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校文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本文選題:文學教學 + 目的。 參考:《教育探索》2013年12期
【摘要】:高校文學教學目標不應僅限于文學視野,而應以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為根本目標,進一步明確、細化文學教學目的,豐富完善教學內(nèi)容,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展開互動教學。
[Abstract]:The aim of literatur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literary field of vision, bu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t should be further clear, refine the purpose of literature teaching, enrich and perfect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 Actively develop interactive teaching.
【作者單位】: 東北林業(yè)大學文法學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DL12BC15)
【分類號】:G642.4;I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慶元;劉光成;;試論21世紀的大學文學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劉克寬;高視點·多角度·深層次——談中國當代文學教學內(nèi)容的開發(fā)[J];泰安師專學報;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冰艷;;從“無用之用”看文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2 畢衛(wèi)東;;《悲劇的誕生》的二元性闡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3 羅梅;;從《詩藝》看賀拉斯的美學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4 王姍姍;;舒婷的女性語言書寫[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5 葉兆青;;試論悲劇的崇高——以《李爾王》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6 李小冰;;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挑戰(zhàn)者——論《無名的裘德》中淑的形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7 李皙;;張愛玲創(chuàng)作中的孤女情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胡程;;《裘力斯·凱撒》的理想國藍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期
9 董梅;;《貝奧武夫》隱喻意象中的中西文化異同[J];安順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10 周桂君;;古希臘神話語境下的濟慈思想與審美傾向研究[J];北方論叢;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黃春燕;;一沙一世界——從《伊芙琳》看喬伊斯的寫作特點[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2 孟玲;;正確地認知自我與他者——對《上海孤兒》的后殖民主義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代迅;;列夫·托爾斯泰的藝術理論與中國文論兩種傳統(tǒng)[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4 張穎利;;弗洛伊德“升華說”對中國古代文藝創(chuàng)作觀點的再解讀[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芳;西方男性學者視角下的女性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郭茂全;新時期西部散文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林沙歐;中國古代小說體敘事的歷時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劉秀玉;生存體驗的詩性超越[D];遼寧大學;2011年
6 毛志文;結構詩學與詩歌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陳煒;俗世之鏡—臺灣綜藝節(jié)目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曹海艷;頓河哥薩克的群體精神真理探尋與歷史悲劇[D];黑龍江大學;2011年
9 羅新河;錢鐘書文學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暉;從單柄眼鏡到戒尺——論圣伯夫的批評方法[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云;構建《哈利·波特》第二世界的細節(jié)描寫藝術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黃華;災難新聞“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江華;艱難的聯(lián)結—E·M·福斯特小說潛含的現(xiàn)代性主題[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王順中;論王國維的詩學觀[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本加;藏族文學語言學及其藝術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謝春平;懲罰與拯救[D];南昌大學;2010年
7 陳海紅;論薩義德的文學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麗芳;論圣·奧古斯丁的神學美學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帆;從象征主義看人物心理發(fā)展[D];西北大學;2011年
10 梁春燕;論伊恩·麥克尤恩小說的互文性[D];暨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萬品;作曲教學的目的、任務及內(nèi)容和方法“作曲教學法”研究之一[J];音樂探索;1999年02期
2 沈亞軍;談中學計算機教學論課程的構建[J];云夢學刊;1999年04期
3 盧冠華;論高等音樂教育中鋼琴教學的雙重性[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劉怡;;淺析大學人文教育[J];文學教育(中);2011年06期
5 李蘭芳;中師生心理檔案的建立[J];甘肅教育;2000年Z1期
6 莊起敏;關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7 潘見煒;;對英語測試現(xiàn)狀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22期
8 郝蔚;;傳統(tǒng)素描教學與現(xiàn)代素描教學的分析與比較[J];藝術教育;2008年10期
9 楊賀;;音樂倫理學芻議[J];民營科技;2010年09期
10 張曉舸;建構主義教學觀與英美文學教學[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紅艷;;投標人參加現(xiàn)場考察的內(nèi)容和投標報價[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8年
2 衛(wèi)朝暉;;文學美育與研究型教學的理論關系——對高等院校文學教學新走向的思考[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3 莊文泉;;以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學為平臺,多樣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屆科學論文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4 蔣紅宣;;淺談管理審計[A];三門峽市第四屆自然科學論文集(2002-2004)[C];2004年
5 邱親仁;;辭書學與雙語詞典學理論的新突破——讀《辭書學與雙語詞典學探索》[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付朝貴;;對高等學校實施校務公開的思考[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李宗衡;鄒憶懷;;關于臨床教學查房形式和內(nèi)容的初步探討[A];2008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nèi)科分會中醫(yī)內(nèi)科學科建設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杜艷玲;郭麗娜;;淺談對縣級法人取消后經(jīng)濟責任審計的探討[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9 顧蘊潔;王忠;;《植物生理學》第二版教材的特點[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10 邵正坤;;試論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明貴;文學教學者的使命[N];光明日報;2010年
2 見習記者 周孟娟;我市開展勞動用工情況檢查[N];自貢日報;2006年
3 杜艷春;談高校英美文學課的教學合作[N];科技日報;2007年
4 ;好菜烹出了佳肴[N];中國文化報;2004年
5 王富仁 鄭國民;用文藝學視角觀照中小學語文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梁昆;海南文學的永久記憶[N];海南日報;2007年
7 李平;文學經(jīng)典教學如何走出“窮途末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黃永林;重視民俗學與民間文學研究與教學[N];文藝報;2008年
9 王元華 北京師范大學二附中;如何處理語文教學的十大矛盾(四)[N];中國教師報;2010年
10 舒晉瑜;名家、名作、名社三劍合一 人文社新課標叢書引領學生閱讀[N];中華讀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奎;死刑正當程序論[D];湘潭大學;2007年
2 王洪強;建筑行業(yè)政府管理信息化電子政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3 桂亞勝;故意犯罪的主觀構造及其展開[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4 李祖祥;控制與教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家付;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公平保障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趙志軍;德育管理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馬紅亮;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互動結構[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于文軒;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胡根林;語文科文學課程內(nèi)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丁恩全;孫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曉紅;高中文學教育論[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2 萬英敏;《桂海虞衡志》的文獻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平;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趙美林;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劉敏;生育權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張虹;歐陽修記體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靜;中學生物學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與方法[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春艷;鄧小平旅游經(jīng)濟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9 王英;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10 呂玲花;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67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06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