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中成人學習觀念的轉變與學習能力建構
[Abstract]:I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e adul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change is the premise, the ability enhancement is the core. The concept renewal and the ability enhancement both depend on the study. Learning ability is the basic ability of adults. To improve learning ability in an all-round way, we must change traditional learning concept and construct learning ability system.
【作者單位】: 棗莊學院
【分類號】:G72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再欣;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改革的構想[J];教育探索;2002年09期
2 宣力;新形勢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3 王德寵;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觀念的更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4 徐榮遠;論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J];成人教育;2001年Z2期
5 張倩葦;信息素養(yǎng)與信息素養(yǎng)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尤小平;終身教育與高校圖書館[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1998年03期
7 羅祖兵;終身教育思潮及其現實意義[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王永斌;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學習化社會建設[J];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9 劉峰,張世文;學習化社會的生存選擇[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10 吳詠詩;高等學校本科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與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玲;運用電子檔案袋評價促進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鵬;我國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的機制與模式建設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3 周軍鐵;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4 譚玉菡;情境式中小學校長培訓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欣勁;初中地理教學中體驗學習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孫廣豐;普通高校排球選項課實施自主[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莉;二十世紀中國學習國外教育改革經驗的歷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8 李傳新;論建立開放的高職高專大學物理課程體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9 劉曉娜;大學生素質教育問題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10 宋孝忠;關于學習化社區(qū)的構建[D];河南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兵;城鎮(zhèn)化建設是統(tǒng)籌城鄉(xiāng)關系的有效途徑[J];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2 袁朝紅;和諧社會理念下的人才開發(fā)[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3期
3 周悟;構建“以人為本”的網絡和諧社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4 唐政秋;困難群體權益保障與和諧社會構建[J];湖湘論壇;2005年04期
5 范亞平,莫令娥;從憲法修正看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6 張寶生;試析和諧社會的城鄉(xiāng)關系[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伍中元,陳君生;構建和諧社會與加強大學生的道德傳統(tǒng)教育[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5期
8 王衛(wèi);構建和諧社會的路徑探討[J];教學與研究;2005年07期
9 郭柏林;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是構建和諧社會必由之路[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10 陳成文,曾武成;教育公平與建設和諧社會[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躍進;;合作社是和諧社會的重要企業(yè)形式[A];城市經濟與微區(qū)位研究——全國城市經濟地理與微區(qū)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寶明;;建設安全社區(qū),構建和諧社會[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孫慧梅;;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思考[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4 張中元;魏景民;吳星源;;建立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勞動觀[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吳玉宗;楊妍;;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劉樹信;羅自剛;;和諧管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府訴求[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肖飛;;論社區(qū)警務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功能作用[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陶學榮;肖小明;;試論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法治政府建設[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邢燕芬;羅自剛;;構建和諧社會與創(chuàng)新政府行政指導[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吳明君;李云平;;人性化執(zhí)法與構建和諧社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銳;《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重構[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劉曉凱;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變遷中的利益分化與政治穩(wěn)定[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公民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5 皮鈞;民族和諧新論[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何忠國;以和諧看待發(fā)展[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7 孫語圣;民國時期自然災害救治社會化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8 劉軍;鄧小平發(fā)展理論與科學發(fā)展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白葆莉;中國少數民族生態(tài)倫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10 李光輝;墨子和諧社會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強;安樂死倫理分析[D];山西大學;2005年
2 趙笑蕾;社會主義公平觀辨析[D];山西大學;2005年
3 段秀子;論面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語文教師合作素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范莉馨;論我國農業(yè)保險的模式選擇及評價[D];四川大學;2005年
5 張敏;全球生態(tài)危機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汪啟學;和諧社會進程中的中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顧麗;基于和諧社會建設的生態(tài)化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8 符曉;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本質關系探討[D];武漢大學;2005年
9 陸昱博;試論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中的和諧社會構建[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10 李拂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治文明建設初探[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462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224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