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
本文選題:上海市 切入點:普通高校 出處:《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為適應二十一世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新課程標準》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相繼出臺。為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鍛煉相接軌,配合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拓寬了廣闊的空間,全國絕大部分高校也相繼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選項課。因此,羽毛球選項課也就進入了高校體育課堂。羽毛球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越來越普及,國家羽毛球隊技戰(zhàn)術水平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影響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喜愛上羽毛球運動。羽毛球又有其獨特的魅力,無論水平高低,每個學生都能玩起來,因此高校羽毛球選修課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隨著學校場地器材設施不斷完善,高校羽毛球教學水平的逐步提升,但羽毛球選項課枯燥氛圍、程序式教學的現(xiàn)象越發(fā)顯著。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十所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的教學現(xiàn)狀為切入點。對羽毛球選項課的師資情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效果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研究結果表明:1.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學生學習羽毛球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學習態(tài)度比較端正,學生學習動機呈多樣化,但技術基礎水平普遍不高。2.上海市各高校的羽毛球的課程設置都不一樣,部分高校存在課時較短、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和手段比較單調等問題。3.羽毛球場地數(shù)量不足,不能滿足羽毛球教學需要,大多數(shù)院校的羽毛球場地在課余時間使用都是受限制的,對外開放,并且是收費的。而上海愛好運動的人群較多,羽毛球場地一票難求。4.上海市高校羽毛球教師年齡結構比較合理,但是存在學歷偏低、高級職稱老齡化的問題,同時對羽毛球教師的專業(yè)培訓不夠,羽毛球教學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高水平的專業(yè)羽毛球教師相對比較缺乏。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21th century, we should cultivate morality and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physical training,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issued one after another. In lin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the vast major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have also set up rich and colorful elective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Badminton optional courses have also entere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dmint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and the national badminton team is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erms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level in the world. Affecting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like badminton. Badminton has its unique charm, regardless of the level, each student can play, Therefore, badminton electiv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loved by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chool facilities and facilities, the teaching level of badmint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but the badminton elective courses have a dull atmosphere. The phenomenon of programmed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 analysis, etc.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badminton elective courses in t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effects of badminton elective cours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of badminton elective courses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have high enthusiasm, strong interest, correct learn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learning motivation. However, the level of technical foundation is generally not high .2. the courses of badminton in Shangha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l different.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short class hours, boring teaching contents,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etc. The number of badminton venues is insufficient.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badminton teaching,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limited use of badminton venues in their spare time, are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charge fees. However, there are more sports lovers in Shanghai. (4) the age structure of badminton teachers in Shanghai's universities is reasonable, bu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low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ging of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s, and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badminton teachers. Badminto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high level of professional badminton teachers are relatively lacking.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4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志勇;我國羽毛球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與建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2 郝軍龍,賈文彤;高校羽毛球學期教學中的比賽3段論構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3 張洪寶;能量代謝分析在羽毛球訓練中的運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4 吳宏江,王劍;羽毛球步法教學研究[J];天中學刊;2003年05期
5 莊志勇;我國高校羽毛球比賽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6 ;羽毛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4年06期
7 陳莉琳;我國羽毛球俱樂部聯(lián)賽市場化運作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0期
8 許建;南寧市羽毛球場館體育消費的調查與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王麗娟;張博;于容容;肖福俊;;羽毛球比賽中節(jié)奏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林繼宏;;羽毛球意識的培養(yǎng)[J];湖北體育科技;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莉琳;;我國羽毛球俱樂部聯(lián)賽市場化運作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2 曾亦斌;;珠三角地區(qū)大眾羽毛球熱形成的原因與特點的研究[A];2007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論文選[C];2007年
3 安忠鑫;蔣家珍;鐘秉樞;冷波;周志輝;王磊;;《羽毛球比賽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在2011年蘇迪曼杯直播中的應用效果分析[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4 董林;;大學生對羽毛球學習興趣的探討[A];第二十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0年
5 鐘穩(wěn);;高水平羽毛球女單項目擊球狀態(tài)與勝負關系的分析和研究[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戴金彪;管穎;;“21分制”對羽毛球男單技戰(zhàn)術發(fā)展影響與對策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7 王克陽;;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中生參加課余羽毛球活動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以部分高中為例[A];第二十三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3年
8 袁博峰;;從電視直播收視數(shù)據(jù)淺析中國羽毛球職業(yè)化的可行性[A];山東體育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傅琪琪;李海;;基于商業(yè)視角的羽毛球競賽規(guī)則演變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體育產(chǎn)業(yè)學術會議文集[C];2008年
10 王聰;秦學林;;基于TRIMP的羽毛球訓練及比賽負荷監(jiān)控[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羽毛球比賽規(guī)則要點[N];人民日報;2007年
2 狄赫丹;長治鴻羽羽毛球俱樂部成立[N];長治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劉先永;中國羽毛球公開賽——打造廣州金燦燦的體育名片[N];中國體育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許珂;昆明業(yè)余羽毛球市場緣何火瀑?[N];中國體育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宋輝;羽毛球讓社區(qū)居民樂此不疲[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6 記者 馬月紅;市體育中心羽毛球館開館暨羽毛球俱樂部成立[N];周口日報;2010年
7 記者 李云波;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在桂林舉行[N];桂林日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胡奎 實習記者 嚴竹蕓 實習生 張柯璐;全州“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之州直單位籃球·羽毛球比賽活動啟動[N];黔西南日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趙乃林;“羽毛球是我健身的好‘處方'”[N];遼寧日報;2001年
10 李櫻;羽毛球館的9100孔[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晶華;羽毛球空氣動力學的若干問題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葉宗鑫;羽毛球男子單打技術體系雙子模型的理論建構以及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3 漆昌柱;羽毛球專家—新手在模擬比賽情景中的問題表征與運動思維特征[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谷平;北京市大眾羽毛球鍛煉者消費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08年
2 許建;南寧市羽毛球休閑人群行為模式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3 王杰;河南省羽毛球裁判員現(xiàn)狀調查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孔令德;中國羽毛球產(chǎn)業(yè)鏈的組成與提升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5 夏宇;羽毛球規(guī)則變化史及其對運動員技術戰(zhàn)術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姜雷;西安市羽毛球場館經(jīng)營管理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小女;山西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修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蘭財;北京市羽毛球培訓網(wǎng)絡營銷現(xiàn)狀的調查與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1年
9 王昊;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2011年
10 馬振鵬;西安市羽毛球愛好者消費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1638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63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