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男子跳遠運動員實施功能性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
本文選題:功能性力量訓練 + 跳遠 ; 參考:《牡丹江師范學院》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功能性力量訓練引入中國后,其“動力鏈”理論引起了重大的影響,成為廣大學者研究的對象。盡管如此,與國外相比,我國關于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研究仍處在初級階段,在跳遠運動的應用研究少之又少,因此,論文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訪談相關體能訓練專家和跳遠運動訓練專家,對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相關概念、理論進行了整合及分析,以便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這一新興的訓練理念,同時結合跳遠運動訓練實踐,觀察功能性力量訓練對跳遠運動員專項能力的影響。論文以實驗法為主體,將功能性力量訓練和傳統(tǒng)力量訓練作為對比,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實驗,對比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實驗結論如下:1、功能性力量訓練及傳統(tǒng)力量訓練這兩種力量訓練理念的側重點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力量訓練以提高最大力量為基礎,進而提高與運動項目相對應的專項力量。功能性力量訓練更側重于根據(jù)運動專項的特點,通過穩(wěn)定性及平衡能力的提高及動作模式的熟練、運動鏈的順暢性,來提高力量地發(fā)揮,注重力量練習的整體性。2、從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各專項能力指標的提高幅度上看,實驗組的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表明功能性力量訓練的訓練效果要好于傳統(tǒng)力量訓練。3、功能性力量訓練理念的提出在傳統(tǒng)力量的基礎上不僅豐富了力量訓練手段,還為提高競技能力提供了另一條力量訓練途徑,豐富了力量訓練體系,促進了訓練手段多元化。兩種訓練理念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但這些區(qū)別也形成了他們之間的互補性,在進行運動訓練實踐時,需要細心選擇,進而更好的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Abstract]: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nto China, the theory of "power chain" has caused great influence and become the object of study by scholars.However,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research on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long jump is rare.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experts and long jump training expert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is emerging training concept more clearly,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specific ability of long jump athletes was observ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long jump.This paper take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s the main body, takes the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nd 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s the contrast, carries on the experiment separately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tra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btains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emphasis of the two kinds of strength training concepts is as follows: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nd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s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maximum strength.And then to improve the sports corresponding to the special strength.The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focuses more on improving the exertion of strength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stability and balance ability, the skillfulness of movement mode and the smoothness of movement chai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sports.Focus on the integrity of strength training.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specific ability index,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lar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raining effect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The concept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not only enriches the means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strength, but also shows that the training effect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It also provides another way of strength training for improving competitive ability, enriches the strength training system and promotes the diversity of training means.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raining concepts, but these differences also form th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hem. In the practice of sports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carefully, and then to improve the athletic ability of athletes better.
【學位授予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23.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力量訓練的基本原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2 岑興宇;女子400米欄力量訓練[J];田徑;2000年06期
3 張海;淺談力量訓練中的憋氣[J];田徑;2000年08期
4 高漢民,呂望山;“加壓力量訓練”的運用方法[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1年01期
5 陳小平;德國的力量訓練研究[J];體育科研;2003年03期
6 戶進菊;;國外力量訓練研究動態(tài)[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8年03期
7 于紅妍;王虎;馮春輝;賈嘉;;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tǒng)力量訓練之間關系的理論思考——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8 趙柏林;;如何對高校普通大學生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J];價值工程;2011年01期
9 劉斌;徐堅;;核心力量訓練的應用與評價[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宋德海;巢曉春;;力量訓練方式發(fā)展研究[J];貴州體育科技;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強;張猛;葉銳彬;蘇全生;;力量訓練在國家籃球運動員傷病預防和康復中的應用[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2 李山;周鐵民;王林;;現(xiàn)代力量訓練分期理論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3 何輝;熊開宇;許壽生;尚文霞;;蛙泳動作與陸上力量訓練積分肌電的相關性分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4 黃巖;趙煥彬;劉穎;閆琪;;振動力量訓練的機制及研究進展[A];第十一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摘要)[C];2006年
5 郭蘭蘭;紀仲秋;;核心力量訓練對人體平衡能力的促進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CABS2012)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6 胡玲玲;紀仲秋;姜桂萍;宋吉祥;;振動力量訓練在體育領域的應用研究述評[A];第十六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CABS 2013)論文集[C];2013年
7 屈萍;鄭偉濤;馬勇;石清;;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在蹼泳力量訓練中的探討[A];第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鹿道葉;;淺析中老年人力量訓練對健康的影響[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張躍;;優(yōu)秀運動員力量訓練“平臺現(xiàn)象”的成因與突破[A];第十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2年
10 袁艷;吳貽剛;;振動刺激在力量訓練中的應用及其機制研究進展[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宋冰冰;力量訓練后吃點雞蛋[N];健康時報;2006年
2 江蘇省濱海縣五汛中學 劉洲;淺談體育特長學生的肌肉力量訓練[N];學知報;2011年
3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運動學院 趙紀生;中國人的胳膊越來越沒勁[N];健康時報;2008年
4 臧恒佳 編譯;45分鐘就能減腹塑形[N];健康時報;2008年
5 ;四步瘦身運動[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6 麻建麗;讓身體充滿力量[N];溫州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周繼明;力量乃運動之父[N];中國體育報;2011年
8 岳勝軍 于超;抓住后備力量訓練轉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N];中國國防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唐文兵;男子散打運動員力量訓練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2 趙丙軍;國外力量訓練研究知識網絡的結構及演化特征[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3 洪長清;大負荷力量訓練中機體細胞和分子免疫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4 李山;田徑運動全年大周期力量訓練分期理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5 李曉浦;自激振動力量訓練器的研制以及氣動與振動加載力量訓練在某些生物學力學指標上差別的探研[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6 袁艷;負重振動力量訓練的神經肌肉適應特征及其機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7 聶文良;跑步經濟性相關下肢剛度與神經肌肉力量訓練適應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8 劉冬冬;循環(huán)力量訓練對青年健康受試者自主神經功能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9 田石榴;負重超等長力量訓練的神經肌肉適應機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軍海;論一般力量與核心力量訓練及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麗峰;現(xiàn)代力量訓練研究:理論、方法與啟示[D];西南大學;2013年
3 張韜;健身房非競技性力量訓練人群的鍛煉迷癮現(xiàn)狀分析及其干預的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何治均;核心力量訓練對中學生前拋實心球訓練效果的實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郭寶軍;身體核心力量訓練對跳遠運動員專項能力影響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江海;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劉天宇;核心力量訓練對排球跳發(fā)球速度與成功率影響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8 王尚強;國內外力量訓練研究的可視化分析[D];聊城大學;2015年
9 張坤濤;高校跳遠教學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10 董文琪;核心力量訓練在我國體育院系籃球專項學生體能訓練中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389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73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