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國人就青少年體質增強問題的探索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5 18:32
本文關鍵詞:近代以來國人就青少年體質增強問題的探索之研究
【摘要】: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為世界各國所重視;從我國來講,近代以來“增強青少年體質”一直是種種有關國富民強設計中的題中之義。論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邏輯分析法,對近代以來國人就青少年體質增強問題的觀點及相關實踐,進行梳理及分析,旨在理清一百多年來,在不同的政治局勢、社會環(huán)境、經濟基礎以及學術思想等背景下,國人對青少年體質的相關研究觀點、法律法規(guī)、實踐措施并總結得失;以期為當下及今后增強青少年體質工作提供參考。論文的主要觀點與結論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強行扯入到了世界格局中,被動開啟了向近現代轉軌的發(fā)展歷程,青少年體質孱弱問題受到了一些仁人志士關注,他們從“強種強國”宏大旨歸出發(fā),提出了增進民族體質及青少年體質的一些見解,喚起政府及社會的重視,積極將西方的近現代體育引入到學校教育當中;之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戰(zhàn)亂”還是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青少年體質問題一直為社會所關注,但青少年體質問題的總基調帶有強烈的“宏大敘事”傾向,較多強調的是青少年體質對于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意義,這和一百多年國人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發(fā)展的主題密切相關。另外,近代以來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青少年體質問題似乎是一個一直未得到解決的“老大難題”。這正說明增強青少年體質問題的復雜性,其既是一個事關國家民族未來發(fā)展的政治問題,也是一個和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牽絆的經濟問題;同時受到傳統(tǒng)文化、生活方式等社會因素及遺傳、營養(yǎng)等生物學因素的影響,是有待國家、政府、社會及每個家庭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近代以來 青少年體質 梳理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04.4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5
- 1.1 選題的目的及意義10-11
- 1.2 文獻綜述11-14
- 1.2.1 我國青少年體質狀況的調研簡述11-12
- 1.2.2 關于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地域性研究12
- 1.2.3 青少年體質與相關學科的研究12-13
- 1.2.4 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措施研究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3.1 文獻資料法14
- 1.3.2 比較分析法14
- 1.3.3 邏輯分析法14-15
- 2 晚清時期有關青少年體質問題的思考與見解(1840年~1910年)15-20
- 2.1 洋務運動時期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1861年~1897年)15-17
- 2.1.1 時代背景15-16
- 2.1.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16-17
- 2.1.3 小結與評價17
- 2.2 維新及新政時期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1898年~1910年)17-20
- 2.2.1 時代背景17
- 2.2.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17-19
- 2.2.3 小結與評價19-20
- 3 民國時期就增強青少年體質的觀點及實踐(1911年~1948年)20-28
- 3.1 北洋政府時期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1911年~1926年)20-23
- 3.1.1 時代背景20-21
- 3.1.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21-22
- 3.1.3 小結與評價22-23
- 3.2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1927年~1937年)23-25
- 3.2.1 時代背景23
- 3.2.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23-25
- 3.2.3 小結與評價25
- 3.3 抗戰(zhàn)時期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1937年~1948年)25-27
- 3.3.1 時代背景25
- 3.3.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25-26
- 3.3.3 小結與評價26-27
- 3.4 早期中國共產黨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1927年~1948年)27-28
- 3.4.1 時代背景27
- 3.4.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27-28
- 3.4.3 小結與建議28
- 4 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實踐與探討(1949年至今)28-41
- 4.1 新中國初期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1949年~1956年)29-30
- 4.1.1 時代背景29
- 4.1.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29-30
- 4.1.3 小結與評價30
- 4.2 “大躍進”及“文革”時期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1957年~1978年)30-32
- 4.2.1 時代背景30
- 4.2.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30-32
- 4.2.3 小結與評價32
- 4.3 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聚焦青少年體質(1979年至今)32-41
- 4.3.1 改革開放初期國人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33-36
- 4.3.1.1 時代背景33
- 4.3.1.2 主要觀點和實踐措施33-36
- 4.3.1.3 小結與評價36
- 4.3.2 教育法律體系規(guī)范青少年體質增強工作(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36-38
- 4.3.2.1 時代背景36
- 4.3.2.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36-37
- 4.3.2.3 小結與評價37-38
- 4.3.3 小康社會、和諧社會下對青少年體質增強的觀點及措施(2000年至今)38-41
- 4.3.3.1 時代背景38
- 4.3.3.2 主要觀點及實踐措施38-40
- 4.3.3.3 小結與評價40-41
- 5 結論與思考41-43
- 5.1 結論41
- 5.2 思考41-43
- 6 參考文獻43-47
- 致謝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慧青;;新時期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相關問題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年03期
2 賈麗娟;彭小偉;;影響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教育學因素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3 曹型厚;張亞妮;唐平;孫寶;蒲克勇;;重慶市中小學生體質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年04期
4 喬雪松;;體育核心期刊近10年刊載學生體質健康論文的研究[J];運動;2012年04期
5 張秀麗;張永榮;高誼;馮永麗;高寶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下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1年01期
6 劉志剛;張波;;四川省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0年33期
7 王曉亮;鐘家銀;;從青少年體質連續(xù)下降反思我國中小學體育教育[J];運動;2010年08期
8 孟凡濤;王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回顧展望[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年02期
9 胡兵;;影響青少年體質下降因素的社會學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9年03期
10 隋彬;李林;;影響青少年體質下降的非教育性因素的分析與對策[J];體育師友;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7年
,本文編號:1094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0949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