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
【摘要】: 德育將成為21世紀教育的靈魂。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嘗試著和德育相結合。在傳統(tǒng)的德育模式里,德育更多地體現(xiàn)為德育實施者對德育對象實施的德育行為,表現(xiàn)為德育主客體之間的單向施受行為。隨著社會有機體和社會系統(tǒng)的不斷分化,進化和發(fā)展,教育與受教育方式不斷變革。人的自由主體性不斷明顯以及社會系統(tǒng)有機性的不斷增強,德育作為社會行為的內(nèi)涵,主體和機制也應有不斷的創(chuàng)新。德育創(chuàng)新不僅體現(xiàn)在德育觀念和內(nèi)涵,德育主體和內(nèi)容上,同樣也體現(xiàn)在德育的形式和機制上。本文通過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比較,了解到德育與心理教育在內(nèi)容、目標、形式和機制上有著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地方。提出新時期切實提高德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是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 結合西方國家德育的理論和我國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實踐,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不僅在理論上可行,在實踐中可操作。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影響,在許多的德育工作者和心理教育工作者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思想認識上的誤區(qū)和工作環(huán)節(jié)中的種種沖突。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教育的方式、目的及手段上的不同。為此,作者通過對德育與心理教育機制整合的可能性、可行性、必然性的分析,提出了整合的原則和整合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關鍵在于如何整合才能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作者從德育過程,德育內(nèi)容的選擇、德育途徑、德育方法及德育課程等角度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措施,以供從事基礎德育工作者參考。 德育是快樂的,建立在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上,適合學生社會化要求的德育,才是有實效性的;德育是全方位的,每一種理論和原則,做的每一件事和對問題的看法,都有其思想觀點和價值評價基礎,所以德育是每時每刻的;德育是發(fā)展的,物質與精神、生理與心理,變化是永恒的,德育的創(chuàng)造性與人的創(chuàng)造力齊頭并進,所以德育是永恒的思考。
【關鍵詞】: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的必要性9-20
-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9-13
- (一) 自主性德育己成為當前德育的主要手段之一9-10
- (二)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10-13
-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能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13-16
- (一) 心理健康教育能為德育的有效實施消除障礙13-14
- (二) 學生良好的德育心理有利于教師與之形成德育心理契約14-16
- 三、西方國家結合心理教育開展德育的理論與啟示16-20
- (一) 道德發(fā)展理論和認知發(fā)展模式論16-18
- (二) 范式理論和關愛理論18
- (三) 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給我們的啟示18-20
- 第二章、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的策略20-27
- 一、雙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最終“歸宿”20-22
- (一) 把健全人格培養(yǎng)作為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最佳切入點..20-21
- (二) 心理健康教育應依靠德育為自己導引方向并拓展自身的操作途徑21
- (三)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應是雙向的21-22
-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的措施22-27
- (一) 重視品德心理發(fā)展,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22-23
- (二) 建立道德示范參照體系,注重學生的觀察性學習23-24
- (三) 協(xié)調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參與24
- (四) 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調動受教育者的主動性24-25
- (五) 適應德育現(xiàn)代化的需要,不斷優(yōu)化德育課程結構25-27
-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應注意的問題27-32
- 一、德育工作者必須消除思想認識上的誤區(qū)27-30
- (一) 對心理教育與德育方法異同的認識問題27-28
- (二) 對人格與品德及其教育手段問題的認識28-30
- 二、德育工作者必須處理好實際工作中的沖突30-32
- (一) 在工作指導思想上的沖突30
- (二) 在工作著眼點上的沖突30-31
- (三) 在教育原則上的沖突31-32
- 結論32-33
- 參考文獻33-35
- 后記3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海英;;普通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J];文教資料;2007年13期
2 王梅紅;;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職業(yè)技術;2007年06期
3 莫宏杰;;在哲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張波;張艷華;;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余民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7年10期
6 黃存良;;試論校園心理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大視野;2008年07期
7 劉寶云;;家庭教育不容忽視[J];黑河教育;2008年04期
8 喻海韜;周壽根;;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19期
9 王遇;;關于大學生的心理教育[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08年03期
10 沈偉強;;淺談中學作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銀湖;;心理健康教育——架構心育的橋梁[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饒麗君;;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3 劉一村;;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春風化雨二十載 真情呵護學子心——福建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十年回顧與展望[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5 常艷娥;;進一步推進軍校心理健康教育[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高文軍;;盲校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五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7 徐福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陳美賢;;我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認識[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9 郭燕;;大學生心理失衡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以航海專業(yè)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海門市包場中心小學課題組;;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剛;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教學[N];天津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吳芳和 通訊員 張燦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誤區(qū)?[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蘇宏;心理健康教育大家談[N];遼寧日報;2000年
4 劉佳;心理健康教育別忘了農(nóng)村[N];四川日報;2003年
5 史力 作者單位:臺安縣人民檢察院;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N];鞍山日報 ;2006年
6 宋黔云 姜文靜;打開“心門”[N];貴州日報;2006年
7 施芳;砥礪童心[N];人民日報;2007年
8 白曉峰 趙海蛟;要加強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N];鐵嶺日報;2006年
9 許德忠邋張宏勇 實習生 張茜;放飛心靈 讓孩子快樂成長[N];武威日報;2007年
10 李明;省召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暨心理健康教育經(jīng)驗交流會[N];遼寧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肖e
本文編號:7297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72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