子49公斤級運動員主要運用的腿法技術次數(shù)順序是側踢、前橫踢、后橫踢、下劈、后踢、勾踢、后旋踢、旋風踢。2、第31屆奧運會女子49公斤級運動員腿法技術擊打部位情況為:以驅(qū)干為目標的進攻次數(shù)占88.5%,得分占43.3%。以頭部為目標的進攻次數(shù)占11.5%,得分占56.7%。3、各局次內(nèi)腿法技術使用次數(shù)從多至少為第三局、第二局、第一局。其中第一局與第三局得分最多,第一局比賽技術成功得分率最高,每一局兩次技術使用的間隔時間大部分集中在2s~3s。4、第31屆奧運會女子49公斤級運動員主要運用的戰(zhàn)術依次為為進攻戰(zhàn)術、防守反擊戰(zhàn)術、假動作戰(zhàn)術、邊角戰(zhàn)術。
[Abstract]:Since taekwondo entered the Olympic Gam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0, as of the 31st Olympic Games in Rio, Chinese athletes have won seven gold medals in this event. This shows that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level of Chinese taekwondo athletes has reached a certain height of .49kg as the weight level of Chinese women taekwondo gold medals in the past two Olympic Games, but in this Olympic Games there are no medals record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and analyze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world-class women taekwondo athletes,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study on all the women's 49kg competitions in the 31st Olympic Games. In this study, th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used by 16 taekwondo athletes in all 19 competitions in the women's 49kg class of the 31st Olympic Game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video viewing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e order of leg technique mainly used by women 49kg athletes in the 31st Olympic Games is side kick, front cross kick, back cross kick, bottom split, back kick, hook kick, back spin kick. Whirlwind kick. 2. The position of leg technique of women 49kg athletes in the 31st Olympic Games is as follows: the attack times to drive dry is 88.5, and the score is 43.3. The number of attacks with the head as the target was 11.5, and the score was 56.7.3.The number of times of using leg technique in each session was at least the third, second and first innings. The first and third innings scored the most, and the technical success of the first set was the highest.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technical uses in each inning i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2sn3s. 4. The main tactics used by women 49kg athletes in the 31st Olympic Games are offensive tactics, defensive counter-attack tactics, false action tactics and flank tactics in turn.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886.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輝,周新民,周戰(zhàn)偉;對河南省部分地市少年跆拳道運動員損傷的調(diào)查與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1年03期
2 王延卿,于濤,楊義光;跆拳道運動員的膳食營養(yǎng)特點[J];遼寧體育科技;2004年04期
3 吳鏘,賈偉峰;少年跆拳道運動員運動創(chuàng)傷特點的調(diào)查與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4年04期
4 徐偉宏;汪學紅;;跆拳道運動員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生物力學研究[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年08期
5 潘友連;;跆拳道運動員爆發(fā)力訓練探析[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8年04期
6 高慧萍;;對跆拳道運動員在比賽中判斷能力的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03期
7 牟曉麗;劉胡興;劉宏偉;侯淑峰;;電子護具對跆拳道運動員比賽的影響[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0年01期
8 吳蕓蕓;張翠蘋;陳旭;;遼陽市跆拳道運動員賽前訓練生化指標監(jiān)測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2年10期
9 李可峰;周長濤;董貴俊;;優(yōu)秀跆拳道運動員靜態(tài)平衡特征定量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10 孫麗麗;;對少年跆拳道運動員實戰(zhàn)中心理暗示法的分析[J];才智;2012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波;;我國優(yōu)秀男子跆拳道運動員體能水平測量指標與評價方法的研究[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馬波;黃海;;我國優(yōu)秀男子跆拳道運動員體能水平的有效指標及其評價模型[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3 許小冬;周攀;張霞;;優(yōu)秀跆拳道運動員所遇競技信息及應對策略[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楊建昌;王兵;秦艷枝;;跆拳道運動員左心收縮時間間期的分析與評價[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5 馬波;;我國優(yōu)秀跆拳道運動員身體機能水平診斷與分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6 趙大林;;優(yōu)秀跆拳道運動員無氧運動時肌電信號特征的研究[A];2011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會議暨“運動與骨骼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王一丁;王曼;張宏宇;任園春;;北京市專業(yè)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風險的識別、評估與對策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8 祝大鵬;胡亦海;高平;余銀;王梅;崔神州;;我國優(yōu)秀女子跆拳道運動員賽前心理及其關系研究[A];第四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周長濤;;山東省男子跆拳道運動員下劈技術動作三維運動學特征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10 趙俊彤;;優(yōu)秀跆拳道運動員賽前集訓期生化指標的監(jiān)控與分析[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曹_g;兩名運動員委員會候選人受到處罰[N];中國體育報;2008年
2 記者肖苑玫;跆拳道世界杯新疆開幕[N];中國體育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肖苑玫;中國跆拳道運動員必須“持證上崗”[N];中國體育報;2008年
4 南風;七年大跨越 躋身全國先進行列[N];新疆日報(漢);2014年
5 李躍波;柔弱姑娘“踢”出皖人風采[N];安徽日報;2005年
6 楊明;襲擊體育賽事,,是與全人類為敵[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潘清美;越南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培養(yǎng)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2 高頎;高住低訓對優(yōu)秀青年女子跆拳道運動員運動能力和紅細胞功能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3 安槿雅;中韓跆拳道國家隊男子選手競技能力的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4 黃寶宏;我國優(yōu)秀跆拳道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診斷與評價[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樂;我國優(yōu)秀跆拳道運動員下劈技術的運動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向輝;跆拳道運動員定量負荷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標變化特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劉洋;中韓國家女子跆拳道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3年
4 黃小斐;湖北省優(yōu)秀跆拳道運動員退役轉型的分析與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5年
5 李泮國;跆拳道擊打信息采集與反饋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5年
6 關瑩瑩;解放軍優(yōu)秀女子跆拳道運動員技戰(zhàn)術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6年
7 徐春杰;世界優(yōu)秀男子跆拳道運動員技術發(fā)展趨勢[D];北京體育大學;2016年
8 孫鵬宇;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傷后訓練方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年
9 毛勛;我國優(yōu)秀女子跆拳道運動員主要競技能力特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年
10 孔海艦;2013年世界跆拳道錦標賽男子技術動作統(tǒng)計與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560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05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