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道德教育探析
[Abstract]: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need to be innovated constantly. The experiential moral education breaks through the old and preaching mode of moral education,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educate themselves in practice, enriches the cont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promotes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improves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quality.
【作者單位】:
【分類號】:G41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蔡志良;論道德能力的構成要素[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瑞青;論道德視閾里的生命體驗[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02期
2 楊芳,閆虹,朱杰;實現(xiàn)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學校體育的價值追求[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3 章蓮華;;高校體驗式道德教育對教師的要求[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黃曉林;;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施策略探究[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周鳴鳴;論審美化德育模式的建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5期
6 張?zhí)煅?論校長教育政策體驗的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6期
7 曾秀蘭;;以人為本視野中高校德育的困境與超越[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8 張傳燧;教育的主體與主體性教育散論[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田麗麗;金盛華;;經驗合作教學:校本教師培訓的新思路[J];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高偉紅;略論教學模式發(fā)展的審美化方向[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驚鐸;;道德體驗:深入未成年人的心靈世界[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寧;我國中小學生體育學習動力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2 潘建紅;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與道德教育重建[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李祖祥;控制與教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辛繼湘;體驗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蔡春;在權力與權利之間[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范樹成;德育過程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閆守軒;論教學中的生命關懷[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胡欽太;網絡教育中道德自主學習體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家軍;學校教育的隱性力量[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莉;新課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鐵美;高中物理體驗式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文鋒;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與和諧校園構建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4 黃燕;思想政治課體驗教學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嚴鍵;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自然學科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瑛;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徐蘭;初中數學體驗式教學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范志英;感恩教育的實踐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立安;美國大學校園文化德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熊威;蘇南地區(qū)大學生品德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帕森斯;虞鋒;;今天所需的新人道主義[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90年02期
2 謝明義;讓學生給老師寫評語的嘗試[J];人民教育;1994年06期
3 黃大勇;巴金:悲哀的體驗者與表現(xiàn)者[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4 翟德智;教學目標的文化性淺析[J];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漢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5 向淑君;體驗式報道中記者的角色意識[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6 吳小巖;王一繁的一天──體驗“拍攝花絮”[J];少年兒童研究;1998年05期
7 ;體驗[J];遠程教育雜志;2002年06期
8 吳小f ;生與死的體驗[J];中文自修;2002年01期
9 周祺;;虛擬現(xiàn)實技術,刷新教學形式[J];教師博覽;2002年08期
10 劉驚鐸;體驗:道德教育的本體[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姜小華;仲人前;范列英;孔憲濤;;M2抗體人源靶抗原三聯(lián)體的克隆表達及其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中的應用[A];中國免疫學會第四屆學術大會會議議程及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郭沈昌;;男女青少年性夢、性騷擾、手淫的對照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王璇;;善良又世故的中國人——看《張協(xié)狀元》中的“鬼神”形象[A];昆劇《張協(xié)狀元》評論集[C];2003年
4 任文箐;董簫;;模擬火場逃生訓練系統(tǒng)的幾種做法[A];2004年湖北省消防學術論文競賽論文集[C];2004年
5 劉驚鐸;;道德體驗:深入未成年人的心靈世界[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焦長枝;王志靜;田桂花;;傾聽是護患溝通的樞紐[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5年
7 張紅;;辨證對待語文課堂中的體驗性學習[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左賽春;感受李政道——藝術是科學的血脈[N];經濟日報;2001年
2 止庵;美的極端體驗者[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3 周祺;虛擬現(xiàn)實技術,,刷新教學形式[N];解放日報;2002年
4 高行;營銷生活化[N];國際商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李鶯;吸塵器功能漸多[N];中國消費者報;2003年
6 本報IT線記者 阮栩;未來通訊:一號走遍天下[N];信息時報;2003年
7 高劍鋒;虛擬代言人的運用策略[N];中國工業(yè)報;2004年
8 王 旭;八億時空試水體驗營銷[N];中國企業(yè)報;2004年
9 劉驚鐸;道德體驗是道德教育的真諦[N];中國教師報;2004年
10 方軍;被忽視的自我管理[N];經濟觀察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徐海英;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語義的轉向[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魏麗;張愛玲:存在的探詢與言說[D];青島大學;2003年
3 沈菲力;從“印象空間”角度探求空間人性化設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年
4 盧娟;試論幸福的內涵與類型[D];山西大學;2006年
5 李小玲;論高校體驗德育的構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靳江麗;體驗:學校道德教育的一種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3124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31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