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落后兒童語用障礙研究新進展
[Abstract]:Based on five aspects: context, demonstrative word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speech acts and turn-swit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gmatic barrier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English as their mother tongue since the 1990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can not adjust their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context, and often deviate from the topic. At the same time, they find that their ability to understand deixis is stronger than to express deixis.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分類號】:G76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馬紅英,劉春玲,翟繼紅;中度弱智兒童語言能力的初步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1年01期
2 鄭靜,馬紅英;弱智兒童語言障礙特征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宏程;;試論網(wǎng)絡交際者與網(wǎng)絡言語的語用特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王惠敏;;大學英語交際性聽力測試中的語用預設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3 徐莉;戴長江;;從《弟子規(guī)》看中國古代的言語交際原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吳美玉;;帶有歧視含義的“也”的語用預設[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謝亞軍;;從語言哲學視閾談言語行為理論中的意向性問題[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張璐;;從語用角度試析網(wǎng)絡語言的特點及其規(guī)范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李智剛;;周星馳電影經(jīng)典臺詞的語用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8 唐亮;譚海;;賈母言語交際中的“克制準則”簡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9 馬麗丹;;語言交際中的語境與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馬薇薇;;淺談“走鬼”含義及其社會現(xiàn)象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2 楊文睿;;俏皮機智,輕松活脫——利用索振羽的幽默準則分析《認真的重要性》的幽默色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王燕;;大學外語翻譯學習策略探討[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陳帥;;淺談王希杰修辭理論邏輯結構[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5 謝旭慧;;喜劇小品的會話結構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6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胡連影;解讀《意義(?)文本》模式[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漆捷;意會知識及其表達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10 劉千里;情報信號意義構建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正輝;委婉語的三維視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王明亮;人稱指示映射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婭;從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角度分析奧普拉·溫弗里脫口秀節(jié)目[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夏尊驥;俄語表情類言語行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任芝;請求言語行為的俄英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崔有為;以利奇和顧曰國為代表的英漢禮貌原則比較研究及其對跨文化交際的啟示[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華紅琴,朱曼殊;學齡弱智兒童語言發(fā)展研究[J];心理科學;1993年03期
2 劉春玲,馬紅英,楊福義;弱智兒童對詞匯理解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6期
3 楊福義,劉春玲;中重度弱智兒童詞匯表達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6期
4 昝飛,劉春玲;弱智兒童語音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2期
5 馬紅英,劉春玲,翟繼紅;中度弱智兒童語言能力的初步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1年01期
6 馬紅英,劉春玲,顧琳玲;中度弱智兒童句法結構狀況初步考察[J];中國特殊教育;2001年02期
7 佟子芬;智力落后學生掌握量詞特點的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占軍,陳宇;智力落后兒童教育的初探[J];繼續(xù)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2 陸桂芝;論智力落后兒童的職業(yè)教育[J];教育管理;1997年05期
3 周月霞;淺談智力落后兒童的言語發(fā)展[J];中國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4 唐如前;關于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的思考[J];零陵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5 小林;;智力落后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J];父母必讀;1992年10期
6 唐惟煜;;西方智力落后教育史(七)[J];現(xiàn)代特殊教育;1994年05期
7 張馨,張文祿;奧爾夫樂器在智力落后兒童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12期
8 龔婷婷;;論強化理論在智力落后兒童教育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年08期
9 唐惟煜;;西方智力落后教育史(六)[J];現(xiàn)代特殊教育;1994年04期
10 王雁,李海燕;韓國智力落后兒童性教育的發(fā)展及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莉娜;;語用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A];2003年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3年
2 瞿麥生;;隱喻的語用學探賾[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3 黃清貴;;論Gone with the Wind一書中Rhett Butler形象的塑造[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4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吳紅;;在語篇教學中加強語用觀的培養(yǎng)[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6 瞿麥生;;論語用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7 楊枕旦;;介紹新版《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辭典》——兼談語用學與詞典編纂[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8 刁力人;;數(shù)的概念—語義、語法及語用[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龔啟榮;林邦瑾;;侔與制約邏輯語用學1、2、3準則[A];貴州省科學技術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10 任誠剛;;“脖子在醫(yī)院里”—從一則漢語招牌的英譯失誤淺析英漢語語用功能的差異[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夏中華 渤海大學中文系;言語交際學與語用學分立而不對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北京師范大學 鄧 峗;《言有所為——現(xiàn)代漢語語用分析》讀后[N];中國信息報;2005年
3 ;中國邏輯學:回顧、反省與前瞻[N];光明日報;2003年
4 韓毓海;對話熟悉的陌生人[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5 文楓;打開語言的窗口[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6 張春泉;法典理解與語用邏輯[N];光明日報;2005年
7 苗文;環(huán)境對智力的影響[N];華夏時報;2001年
8 龐可慧;“期待”不“期待”,,觀眾說了算[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9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廖美珍;法庭調解語言研究的意義及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8年
10 楊波 特約記者 楊林;春華秋實香滿園[N];自貢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平;論意義的語境基礎[D];吉林大學;2005年
2 王建華;漢英跨文化語用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劉永紅;詩筑的遠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華東;戲劇舞臺指令的語用文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宋志平;選擇與順應[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三福;教學的語用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淑玲;言語交際中非真實性話語作為語用策略的順應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8 龔龍生;順應理論在口譯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9 程朝陽;法庭調解語言的語用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徐慈華;選擇與適應[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志強;皮爾士實用主義思想對語用學起源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錄俠;銜接連貫在大學英語閱讀中的作用[D];西北大學;2002年
3 張寧嬌;從語用學角度分析英語幽默的產(chǎn)生[D];大連海事大學;2004年
4 王怡;“說謊”的語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曹紅艷;論語境在文學翻譯中的作用[D];鄭州大學;2006年
6 周漩;從語用動態(tài)順應論看漢英諺語的文化意象翻譯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馮蕓;話語幽默的語用分析及其翻譯策略[D];重慶大學;2007年
8 梁良;論廣告英語中語用預設的功能[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9 徐希文;英漢委婉語的比較與翻譯[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10 李欣;英漢言語幽默語言與文化方面的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46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234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