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男子競技網球現狀及未來發(fā)展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男子競技網球現狀及未來發(fā)展對策研究
【摘要】:近年來,中國男子競技網球水平逐漸提高,但落后的局面并沒有太大的改變,整體水平較低,與女子網球競技水平有著顯著的差別,形成男女失衡的局面。研究認為導致我國男子競技網球落后的因素有:男子網球選手本身技戰(zhàn)術水平及其訓練方面存在的問題;運動員后備人才缺乏;參賽機會少;體育科技實施滯后;政策不夠完善等影響。因此,本文運用數理統(tǒng)計發(fā),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訪談法及綜合分析法的方法,以國外著名選手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及吳迪和張擇等選手為研究對象,結合中國男子網球競技水平的局勢和現狀,分別以身體形態(tài)和網球技戰(zhàn)術中的發(fā)球技術,發(fā)球率、得分率以及截擊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從與國外優(yōu)秀選手相比,我國網球運動員的素質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拉后腿現象。無可置疑,吳迪的綜合素質和享譽全球的種子選手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他幾位我國男子優(yōu)秀選手和世界優(yōu)秀男子選手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整體年齡偏小,職業(yè)化年限低呈現出比賽能力弱、參賽質量低等。2從競技人才隊伍及后備隊伍來看,我國競技網球男選手數量偏少、運動等級偏低。3從打法及技術風格看,我國男網選手僅限于單一的底線型以守為主打法,發(fā)球率和發(fā)球得分率和世界優(yōu)秀選手有明顯的差距,技術短板明顯,在關鍵球的處理上心理素質較差,心態(tài)不夠穩(wěn)定。4從賽事構架上看,中國網球運動員都處于劣勢地位,被動狀態(tài)。由于專業(yè)水平有限,我國選手在國際賽場上出現的機會較小,大賽經驗不足。即便是已經訓練多年,也經常陷入被國際賽場拒之門外的尷尬局面。長此下去,我國網球運動員的素質將會越來越追趕不上國際排名前列的優(yōu)秀選手。5從國家體制上看,應發(fā)揮舉國體制的前提下,科學制定男子網球發(fā)展計劃,明確主攻方向,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男網職業(yè)化道路。6從訓練體制來看,訓練模式傳統(tǒng)單一,與先進訓練模式有差異,我國網球運動員除了要不間斷的參加國外比賽贏得積分外同時還得代表各省市參加全運會,城運會等國內比賽。
【關鍵詞】:網球 競技水平 趨勢 男子 中國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4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1
- 1.1 選題依據10
- 1.2 選題目的和意義10-11
- 2 文獻綜述11-23
- 2.1 國外的研究現狀11-12
- 2.2 國內的研究現狀12-23
- 2.2.1 關于中國男子網球打法類型13-15
- 2.2.2 關于中國男子網球后備人才相關研究15-17
- 2.2.3 關于發(fā)球技戰(zhàn)術分析的研究17-19
- 2.2.4 關于技戰(zhàn)術風格分析19-21
- 2.2.5 關于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21-23
- 3.研究的對象與方法23-26
- 3.1 選手的基本情況23
- 3.2 研究方法23-25
- 3.2.1 文獻資料法23
- 3.2.2 數理統(tǒng)計法23-24
- 3.2.3 訪談法24
- 3.2.4 綜合分析法24
- 3.2.5 對比分析法24-25
- 3.3 研究步驟25-26
- 4 結果與分析26-41
- 4.1 我國男子競技網球發(fā)展現狀26-30
- 4.1.1 總體概述26-27
- 4.1.2 近三十年來我國男子競技網球成績分析27-28
- 4.1.3 我國男子選手競技能力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差距28-30
- 4.2 我國男子競技網球的特征及影響因素30-37
- 4.2.1 我國男子網球競技特征30-35
- 4.2.2 我國男子競技網球的影響因素35-37
- 4.3 我國男子競技網球運動未來發(fā)展對策37-41
- 4.3.1 科學制訂男網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主攻方向,扎實推進競技水平提高37
- 4.3.2 嘗試運行機制的改革,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男網職業(yè)化道路37-38
- 4.3.3 借鑒中國女網走出的成功經驗,快速的提升男網的競技水平38
- 4.3.4 加速男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梯隊38-39
- 4.3.5 加強科技攻關,運用科技的力量促使技術水平的再提升39-41
- 5.結論與建議41-43
- 5.1 結論41-42
- 5.2 建議42-43
- 6 參考文獻43-45
- 致謝45-46
- 作者在讀研期間科研成果簡介46-47
- 附件47-48
- 附錄A47-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瑩瑩;;對上海地區(qū)“網球熱”現象的社會學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9年04期
2 邵超;;如何提高青少年對學習網球的興趣[J];內江科技;2009年10期
3 張網;;論網球比賽中的注意力控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09年18期
4 唐青;劉慶富;;網球消費現狀分析及發(fā)展建議[J];內江科技;2009年11期
5 陳航;尹少豐;;制約我國網球競技水平提高的基本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6 劉偉民;;網球品悟[J];現代班組;2010年01期
7 王海明;;湖北省競技網球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0年01期
8 郭棟;田中玉;;福州非職業(yè)網球比賽裁判員情況的調查研究[J];內江科技;2010年02期
9 黃建軍;;江門網球現狀調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黃文新;張華新;;重視高校網球文化建設 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J];內江科技;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道義;;萬里的網球、橋牌之緣[A];百家談養(yǎng)生[C];2009年
2 陸樹兵;;淺談上海高校校園網球文化的培植[A];第二十一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1年
3 汪燁;;網球規(guī)則的演變趨勢[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吳松偉;;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分析網球深淺球技術[A];2011高等職業(yè)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yè)學術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陳海琦;金昌龍;;網球比賽中接發(fā)球的選擇[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6 王釗;戶子悅;;影響網球步法的因素及練習方法[A];第十六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CABS 2013)論文集[C];2013年
7 梁成軍;;網球技戰(zhàn)術粗糙集數據挖掘決策支持研究[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張智;馮青山;;國內職業(yè)女單網球選手的國際競爭力研究[A];第二十三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3年
9 張欣然;隗金水;潘t,
本文編號:10738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07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