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本質(zhì)研究與中國新世紀教學論學科建設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eaching, and the scientiz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has become an ideal.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teaching theory. I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theory in the new century, academic contention will be a typical feature; deepening research on the law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ll still be the research topic; new technical conditions will be the new fulcrum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Synthesis and differentiation are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system.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19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鑒;安富海;;教學論學科建設30年[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年01期
2 蔡寶來;晉銀峰;;當代教學論的理論基礎與時代課題——2007年全國教學論專業(yè)委員會專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12期
3 張欣;侯懷銀;;近10年中國教學論學科建設的本土探索[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4期
4 姚曉燕;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與發(fā)展——對新課程改革中教學本質(zhì)的探析[J];甘肅科技縱橫;2005年01期
5 嚴成志;教學本質(zhì)的對比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6 于啟新;論課堂教學中的講與不講[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鄭惠敏,鄭雯嫣;談英語教學改革[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8 黃廷基;物理教學過程本質(zhì)的系統(tǒng)分析[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年S1期
9 張廣君;教學本質(zhì)層次類型說原初意指及其方法論價值新探[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10 柳士彬;建構與反映——從教學本質(zhì)到課程改革[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獻水;李雪峰;陳平;張心彬;;淺談加強煤層氣學科人才培養(yǎng)[A];中國煤炭學會礦井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論壇專輯[C];2007年
2 秦國華;段志云;吳效良;;適應“兩場”需要 加強產(chǎn)品技術學科建設[A];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3 王永炎;;中醫(yī)藥學學科建設研究方向的思考[A];2008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nèi)科分會中醫(yī)內(nèi)科學科建設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張莉萍;陳宏礎;任國勝;;建立醫(yī)學實驗室質(zhì)量管理體系 搭建學科建設基礎平臺[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5 靳高風;;犯罪學學科規(guī)訓與中國犯罪學的發(fā)展[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6 刁本恕;刁燦陽;;試論中醫(yī)外治學科建設的必要性[A];全國中醫(yī)外治發(fā)展論壇暨全國第六次中醫(yī)外治學術年會與技術展示論文集[C];2009年
7 史培軍;李京;潘耀忠;陳軍;劉慧平;王平;;中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探討[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8 沈國弟;;論建立高校學科建設的文獻保障體系[A];新世紀的圖書館與信息服務——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付磊;毛英軍;;從國外生物醫(yī)學工程學的學科建設得到的幾點啟示[A];青島市醫(yī)學工程第六次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滕志妍;;關于中國教育人類學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人才孵化器 振興新引擎[N];徐州日報;2010年
2 邊麗霞 涵薏;戰(zhàn)略先行創(chuàng)佳績[N];上?萍紙;2010年
3 張三夕;談談學科建設的非學術化問題[N];文藝報;2004年
4 記者 張策;本市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N];天津教育報;2007年
5 東北林業(yè)大學黨委書記 王學全;強化特色優(yōu)勢 實現(xiàn)行業(yè)高校的科學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9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褚振江 劉德茂 記者 李緒成;活力勃發(fā)正揚帆[N];解放軍報;2009年
7 記者 方亮;沈航由“學院”更名為“大學”[N];遼寧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朱振國 本報通訊員 易海明;學科建設是高師院校的發(fā)展之本[N];光明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夏斐邋本報通訊員 周揮輝 劉中興 黨波濤;枝繁葉茂桂子山[N];光明日報;2007年
10 記者 于麗珊邋通訊員 黃顯斌;302醫(yī)院學科建設步入“快車道”[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陸明玉;教學論發(fā)展的方法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3 陳煜輝;中醫(yī)情志學科建設及情志病證臨床防治框架構建探討[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4 王健;我國教師教育學的邏輯起點研究及學科體系構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小強;學科建設:元視角的考察[D];廈門大學;2008年
6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制度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李沖鋒;領導教育學的學科自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錢林曉;教育經(jīng)濟學方法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曉龍;價值論視野中的體育哲學[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10 韓偉表;中國近代小說研究史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班武;醫(yī)科大學學科建設動態(tài)監(jiān)測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和綜合評估軟件系統(tǒng)研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2 高昀;論我國研究型大學學科建設規(guī)劃[D];湖南大學;2005年
3 李小暉;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在中國發(fā)展的回顧與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劉婷婷;鋼琴即興伴奏學科建設雛議[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杜丹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探索[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6 于文波;研究型學院學科建設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7 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8 喬宏剛;1987年-2008年中國科學技術哲學學科建設概述[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9 何楊;追求“史”的分量 寫“史”意識的灌注[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10 程艷峰;對成人教育學學科建設若干問題的當代反思[D];山西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910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29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