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同心縣經(jīng)堂教育發(fā)展的新舉措
[Abstract]:......
【作者單位】: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社科部
【分類號】:G75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萬振新,李強;蘭州市清真寺經(jīng)堂教育調查研究[J];固原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2 沈蕙;回族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及其啟示[J];教育評論;2003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黎仕明;清代甘肅城市發(fā)展與社會變遷[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付安權;東鄉(xiāng)族小學生漢語文學習困難與教學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樊改霞;多元文化中學生交往的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緱文學;保安族宗教信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蔡宇安;西安回族清真餐飲業(yè)現(xiàn)狀調查與發(fā)展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文;從經(jīng)堂教育到新式回民教育——回族教育史上的巨大轉折[J];寧夏社會科學;1985年01期
2 ;知識薈萃[J];中國民族;1990年09期
3 楊占武,金立華;回族經(jīng)堂語的語言問題[J];回族研究;1992年02期
4 南文淵;伊斯蘭教對回族教育的影響[J];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03期
5 丁宏;;析回族經(jīng)堂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2年01期
6 王永亮;回族經(jīng)堂教育的產(chǎn)生及早期形態(tài)[J];回族研究;1993年01期
7 胡迅雷;;民國時期寧夏回族宗教教育與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3年04期
8 王子華;回族學者、實業(yè)家白耀明[J];回族研究;1994年01期
9 瑪納;經(jīng)堂教育[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5年03期
10 瑪納;《經(jīng)學系傳譜》[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吳幼雄;;泉州伊斯蘭教的歷史[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2 佟洵;;北京清真寺文化及其對北京傳統(tǒng)文化影響初探[A];北京古都風貌與時代氣息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王樹理;;關于我國回族“大分散、小集中”成因的分析[A];城市中的少數(shù)民族[C];2001年
4 張踐;;宗教在民族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A];宗教與民族(第壹輯)[C];2002年
5 楊桂萍;;探索回族與伊斯蘭教的理性發(fā)展道路——回族學者馬德新的理論與實踐[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6 丁宏;;東干族伊斯蘭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兼與回族比較研究[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7 余振貴;;《馬德新思想研究》序[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宋常青;“小經(jīng)”文字 是最早的漢語拼音化嘗試[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2 楊旭蕓;情牽百姓的回輝登清真寺[N];中國民族報;2004年
3 王建平;70年前的歷史記錄[N];中國民族報;2005年
4 馬鈞;貴州伊斯蘭教概述[N];貴州民族報;2005年
5 王鳳;西亞非所舉辦學術講座[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6 孫德剛 楊陽;探究伊斯蘭社會文化屬性 建立中國特色中東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7 哲虹;劉一虹:回儒對話—天方之經(jīng)與孔孟之道[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呂仁義;西安與中國宗教文化發(fā)展與傳播[N];中國建設報;2006年
9 張世輝邋高占福;牛街——一曲祥和的樂章[N];中國民族報;2008年
10 王鵬飛;張偉來我市調研民族宗教工作[N];咸陽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克家;當代甘寧青城市化進程中的伊斯蘭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燕;回族經(jīng)堂教育教材研究[D];寧夏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509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225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