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發(fā)展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的努力
本文選題:孫中山 + 國民素質 ; 參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摘要】:本文從提高國民素質的角度論述孫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孫中山針對國民素質低下的一些表現(xiàn),提出了提高國民素質的目標:一是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二是養(yǎng)成具有較高素質的國民。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積極提倡教育平等,重視教師素質的提高,熱情支持女子教育,極力促進教育改革,同時非常關注社會教育。從孫中山發(fā)展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的思想中,可看到中國傳統(tǒng)與西方文明的多重影響,并有與時俱進、與國情結合的價值選擇。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un Yat - sen ' s educational thought from the angle of improv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 and points out that Sun Yat - sen ' s goal of improv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is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所
【分類號】:G40-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朱春暉;孫中山對改造國民劣根性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柯繼銘;20世紀前十年思想史中的“民意識”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艾新強;中國近代民主思想評析[D];中共中央黨校;199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郭良婧;孫中山心性文明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2 孫擁軍;國民性的百年尋探[D];鄭州大學;2005年
3 王新;潘光旦優(yōu)生思想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育光;論孫中山的知行學說[J];求是學刊;1980年03期
2 尚明軒;孫中山建立新型軍隊的努力[J];人文雜志;1980年02期
3 丁身尊;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的斗爭[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4 王志光;孫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5 鄭燦輝;季鴻生;;孫中山在上海的革命活動(1918年—1924年)[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6 段云章;;“孫中山和辛亥革命”學術討論會在廣州舉行[J];歷史教學;1980年03期
7 張磊;;一本值得一讀的傳記——《孫中山傳》評介[J];學術研究;1980年04期
8 顧啟;姜光斗;;關于孫中山先生為秋瑾女俠寫的挽聯(lián)[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2期
9 董鴻揚;論孫中山“生元”說的性質和特征[J];求是學刊;1981年04期
10 羅大成;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先生的影響——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家有;;共和國的追求——孫中山與毛澤東兩位偉人的奮斗[A];劃時代的歷史轉折——“1949年的中國”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2 劉大年;;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開會辭[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3 章開沅;羅;;;建國以來孫中山革命思想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4 龔書鐸;;孫中山文化思想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5 林家有;;建國以來孫中山民族主義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6 李時岳;;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的十大問題[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7 林增平;李育民;;孫中山早期思想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8 蕭致治;;孫中山與黃興關系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9 陸培涌;;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關系和簡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10 費路;李蘭琴;;1945年以前德國漢學對孫中山的評價與民主德國(1949—1985年)孫中山研究概況[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廣輝 鄭任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釋中國史上的“大同”“小康”之說[N];北京日報;2000年
2 許亞洲;抱著明麗之心的畫家司徒喬[N];中國檔案報;2000年
3 金源;且看臺灣當局“十大罪狀”[N];中國國防報;2000年
4 丁育民;孫中山為貴池小學堂親下手令與“大通之役”始末[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江英;恢宏的影視史詩 珍貴的歷史教材[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任灝;天下為公[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盧彥 凌霄;流金歲月100年[N];中國老年報;2000年
8 黃潤權;創(chuàng)優(yōu)成功與否須三看[N];中國旅游報;2000年
9 朱國梁;2000年電視劇創(chuàng)作特點[N];重慶日報;2000年
10 李寧一;略論近代廣東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N];中國文化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軍;孫中山民權主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周宇;天下為公[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周建雄;孫中山經(jīng)濟發(fā)展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何增光;民國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皮慶侯;孫中山民生主義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馮江峰;清末民初人權思想的肇始與嬗變[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艾尤;在欲望與審美之間[D];蘇州大學;2006年
8 李默海;孫中山的憲政思想及其實踐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葉國文;農民、國家政權與現(xiàn)代化[D];復旦大學;2005年
10 聞麗;辛亥革命時期的政黨觀念[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曉龍;孫中山與毛澤東現(xiàn)代化思想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馬永恒;20世紀中國主流開放思想的歷史演變[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趙四學;孫中山民生思想新解[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忠良;孫中山西部開發(fā)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安新文;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前后的婦女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徐倩影;孫中山與鄧小平文化觀之比較[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支舜;毛澤東與孫中山文化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黃國強;孫中山北伐與國民革命軍北伐之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苗蓓;五權分立中的監(jiān)察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10 林關征;孫中山西部開發(fā)思想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952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95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