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與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本文選題:大學排名 切入點:世界一流大學 出處:《評價與管理》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全球排名不但使中國政府和部分大學更加強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意識,而且也為中國大學提供了世界一流大學的范例。數(shù)十年來,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努力不曾中斷,但在不同的時期其社會環(huán)境、主觀意愿、客觀進程卻存在顯著差別。華中科技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實踐具有代表性,從中可以管窺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心態(tài)與努力。總體上看,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之間還有較大的距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中國大學面臨的困難很多。從大學的角度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優(yōu)先處理好三大關(guān)系,包括短期與長期的關(guān)系、行政化與學術(shù)自由的關(guān)系、某國化或某大學化與中國特色的關(guān)系。
[Abstract]:The global ranking has not only strengthened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ome universities to buil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but also provided Chinese universities with examples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China's efforts to buil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have not been interrupted for decades. Howeve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ubjective will and objective process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general,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to buil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Chinese universities face many difficul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ies, build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needs to give priority to three major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on and academic freed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zation or universitization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質(zhì)量建設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資助項目“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與大學教學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4JJD8800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梅人朗;世界一流醫(yī)科大學排名榜[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教育分冊);1994年03期
2 ;美國最佳一百學府[J];國際新聞界;1992年03期
3 徐嶺;;美國大學之最[J];國際展望;1989年03期
4 杰米爾·薩爾米;阿勒諾什·薩拉楊;汪利兵;闞閱;;作為政策工具的大學排行榜[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畢曉;;《泰晤士報》1995年英國大學排名榜[J];世界教育信息;1996年08期
6 劉念才,程瑩,劉莉;世界大學學術(shù)排名的現(xiàn)狀與未來[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別敦榮;馮昭昭;;論大學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改革——關(guān)于“去行政化”的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亞太地區(qū)最好的大學排名[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8期
9 孫憲成;最佳大學評估在美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5年05期
10 章仁彪,樊秀娣;參加國際高校排名榜調(diào)查:利多弊少[J];中國高等教育;1999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丹邋劉穎;[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新;;論軟實力與農(nóng)民教育[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年24期
2 趙超建;陳存華;韓麗;;關(guān)于獨立學院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區(qū)域性研究——基于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的實證調(diào)查[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2年06期
3 劉海峰;高等教育大眾化與精英性[J];東南學術(shù);2002年02期
4 姚曉峰;;朱九思大學管理理念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01期
5 羅云;朱九思的大學教育理念[J];高教探索;2001年03期
6 李夢虺;黃澤龍;;高!叭バ姓备母锘仡櫯c探討[J];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7 上官劍;;穩(wěn)定性與差異性:“QS”與“ARWU”世界大學排名的實證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8 高艷;;從世界大學排名看一流大學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4年03期
9 林琳;;大學治理:從“權(quán)本”到“人本”[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15年03期
10 高艷;吳森林;郭興蓬;;論大學學科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曉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高等教育經(jīng)驗教訓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房保俊;國家高等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耿涓涓;西部省區(qū)基于提升競爭力的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宜勇;大學組織結(jié)構(gòu)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運鑫;多中心大學制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龐青山;大學學科結(jié)構(gòu)與學科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易元祥;中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田恩舜;高等教育質(zhì)量保證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秦小云;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郝遠;高?萍籍a(chǎn)業(yè)發(fā)展的制度選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保鵬;江西理工大學“3+1”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桂芳;我國“985”高校教授隊伍建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韓留杰;我國大學排行榜中綜合排名的公信力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劉姝廷;學術(shù)英才群體接受高等教育背景的特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沈建英;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績效指標體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6 王玉;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師工作成就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駱曉;大學學科建設中的政府介入模式與助動機制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李榮;我國綜合大學醫(yī)學院課程設置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郭麗君;多校區(qū)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管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10 焦利芳;基于中美比較的ERC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陳偉;肖豐;;耶魯大學的國際化變革:背景、成就及啟示[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2 別敦榮;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探析[J];江蘇高教;2004年03期
3 別敦榮;;治理之于我國大學管理的意義[J];江蘇高教;2007年06期
4 別敦榮;我國高等學校管理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及其改革[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5 別敦榮;張征;;美國何以成為20世紀世界高等教育強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6 別敦榮;學術(shù)管理、學術(shù)權(quán)力等概念釋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7 別敦榮;唐世綱;;我國大學行政化的困境與出路[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8 劉念才,劉莉,程瑩,萬騰騰;實施“985工程” 追趕世界一流大學——從世界名牌大學學術(shù)排行變化說起[J];中國高等教育;2003年17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家柳;大學排名四問[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shù)管理;2004年05期
2 耿有權(quán);關(guān)于中國大學排名問題的理性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4年05期
3 劉偉,葉顯發(fā);對我國大學排名活動的再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劉堯;中國大學排名的目的、困惑與出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19期
5 劉堯;中國大學排名的歷史、依據(jù)與市場[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劉堯;;中國大學排名的回顧與展望[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7 梁權(quán)森;;我國大學排名的歷史回顧與評價[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8 李秉強;李俊霖;;網(wǎng)絡記錄與大學排名評估[J];統(tǒng)計與決策;2006年15期
9 張曉鵬;;網(wǎng)絡化已成為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之必需——從“基于網(wǎng)絡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得到的啟示[J];教育信息化;2006年10期
10 林曉青;程瑩;劉念才;;國際大學排名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狀與趨勢[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許耀銘;;淺析大學排名的評價體系和一流大學的特征[A];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首屆“老有所為”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金勝利;;我國大學排名制度構(gòu)建的幾點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3 劉靖;;大學排名現(xiàn)狀研究綜述[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海兵;我國目前不宜進行大學排名[N];東方早報;2005年
2 策劃、采寫:汪大勇;我國目前不宜進行大學排名[N];光明日報;2005年
3 新華每日電訊特約評論員 熊丙奇;大學排名不能圍著北大清華轉(zhuǎn)[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4 香港中文大學學哲系教授 劉笑敢;大學排名之荒所謬在[N];中華讀書報;2013年
5 湖南大學教授 文雙春;港校為何在世界大學排名中搶眼?[N];中國教育報;2014年
6 記者 夏曉;中國內(nèi)地三所高校進入世界大學排名百強[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7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人才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 肖鳴政;大學排名何時走向科學與公正[N];中國教育報;2004年
8 顧海兵;無公信力的大學排名有害無利[N];人民日報;2005年
9 ;公允難卻影響大,美國校長也為大學排名頭痛[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10 本報記者 張夢薇 特約記者 吳怡;大學排名亟須“沖破黑幕”[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謝亞蘭;大學排名指標體系及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2 梁卿;大學排名過程的反思與優(yōu)化[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茵;我國大學排名機構(gòu)的功能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3年
2 紀晶晶;中美英典型新聞媒介大學排名指標體系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樊桂清;關(guān)于我國大學排名現(xiàn)存問題及發(fā)展趨勢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4 劉芳;我國大學排名和科研定量評估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5 周鑼瑩;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批判與借鑒[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6 任永燦;國內(nèi)外大學排名指標體系的特征及趨勢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7 萬冬根;大學評價和本科招生相關(guān)性分析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6年
8 韓欣汝;大學排行與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9 崔軍;高等職業(yè)院校排名體系的研究與實踐[D];東南大學;2005年
10 王國平;對中國大學排行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259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2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