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人才教育觀探疑
本文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教育觀探疑 出處:《大學教育科學》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于知識而言,有應用型知識的說法。然而,在我國高等教育界目前流行的應用型人才的概念,以及在其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應用型人才教育觀,卻很難從教育科學理論的角度找到相應的學術支撐。我國對基礎理論研究長期的忽略,是導致我國科技、經(jīng)濟長期落后于世界發(fā)達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教育觀所提倡的根據(jù)市場需求培養(yǎng)人才的辦學策略,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將從后備人才的角度為我國基礎理論研究帶來進一步的負面影響,進而將使得我國的大學離真正的高等教育精神越來越遠。
[Abstract]:However, the concept of applied talents, which is popular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ncept of applied talents education derived from it.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academic support from the angl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theory. The neglect of basic theory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leads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the economy lags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r a long time.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advocated by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education concept has obvious utilitarian color. It will bring further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angle of reserve talents, and will make the university of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distant from the true higher education spirit.
【作者單位】: 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省級一般資助課題“知識類型及相關教學研究”(XJK012BGD049)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TOC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研究”(湘教通[2012]401號文486)
【分類號】:G642
【正文快照】: 應用型人才和應用型本科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目前流行的兩個概念,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熱門話題。然而,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是否具有足夠的理論依據(jù)?是否具有概念本應具有的明晰性?新建應用型本科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有多大意義?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再思考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岳愛臣;;論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原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2 王云兒;;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生學業(yè)三維評價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史寧中;關于教育的哲學[J];教育研究;1998年10期
4 史秋衡;王愛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年2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2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唐勇;論大學制度文化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5 姚艷杰;姚靜;;普通高校非學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6 韓傳信;;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德育素養(yǎng)提升途徑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7 楊鳳仙;;關于校本教研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9 柯佑祥;關于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哲學思考[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10 周志剛;孟娜;;對話教學現(xiàn)實問題透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湛中樂;徐靖;;通過章程的現(xiàn)代大學治理[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秦前紅;嚴晗;;中外學術自由權的憲法保障比較[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3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4 趙德平;陳仲堂;繆淑賢;;淺談大學特色發(fā)展的幾點想法[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5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6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jīng)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張騰;;西歐中世紀大學教師的角色及啟示[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吳國娟;;試析蔡元培大學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白嫻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衛(wèi)東;大學內(nèi)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劉葉;建立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管理上轉型的路徑[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付曄;中國高校專利產(chǎn)出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李來容;院士制度與民國學術[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張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衡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曉楠;中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7 畢紅軼;新課程視域下的思想品德課生命觀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陳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經(jīng)驗的缺位與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劉寧;中國海關中的德國之聲1861-1917[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周由明;建立中國大學校長問責制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齊平;朱家勇;;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調整及其實現(xiàn)之策略[J];高教論壇;2010年06期
2 王前新;劉欣;喻永慶;;國際視野下的專業(yè)應用型本科教育發(fā)展模式[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10期
3 潘懋元;董立平;;關于高等學校分類、定位、特色發(fā)展的探討[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潘懋元;分類、定位、特點、質量——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若干問題[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李曼麗;再論面向21世紀高等本科教育觀——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楊天一;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關系新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艾運階;;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的幾點思考[J];廣東白云學院學刊;2006年01期
2 葉國燦;胡國軍;陳偉鴻;;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3 ;應用型本科高校聯(lián)盟年會在滁州學院舉行 14所高校今年起試行三學期制改革[J];安徽教育;2011年04期
4 李明武;趙映川;;以市場為導向辦學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對全國15所獨立學院的考察報告[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7年18期
5 段秀子;;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途徑研究——以湖南工業(yè)大學科技學院辦學經(jīng)驗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8年27期
6 劉國暉;;國貿(mào)專業(yè)應用型本科生職業(yè)人格培養(yǎng)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jīng)貿(mào);2010年11期
7 劉清泉;王家合;;應用型本科專業(yè)實踐教學質量保證理念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8 秦祖澤,唐受印,俞貴邦,黃俊偉;探索應用型本科教育 培養(yǎng)高層次應用型人才[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顏春華;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的幾點思考[J];鷺江職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10 竺樹聲;在發(fā)展中強化高校辦學特色[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湯重天;;降低重心,培養(yǎng)適應地方經(jīng)濟建設的應用型人才[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2 王顯利;張士成;孟憲強;劉茉;;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高永紅;雷學文;金清平;;道橋專業(yè)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畢業(yè)設計改革探索和實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4 李秀瀅;彭靜;王建新;;淺析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建設[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公麗;;論探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之路——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五”規(guī)劃課題研究報告[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下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趙光年;魏堅;丁彥;;從新型農(nóng)民的視角探討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7 閆良國;于海琴;魏琴;王士龍;姜潤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初探[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8 顏東煌;王桂堯;;土木工程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建梅;;構建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應用型人才關鍵能力培養(yǎng)模式[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10 張必清;劉方樂;;應用型本科院校實驗教學改革初探[A];第八屆全國高校經(jīng)濟管理類專業(yè)實驗室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誠;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N];科技日報;2004年
2 作者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 馬俊海 王晏民;培養(yǎng)具有特色的應用型人才[N];中國測繪報;2001年
3 秦建莉 通訊員 周海航;為“兩個率先”培養(yǎng)更多應用型人才[N];徐州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鄭晉鳴;鹽城師范學院:著力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N];光明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劉建民 通訊員 吳彥;名城名!奥(lián)姻”打造應用型大學[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記者 趙鳳華 實習生 陳瓊;北工大修訂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碩士生以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N];科技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張冬素;大力培養(yǎng)高層次應用型人才[N];浙江日報;2006年
8 記者 張詠梅;中科院研究生院開設3個新興專業(yè)[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5年
9 上海電力學院院長 曹家麟;抓住評估機遇,,培養(yǎng)高質量應用型人才[N];光明日報;2006年
10 李曉元邋丁紹宏 李菊;著力培養(yǎng)特色人才[N];吉林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旭紅;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現(xiàn)狀及開發(fā)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熊婧;應用型人才及其培養(yǎng)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霍振霞;我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4 孫Zs;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長規(guī)律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馮理政;德國應用科學大學(FH)辦學特色的分析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熊志芬;我國旅游營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7 黃羽;我國高校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問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8 李th孺;基于能力結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卞鈺;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狄明明;大眾化背景下應用型人才需求對地方高校專業(yè)課程設置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365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3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