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教育專業(yè)田徑專修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選題:合作學習 + 田徑專修教學 ; 參考:《成都體育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合作學習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模式,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融洽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業(yè)效率和學習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被廣泛應用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踐中。以中小學學校體育和體育教育專業(yè)田徑專修教學改革需要為研究的邏輯起點,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tǒng)計法、教學實驗法,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教育專業(yè)田徑專修班的應用效果進行實證研究。研究采取隨機抽樣分組的方法將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模式教學。通過教學實驗,得出以下結論:(1)在田徑專修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后,跨欄跑,短跑、擲標槍三個技術項目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技評成績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實驗組和對照組短跑和跨欄跑項目的達標成績相比未具顯著性差異,標槍的達標成績對比差異顯著。合作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而合作學習模式在改進完善技術,強化教學技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技能和促進人際關系協(xié)調發(fā)展方面實效顯著。(2)專項準備活動教學實踐部分實驗組采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得分與對照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專項準備活動教學實踐活動,使實驗組學生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教學設計和教學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和提高。(3)合作學習將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結合在一起,以小組成績?yōu)橹饕u價和獎勵依據,創(chuàng)設了積極互賴的合作型學習情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促進人際交往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Abstract]: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crea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 that is widely used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 can improve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in the classroom, 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mprove their academic efficien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romoting students to form good non-cognitive qualit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tudents. Taking the reform of track and field specialty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in track and field specialized clas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sampl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to t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rough teaching experiments,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after apply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in track and field specialty teaching, hurdle running, sprin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the three technical items of javelin throwing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print and hurdle race,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hievement of javelin reaching the standar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oth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ports performance, while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can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students' cooperative skills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pecial preparatory activiti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cor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P 0.05).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of special preparatory activities,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ve stro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 cohesion and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are enhanced. So that students'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ability can be effectively trained and improved. (3) Cooperative learning combines individual goals with group goals, takes group achievement as the main evaluation and reward basis, and creates cooperative learning situation with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It i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and skill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8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連玉;研究性學習與素質教育[J];現代技能開發(fā);2000年10期
2 姚遠峰;成人學習動力探源[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3 王利;;網絡環(huán)境與終身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11期
4 欒春暉,李靖,詹國梁;論網絡時代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5 羅錫武;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J];學習導報;2003年08期
6 何善平;從學習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學習方式多樣化[J];現代教育論叢;2004年04期
7 李紅美;;論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激發(fā)[J];繼續(xù)教育;2006年11期
8 沈福新;;學習漫議[J];群眾;2007年03期
9 李偉;;關于在學習過程中目標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年06期
10 王玉喜;;數學課堂要關注“學習過程”的教學[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文;;讓合作學習在逆境中重生[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2 呂啟春;;淺談小學數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A];2014年1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學習動機培養(yǎng)策略課題的學習對體育教師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瞿春波;;淺議合作學習之誤區(qū)[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時龍;;把握分析學情是改進教學和促進學習的基礎[A];2012·學術前沿論叢——科學發(fā)展:深化改革與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韋彩紅;;如何組織學生共享學習成果[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A];2014年5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8 鈕榮榮;;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A];2014年6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陳妙;;讓數學課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淺談新課改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10 黃春妙;;淺談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把握[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農行浙江東陽支行 吳新國 周龍飛;銀行如何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N];上海金融報;2003年
2 西北師范大學 李瑾瑜;校長:如何引領和促進教師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永壽縣店頭中學 劉俊鋒;大力提倡合作學習 全面促進有效教學[N];咸陽日報;2009年
4 本報評論員;要在真學習上下功夫[N];酒泉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天然;學習應該是一種終身行為[N];大連日報;2010年
6 劉繼芳;淺議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中的“學習”內涵[N];伊犁日報(漢);2010年
7 哈爾濱市第五醫(yī)院 蒙碩;淺談醫(yī)院創(chuàng)建學習型黨組織[N];黑龍江日報;2010年
8 翟愛霞;淺談如何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N];太行日報;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制度變遷中的制度學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10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院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 龔春燕;實施新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N];中國教育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峰;基于社會網絡的大學生學習網絡結構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4年
2 付亦寧;本科生深層學習過程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3 馮子勇;基于深度學習的圖像特征學習和分類方法的研究及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4 王星;關系分類模型的學習界限與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潘劍寒;基于多潛在空間的遷移學習算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楊春;反饋類型對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中介作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7 王浩宇;資源整合、創(chuàng)業(yè)學習與新創(chuàng)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8 楊南昌;學習科學視域中的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薛晶晶;美國和泰國學習者漢語普通話陽平與上聲習得的實驗研究[D];北京大學;2013年
10 劉玉靜;合作學習的倫理審思[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以宣;感知教師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滿足與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倦怠的關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李榮敬;不同情緒狀態(tài)對學習判斷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李蘭翠;M00C學習平臺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孫航;農民工隨遷子女學習生態(tài)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5 左揚揚;碎片化時代下企業(yè)微課程設計與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6 戚政霞;基于翻轉課堂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7 蘇治芳;小學中高年級“微課題式”語文學習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華;提高中職生語文課堂學習動力的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9 強敏;“學困生”的現狀調查與教育轉化途徑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2015年
10 謝平;對初中學困生學習素質提高的情感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345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93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