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力活動與多種類型癌癥發(fā)生風險相關性及其可能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體力活動 + 癌癥; 參考:《體育科學》2017年09期
【摘要】:癌癥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第2大死亡誘因。研究表明,歐洲9%~19%的癌癥發(fā)生率歸因于體力活動不足。為了降低癌癥風險,生活習慣干預(體力活動增加)可能成為一種經(jīng)濟且長期有效的癌癥控制措施。通過在Pubmed和Highwire等網(wǎng)站中檢索關鍵詞"physical activity"、"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cancer"、"risk"、"mechanism"和"biological changes"等關鍵詞,分析相關文獻,對體力活動/運動和癌癥風險之間關系以及體力活動/運動影響致癌作用的可能機制進行綜述,以期為推廣和提倡通過增加體力活動來預防癌癥和增進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理論支持。研究結果:1.無論肥胖與否,體力活動增加與多種類型癌癥發(fā)生風險降低相關。2.體力活動降低癌癥風險的最可能生化機制包括直接抗癌機制和間接抗癌機制,直接抗癌機制包括:代謝類激素、表觀遺傳學影響、氧化應激、免疫力、慢性炎癥等,間接抗癌機制包括:體重降低和雌激素、脂肪因子、維生素D和陽光暴露、心理上幸福感等。研究結論:1)建議將體力活動增加作為預防癌癥風險的一種有效干預措施;2)體力活動通過直接抗癌機制和間接抗癌機制降低多種癌癥發(fā)生風險。
[Abstract]:Cancer has become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world. Studies show that nine out of nine cancers in Europe are attributable to inadequate physical activity. To reduce cancer risk,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may be an economic and long-term effective cancer control measure. By retrieving the keywords "physical activity",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cancer", "risk", "mechanism" and "biological changes" in Pubmed and Highwire websites,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view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 exercise and cancer risk,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physical activity / exercise affecting carcinogenesis.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to prevent cancer and promote healthy lifestyle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was: 1. Whether obese or not,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multiple types of cancer. The most likely biochemical mechanisms for physical activity to reduce cancer risk include direct and indirect anticancer mechanisms, including metabolic hormones, epigenetic effects, oxidative stress, immunity, chronic inflammation, etc. Indirect anti-cancer mechanisms include weight loss and estrogen, fat factors, vitamin D and sun exposur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so on. Conclusion 1) it is suggested that physical activity increase as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cancer risk. Physical activity can reduce the risk of many kinds of cancer through direct and indirect anticancer mechanisms.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體育學院;成都大學體育學院;沈陽工業(yè)大學體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
【分類號】:G80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衛(wèi)紅;盛蕾;李森;許浩;徐中華;湯強;;江蘇省省級機關公務員體力活動情況調(diào)查[J];體育與科學;2008年05期
2 姚凱峰;孫飆;;國內(nèi)外體力活動研究現(xiàn)狀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王超;陳佩杰;;體力活動研究的現(xiàn)狀及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8期
4 劉承吉;張志超;李森;曹磊;;江蘇省三市居民體力活動水平的調(diào)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5 常華軍;;體力活動研究進展綜述[J];浙江體育科學;2013年05期
6 徐士韋;肖煥禹;譚小勇;;體力活動:美國國家健康政策之要素——基于美國健康公民戰(zhàn)略的考察[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7 王俊杰;王培勇;徐堅;元文學;;體力活動干預新方式——體感游戲的起源、發(fā)展及應用[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8 劉志民,王家宏,楊衛(wèi)東,陸阿明;公務員理想體力活動的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9 王家宏,顧季青,高鳳明,楊衛(wèi)東,劉志民,陸阿明;對公務員體力活動保障系統(tǒng)建設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1年06期
10 欒德春;馬冠生;;體力活動推薦量及評價標準[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暉明;許浩;李森;;江蘇省居民體力活動狀況調(diào)查研究[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劉愛玲;馬冠生;;小學生體力活動問卷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驗證[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五屆婦幼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3 戴劍松;孫飆;王正倫;;大學生體力活動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4 鄭陸;崔玉鵬;葉鳴;陳曉紅;周志雄;王智強;王超;王永升;李荀;;絕經(jīng)后女性體力活動特征及其與骨量關系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5 朱文斐;曹建民;謝敏豪;;不同體力活動水平中年女性心肺功能及心血管風險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6 王國勇;;我國大都市青少年體力活動、健康體能和生活質量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7 孫飆;戴劍松;李靖;顧忠科;;步行和日常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推算[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8 徐凱;孫飆;江年;戎愛群;;南京市中學生步行數(shù)與日常身體活動量的調(diào)查與研究——以計步器和體力活動日記為研究手段[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高志青;李宗珊;蔡衍;;機關工作者體力活動和體質狀況調(diào)查——國際體力活動問卷介紹及初步應用[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吳]};明鑫;;在校與假期(在家)兩種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下大學生體力活動狀況研究[A];2013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運動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通訊員 蔣明 袁文魁;武漢大學專家建議:女大學生要多參加體力活動[N];科技日報;2007年
2 記者 葉明e,
本文編號:18766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87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