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體教合一”模式
本文選題:體育人才培養(yǎng) + 體育后備人才 ; 參考:《中國高等教育》2017年Z2期
【摘要】:正形成體育和教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高校擁有適當自主權的"體教合一"模式。文化教育只有和體育訓練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體育后備人才的科學和可持續(xù)培養(yǎng)。使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和人事管理上具有發(fā)言權,實現(xiàn)"隊校合一"。眾所周知,將高等教育與競技體育相結合,以教育促體育發(fā)展的思想由來已久。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的皮埃爾·德·顧拜旦,既是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起人,同時也是法國著名的教育家,其體育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 and promoting each other,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appropriate autonomy of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odel. Only when culture and education ar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raining can the scientific and sustainable cultivation of sports reserve talents be realiz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have a say to achieve "team and school integration." As we all know, the thought of combining higher education with competitive sport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by educ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Pierre de Coubertin, known as the "father of the Olympics", is not only the initiator of the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but also a famous French educator, whose sports
【作者單位】: 四川理工學院體育學院;
【基金】:2016年基層司法能力研究中心項目:體育競賽中人身傷害的法律研究(編號:JCSF016-09)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類號】:G8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振嶺;;探究新形勢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歷史使命[J];運動;2009年04期
2 張玉軍;;關于“!鄙氨尽焙篌w育人才培養(yǎng)的謅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年01期
3 丁保玉;;新時期民族傳統(tǒng)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構想[J];中國人才;2011年14期
4 徐勇;;新時期高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人才;2011年14期
5 潘迎旭;魏軍;王文生;;英國高等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概況、理念及啟示[J];運動;2013年13期
6 于樓成;;休閑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4年07期
7 張璐璐;;體育人才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2014年04期
8 翁渝榕;;當前高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年08期
9 潘進璽;;立足體育人才培養(yǎng)重視體育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J];成才之路;2013年24期
10 嚴德一;新世紀我國體育面臨的發(fā)展機遇與體育人才培養(yǎng)[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聶嘯虎;張生平;;近代軍隊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韌及其推廣[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2 鐘秉樞;;體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社會需求的對接與適應[A];第四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晟;魏宏強;單威;;體育院校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4 張國棟;;民族傳統(tǒng)體育培養(yǎng)目標的歷史嬗變與現(xiàn)狀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7年
5 盧文云;王興宇;;英國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LTAD模式研究[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 劉傳勤;“1、一、0”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效果顯著[N];中國體育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林劍;浙江給校足工作樹立典范[N];中國體育報;2012年
3 本報記者 李元浩;遍插茱萸少一人[N];工人日報;2011年
4 曹建文;尚武崇文,體育人才培養(yǎng)之道[N];光明日報;2006年
5 記者 王笑梅;我省全方位加大體育人才培養(yǎng)力度[N];遼寧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谷苗;體育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脫節(jié)[N];文匯報;2012年
7 張子瑞;運動員亟需職業(yè)規(guī)劃[N];市場報;2007年
8 甘肅高臺縣教育體育局 劉治國 周興;基層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困境[N];中國體育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王若剛;我市出臺政策緩解體!皩W訓矛盾”[N];新余日報;2014年
10 李清;別讓運動員退役就“搓澡”[N];就業(yè)時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朱韜;安徽省普通高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4年
2 李瑞洗;高校體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109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01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