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開放大學組織結構比較分析
本文關鍵詞:亞洲開放大學組織結構比較分析
【摘要】:組織結構研究一直是組織研究領域中的核心問題。在高等教育領域,大學的組織結構被認為是影響大學組織運行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開放大學的組織結構是指開放大學在組織定位的引領下,在職責職權等方面分工協(xié)作的體系,具體包括開放大學組織的分工形式、層次等級、分校組織架構、權力劃分、協(xié)作機制等內容。從國際比較的視角來看,亞洲7所開放大學在組織定位、組織環(huán)境、組織特征、組織架構等方面表現出諸多共性。由于所處環(huán)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亞洲7所開放大學在分校組織構架、內部治理模式、學科組合方式、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配置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目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已進入實質階段,探討和解決開放大學的體制機制等問題已是不爭事實,這首先需要從組織結構層面對開放大學進行重新調整和完善。我國開放大學應充分立足本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在組織環(huán)境方面加快終身教育立法進程,在分校組織架構方面強調分權管理和合作共贏,在內部治理結構方面注重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相互制衡,在學科組合方式上探索多種模式。
【作者單位】: 上海開放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學院;上海開放大學開放教育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文科項目“終身教育背景下基于核心能力視角的開放大學辦學特色國際比較研究”(12YS163) 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2011年度重點課題“開放大學組織架構比較研究:以亞洲7所開放大學為例”(ZDGJ06-11)
【分類號】:G728
【正文快照】: 2012年6月21日,教育部正式下發(fā)文件,批準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文件明確指出,國家開放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學歷繼續(xù)教育與非學歷繼續(xù)教育并舉,實施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是國家對廣播電視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皓;;如何辦好開放大學——三個話題的內涵發(fā)散與回應聚焦[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6期
2 鄭文;;大學組織結構——權力的視角[J];高教探索;2006年03期
3 趙經;論巨型大學的組織結構與管理[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黃新斌;;遠程教育制度評價的基本架構[J];開放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5 黃炳輝;;行政權力在大學制度中的角色定位及優(yōu)化策略[J];江蘇高教;2008年02期
6 崔踐;;建設開放大學頂層設計的利益權衡與制度創(chuàng)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7 黃欣;蔣侯玲;;論開放大學的法律地位及其辦學自主權的法律保障[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8 任為民;施志毅;;國家開放大學建設中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9 崔延強;吳葉林;;我國開放大學治理困境與現代大學制度推進[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10 楊志堅;;國家開放大學的歷史使命[J];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Z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燕玲;;云南州市本科院校組織結構研究[J];保山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趙澤凌;;大眾化背景下教學型高校學生組織結構探討[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陳壽根;;高職院校行政質量保障體系的探索[J];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江穎;;“開放大學”概念解析[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5 孫薇;馮小革;;把握研究型大學科研和教學的關系完善基層組織結構[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年Z1期
6 黃新斌;;章程建設:開放大學治理的制度基礎[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2期
7 王躍;趙宏;;遠程印刷教材模板的功能及作用[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12期
8 常桂虎;徐安興;;教育部統(tǒng)一領導高校利弊探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潘黎;范超;;基于知識活動能力的普通高校分類研究[J];大學(學術版);2011年03期
10 黃旭東;;關于我國高職院校組織結構“改善”的幾點思考[J];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志英;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呂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韓丹;新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變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楊如安;知識管理視角下的大學學院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6 董友;地方高?萍紕(chuàng)新協(xié)同機制與政府宏觀管理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朱平;制度倫理視角下的高等教育制度[D];廈門大學;2007年
8 許琳;高等教育投資的國際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9 李情;社會整合視閾中的大學意識形態(tài)再生產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王彥斌;權力的邏輯[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代芳芳;大學班級管理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桂芳;我國“985”高校教授隊伍建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于翔;俄羅斯創(chuàng)新型大學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姜宇;高等學校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及成因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詠梅;我國高校教師績效管理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謝柒;中國高校辦學自主權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田靜琳;大學回歸教學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盛兆林;高校腐敗犯罪研究[D];煙臺大學;2011年
9 曾靜;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學生評價專業(yè)課程指標體系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劉學;中美兩國多校區(qū)大學系統(tǒng)辦學模式的比較[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雷恩安;;論現代大學制度下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優(yōu)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年02期
2 王一兵;;中國電大的定位和走向“世界一流開放大學”的道路——國外經驗和國際比較的視角[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4期
3 竇夢茹;郝丹;;質量:遠程教育和基于信息通信技術教育的關鍵——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協(xié)會(ICDE)2006國際會議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5期
4 曾祺林;;論電大在建設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中的定位[J];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04期
5 韋潤芳;;英國開放大學再認識:溯源篇[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1期
6 吳曉波;電大教育改革中的制度創(chuàng)新及其途徑[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劉定邦,周韶峰;構建適應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基層電大運行機制[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黃艷芳;;遠程教育制度缺陷與制度創(chuàng)新[J];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12期
9 孫林霞;;成人教育的典范:英國開放大學[J];繼續(xù)教育;2010年02期
10 李江源;論社會轉型時期教育制度執(zhí)行的有效性[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朱平;制度倫理視角下的高等教育制度[D];廈門大學;2007年
2 陳昕;高等教育變革視角下的大學治理[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伶;;陶行知“終身教育”思想與當代“終身教育”思潮的比較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趙慶春;沈玉林;;離群聾兒自創(chuàng)手勢與中國手語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6期
3 萬華明;涂艷;;普通高校與廣播電視大學辦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劉偉輝;陳鋮;;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比較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7年02期
5 馮維;裴佩;曹燕;;特教教師與普教中小學骨干教師人格特征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8年06期
6 閔正威;;家庭教育的城鄉(xiāng)比較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7 黃新斌;;遠程教育文化比較研究綱要[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9年04期
8 陳蓓琴;談秀菁;丁勇;;特殊教育理念的嬗變與課程的發(fā)展——關于特殊教育學校課程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9年11期
9 李國渝;朱肖川;;遠程開放教育與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5期
10 王麗;;中國和美國的家庭教育比較研究[J];內江科技;201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惠民;張玉光;姚孟春;趙龍慶;;國內外農業(yè)教育的比較研究[A];農業(yè)教育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梁艷萍;黃大乾;;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社區(qū)教育比較研究與啟示[A];2009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刁桂梅;;國際帶薪教育假制度比較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和諧社會與成人教育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萬云英;李愛珍;田熊;;“好媽媽”與普通媽媽的家教類型、人格特征與子女的學習成績、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5 趙慧莉;侯廣彥;;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1—3年級聾啞兒童與正常聽力兒童學習能力的比較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6 包忠才;蘇建華;;中越邊境少數民族教育比較研究與對策[A];“東南亞民族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劉吉芝;周夢玲;劉理;;構建學習型家庭環(huán)境,促進“雙合格”家庭教育——基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家庭環(huán)境比較研究[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陶德清;盧靜;;聾童和正常兒童自我延遲滿足的跨情境比較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查子秀;;超常兒童心理發(fā)展研究15年——理論探討的幾點收獲[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10 金競明;李春茂;;西雙版納漢族與少數民族初中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的比較[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本報記者 趙笛;打造青島高職教育品牌[N];青島日報;2006年
2 ;用創(chuàng)新打造職業(yè)學校核心競爭力[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3 記者 蒙志軍;首次為企業(yè)領導人員舉辦境外專題培訓班[N];湖南日報;2007年
4 聶海清;把根留住,華裔家長如何做[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5 ;新東方發(fā)展歷程與成功經驗[N];江陰日報;2010年
6 記者 彭瑋蔚;長沙擬建終身教育學習網[N];長沙晚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龔志武;遠程開放大學的演變和發(fā)展趨勢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艾春;中美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存超;河北省農民教育培訓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張敬師;中西方家庭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陳彥;初中階段聾生與健聽學生學習策略運用狀況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宇;殘疾兒童教育之中美比較[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艷麗;陶行知與弗萊雷成人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曉冰;我國培訓業(yè)戰(zhàn)略模式選擇與比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8 申同武;社會轉型期我國成人高等教育辦學實體組織結構的變革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9 商慶高;工讀學校學生與普通中學生親社會行為、移情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謝德蓉;新老兩代家長對幼兒期望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98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29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