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不適問題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不適問題研究 出處:《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話語不適 話語場域
【摘要】:大學生作為社會一個獨特群體,其群體成員有獨特信念,思維,價值觀和生活習慣。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其中作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載體之一的話語,有其無可替代作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根據(jù)現(xiàn)階段受眾對象,結(jié)合國內(nèi)外最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進展,欲初步探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時俱進的途徑和有效方式,通過課堂話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實踐性,構(gòu)建以主導方向為中心的“多元語境”的話語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從分析了美國大學課堂教育現(xiàn)狀入手:如教師靈活、個性、多樣化的教學;博采眾長,廣納雅言;引導與互動式的教法,創(chuàng)設(shè)學生合作交流機會和平臺,注重能力的鍛煉。結(jié)合國內(nèi)的現(xiàn)狀,從教師、學生、教材等層面分析國內(nèi)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話語不適的原因,尋求消除課堂話語不適的途徑,并從加強教育主題間對話、激活教育主題間的主體意識,回歸生活世界等方面做了試探性的論述。進一步從教材話語的轉(zhuǎn)化,課堂話語場域的重構(gòu),課堂話語權(quán)機制的回歸進行了探討和豐富。這種話語場域的建立,以平等富有深情的對話式的教學為依托,,擺脫預先設(shè)定的控制性話語套路和蒼白的表達。在教育主體間消除了內(nèi)心的顧慮、思想的隔閡、年代的代溝、話語的障礙,達到自然、放松、深入溝通交流的目的,更能從現(xiàn)實出發(fā)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逐步實現(xiàn)成效。 為了更好的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教書育人的目的,本文又在話語內(nèi)涵豐富上和話語社會實踐上進行了一定的擴展,加強了話語來源的的豐富和攝取,從當今流行的網(wǎng)絡(luò)話語中汲取?v觀歷史、沉淀精華,橫看世界(國內(nèi)外哲學社會科學及其他學科的理論)、吸收借鑒,結(jié)合時代、創(chuàng)新豐富,既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話語不被屏蔽,又取長補短、與時創(chuàng)新;為思想政治教育擺脫困境,同時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用及和諧的人文關(guān)懷,努力營造一個現(xiàn)實性、引導性的“道德氛圍”。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in society, its members have unique thinking, beliefs, values and life habi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discourse, has its irreplaceable effe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major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audien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ates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to initially explore the way and effective way of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time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through classroom discourse, to construct the dominant direction as the center of the "multi context" discourse system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 classroom education: teachers personality,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we played; guide and learn widely from others'strong points,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create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and platforms, focusing on the ability of exercise.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situation, from the teachers,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omestic classroom thinking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discomfort, seek ways to eliminate the discomfort of classroom discourse, and strengthen dialogue from the theme of education, the main theme of education between the activation of consciousness, return to life world has done a tentative discussion. Further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extbook discourse, reconstruction of classroom discourse field,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discourse mechanism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the rich.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a discourse field, based on equality and affectionate dialogue based teaching, get rid of the preset control words set road and white table In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we have eliminated the inner concerns, the estrangement of thoughts, the generation gap of the era and the obstacles of discourse,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atural relaxation, in-depth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bjective, this paper makes some extensions in the discourse and discourse on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social practice, strengthen the rich sources of discourse and uptake, learn from the network popular discourse. Throughout history, precipitation of essence, the view of the world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ory), absorbing, combined with the times, innovation is rich, not only guarantee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is not blocked,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inno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get rid of the predicament, but also the soci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rmonious humanistic ca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reate a reality, leading the "moral atmosphere".
【學位授予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廣富;一年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和特點[J];高等建筑教育;1988年03期
2 ;認真反思切實搞好中專學生思想教育[J];中國電力教育;1989年11期
3 ;教育文摘[J];中國電力教育;1989年Z1期
4 李石純;;怎樣加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訪北京師范學院齊世榮教授[J];中國電力教育;1989年09期
5 楊曉萍;;成人高校學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tǒng)觀[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1年04期
6 師嚴;;切實加強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1991年11期
7 張今越;;在多學科教學中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8 鐘純;思想政治教育在經(jīng)濟效益中的價值和作用[J];中國職工教育;1997年09期
9 傅菊輝;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靈魂[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5期
10 李先海,劉艷華;高校網(wǎng)絡(luò)思想政治教育建設(shè)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賴英騰;;談人的全面發(fā)展與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屆科學論文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2 趙子林;;淺論和諧社會構(gòu)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孫慧玲;唐桂娟;;回歸生活世界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gòu)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劉芳;;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馬克思主義人學透視的時代價值[A];人學論叢:第九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2007)[C];2007年
5 陳永福;;加強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構(gòu)建和諧校園的關(guān)鍵[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6年
6 郭焱;;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學習“十六大精神”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余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內(nèi)容和原則[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shù)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人學反思[A];以人為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2008年
9 張美琴;;領(lǐng)導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A];全國領(lǐng)導科學第八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精選[C];2001年
10 邱子輝;;構(gòu)建三級配套體系,提高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文勇;畢節(ji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省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專家組肯定[N];畢節(jié)日報;2008年
2 韓宏文長治鋼鐵集團有限公司H型鋼廠;做好青工思想政治教育[N];長治日報;2009年
3 盛利祥;用活“四種方法” 加強農(nóng)民思想政治教育[N];承德日報;2009年
4 河南省商丘市睢縣河堤初級中學 馬樹章;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析[N];大眾科技報;2009年
5 東北師范大學 李忠軍;大學生就業(y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應(yīng)有機結(jié)合[N];光明日報;2009年
6 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黨委書記 李維維;立足職業(yè)素質(zhì)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N];寧波日報;2009年
7 山西省機械施工公司 彭世峰;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N];山西黨校報;2010年
8 周維 姜軍;武警黔東南支隊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N];貴州日報;2009年
9 香河縣城區(qū)管理綜合執(zhí)法局 王亞娟 崔雪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為實現(xiàn)跨越凝聚力量[N];廊坊日報;2009年
10 本報評論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N];解放軍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2 劉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shè)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3 裴晨;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4 師震;論自我意識自覺的機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D];上海大學;2011年
5 孫樹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認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6 蔣勇;建設(sh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鳳志;思想政治教育美學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8 劉立慧;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9 鄖在廷;西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金情;人的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晶;新中國成立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2 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構(gòu)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蔣蓓敏;批評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及創(chuàng)新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郭楊子;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地位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D];蘇州大學;2011年
5 董琳;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論理論趨勢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郭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較:方法與功能[D];浙江理工大學;2011年
7 劉倩;思想政治教育評估過程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8 聶露艷;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藝術(shù)院系舞蹈教學中的功能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9 肖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的運用現(xiàn)狀及其開發(fā)的措施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劉建柏;和諧社會建設(shè)中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116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1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