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理想大學尋覓:一個現象學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8-02-12 13:56

  本文關鍵詞: 現象學方法 本質直觀 理想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 出處:《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現象學作為20世紀西方重要的哲學流派對人文社會科學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但直到20世紀末葉才真正影響中國教育學界,而對高等教育學界的影響則極其微弱。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推進,高等教育意義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換,個體生命的價值開始凸顯并成為高等教育活動中最具影響力的主題。傳統(tǒng)研究范式在揭示高等教育宏大命題上的意義是不容懷疑的,但在揭示個體微觀世界方面卻捉襟見肘,而現象學研究范式則找到了用武之地,F象學關注生活世界,為人們祛除科學主義迷障提供了武器。從現象學視域看,高等教育的使命無外乎實現人的自我解放,高等教育研究目的無外乎對理想大學的追尋,從而為大學里生活的人們找到自我解放之途,擺脫管理主義的種種束縛。現象學的本質直觀方法為高等教育研究轉型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可促使高等教育研究盡快地進入人們的內心世界,走向真正的生活世界。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phenomenology, as an important school of philosophy in the West, had a wid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that it really influenced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The value of individual life has begun to highlight and become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me in higher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in revealing the grand propo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annot be doubted, but it is limited in revealing individual microcosm. Th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paradigm has found the opportunity to exert its talents. Phenomenology pays attention to the world of life and provides a weapon for people to remove the obstacles of scient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enomenology, th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to realize the self-emancip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purpos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s nothing more than the pursuit of the ideal university, thus finding the way of self-liberation for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university. The essential intuitionistic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which can prompt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to enter into people's inner worl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the real life world.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高教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托項目(13JZDW004001)
【分類號】:G6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魯潔;走向世界歷史的人——論人的轉型與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喬清舉;;論儒家思想與人權的關系[J];現代哲學;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夫偉;“吸引教育”與成人教育發(fā)展[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8期

2 趙長順;;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反思與前瞻[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3期

3 李征;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野中的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2003年Z1期

4 陳亞麗;;大學生“學習自由”之家庭因素剖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戴茂堂;王義芳;;當今中國倫理學的現象學還原[J];道德與文明;2010年04期

6 畢世響;;在道德中死,在道德教育中重生——人的輪回[J];中國德育;2009年10期

7 畢世響;;德育觀念:道德知情權和道德使用權——道德為公[J];中國德育;2010年03期

8 姚鑫;;論休謨“觀念”的現象學意義[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劉瑩;;論三重生命之教育意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02期

10 宋明爽,蘇百義,劉友田;當前高校實施素質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更立;異化與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邏輯[D];西南大學;2011年

3 黃水林;和諧社會視閾下的高校人才培養(yǎng)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辛鵬;當代中國高校師生關系沖突的文化透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朱成科;生成論哲學視閾中的現實教育“道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袁愛玲;學前創(chuàng)造教育課程及其理論構建[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畢世響;鄉(xiāng)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劉濟良;論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李偉勝;現成生活與可能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涂菁菁;論我國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獻清;交往實踐視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王佳;交往理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濤;生活世界與感性世界[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選朝;馬克思實踐生存論視域中的主體間性理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7 章亮;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王莎莎;小學語文新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生活體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曉微;校本培訓中的教師主體性的個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攀攀;中小學生命安全教育問題探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來;儒家倫理與“人權”價值[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2 俞榮根;民權:從民本到民主的接轉──儒家法文化的被現代化之一例[J];船山學刊;2000年01期

3 公羽;儒家傳統(tǒng)與人權·民主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J];東岳論叢;2000年06期

4 姚介厚;世紀之交的哲學盛會——第二十屆世界哲學大會側記[J];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5 李存山;儒家的民本與人權[J];孔子研究;2001年06期

6 劉放桐;西方哲學近現代轉型與道德和價值觀念的變更──對個體本位和個人主義的超越[J];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04期

7 何中華;回到自身:世紀之交的哲學重建[J];學術月刊;1995年10期

8 李存山;從民本走向民主的開端[J];浙江學刊;2005年04期

9 李德順;普遍價值及其客觀基礎[J];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10 任平;走向交往實踐的唯物主義[J];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振天;透視《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簡世德;推進高等教育研究的實踐[J];機械工業(yè)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曲欽岳,龔放;關于更好地開展高等教育研究的幾點想法[J];中國高教研究;2001年11期

4 謝晨,周敏;高等教育研究對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課程教材運用的理論思考[J];江西省團校學報;2001年04期

5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0年度優(yōu)秀論文評選結果[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1年03期

6 田恩舜;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進展、問題與前景[J];高等建筑教育;2002年04期

7 奧立奇,劉娟,張鳳娟,吳若茜;高等教育研究與高等教育期刊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8 曹如軍;問題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之基石[J];中國電力教育;2003年02期

9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1年度、2002年度優(yōu)秀論文評選結果[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3年01期

10 喻岳青;高等教育研究與大學的創(chuàng)新[J];中國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汪永銓;;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研究面臨的問題與任務[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2 徐毅鵬;;關于當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幾個問題[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3 薛天祥;;加強高等教育研究 促進高教深化改革[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4 孫新宇;;國內外高等教育研究主題之比較分析[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陳瓊英;曾波;;高等教育研究反思:從多學科走向跨學科[A];2014首屆“跨學科研究” 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4年

6 陳世平;廖林清;劉驛聞;;我國工業(yè)工程高等教育研究與分析[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林金輝;重視多學科高等教育研究[N];光明日報;2002年

2 中國駐法國使館教育處 張為宇 馬燕生;聚焦法國《高等教育研究草案》[N];中國教育報;2013年

3 ;世界高等教育研究寶典出爐[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4 王華;在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研究中見成效[N];科技日報;2007年

5 ;當代高等教育研究經典導讀(上)[N];中華讀書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虎偉;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問題及出路[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黃曉通;近代東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慶;近三年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現狀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小鷗;中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擴張后高等教育研究的應對與挑戰(zhàn)(1999-2004)[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3 劉甜;河南省高等教育研究現狀及發(fā)展對策探析[D];河南大學;2012年

4 劉亞芳;近2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去向與走勢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但煉;我國大學內設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功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6 蔣小媛;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影響源探析[D];中南大學;2009年

7 范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1979-2008[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福芹;我國高等教育研究主題變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程靜;高等教育中的跨學科研究及其對跨學科高等教育研究的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阮春峰;近十年中國高等教育研究主題變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5057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057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9a8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