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深層關懷
本文選題:幸福 + 教育 ; 參考:《教育科學論壇》2009年07期
【摘要】:教育是生命間的活動,生命關懷是教育的核心,而生命關懷的最終目的是使人幸福。那么,何謂幸福?又以何實現(xiàn)人的幸福呢?這正是教育應該永恒追求的終極目標。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activity of life, life care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 and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ife care is to make people happy. So, what is happiness? And how to achieve human happiness? This is the ultimate goal that education should pursue forever.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高職學院旅游系;渤海大學旅游學院;
【分類號】:G4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白生;“我與我周旋”——自傳事實的內(nèi)涵[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劉清平;論愛人如己的宗教團體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唐劍,任亞凡;淺析電子商務面臨的倫理挑戰(zhàn)及對策[J];商業(yè)研究;2004年24期
4 馬天俊;近代哲學真理論的缺陷與困境[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1999年02期
5 陳云梅;時間與自由──西方哲學史上的時間觀管窺[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謝福秀,謝曉暉;從主體性的角度審視道德權利[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李迪江;論西方古代文藝理論的摹仿論[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莫運平;但丁《神曲》的救贖主題[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3期
9 曾艷兵;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基督教文化傳統(tǒng)[J];東方論壇;2004年02期
10 郝其宏,王福利;多媒體技術與辯論學教學[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2 吳航;游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游戲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陳義海;對明清之際中西異質(zhì)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蘇州大學;2002年
4 劉濟良;論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黃文前;自由意志——叔本華哲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穆西安;企業(yè)的倫理化經(jīng)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欽;休謨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傅鶴鳴;論法律的合法性[D];復旦大學;2005年
9 王禮平;存在的吶喊[D];復旦大學;2005年
10 曹永國;自然與自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巧蘭;論社會的歷史性——人、自然、價值視野的統(tǒng)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余江敏;高等師范院校公共課教育學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郭玉生;歐洲中世紀美學思想個案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4 楊進;尊重的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媛;生命教育理念探[D];河南大學;2002年
6 林志剛;關于武術與西方體育審美方式特征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蔡辰梅;課堂德育情境構建[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王江;重慶市城區(qū)中學教師教育科研活動中價值取向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冬巖;對話理解—語言視野中的師生交往[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孫百娥;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布魯納的教學理論[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2 尼·紹爾揚,黃坤坊 ,蔡振生;南斯拉夫教育理論和政策的一些問題[J];比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3 周蕖;《高等學校教育學原理》概要[J];比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4 劉彩亭;時間篇[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5 金忠明;論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一體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6 王逢賢;;愛的教育、陶冶教育新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7 偉麗;;紅軍謠(畬族民歌)[J];中國民族;1980年02期
8 劉建寶;;阿細跳月[J];中國民族;1980年03期
9 楊德友;;歌德語錄[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10 任范松;吳紹(钅九);;試談朝鮮族民間故事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傅心和;;論考試在醫(yī)學生培訓中的作用[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張愛秀;;對優(yōu)化病生教學技巧的探討[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解小榮;;淺議信任教育[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4 陳育庭;;非線性學習效力模型及應用[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3卷)[C];1995年
5 歐陽輝;;試論高等學校素質(zhì)教育中的心理教育[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6 蘇秦;;高等教育TQM實踐的途徑[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4卷)[C];1997年
7 唐偉強;;包裝和食品機械本科教育的基本規(guī)格與實現(xiàn)條件的探討[A];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8 李鑾英;;淺談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A];第四屆全國糖尿。ㄏ什。⿲W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9 劉蘊寬;;師陶札記三則[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10 李向陽;;學生自治是教育對象“客”、“主”體論的真正體現(xiàn)[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第三、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洪新 王君琦;如何看待生活方式世俗化傾向[N];北京日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瀟雨;積極性·責任心·使命感[N];兵團日報(漢);2000年
3 梁青平;詩化大自然[N];中國保險報;2000年
4 姚紅;教師節(jié)隨感[N];中國檔案報;2000年
5 陳潔;關于永不瞑目[N];中國婦女報;2000年
6 記者 毛立輝;銷售市場淡季不淡[N];中國紡織報;2000年
7 侍崇鋒 李至金;農(nóng)村少先隊工作亟待加強[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梁杰;這里的孩子是幸福的[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關穎 高德勝 李海霞 趙忠心;是餡餅,,還是陷阱?[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杜小鷗;從優(yōu)秀影片中感受親情[N];中國教育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姚遠峰;尋求意義:現(xiàn)代教育之轉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鐘以俊;美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及其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歲楓;《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黎靜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趙克莉;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體性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霍曉光;珠海市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張翔云;中國基礎教育機會平等的現(xiàn)狀及對策[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李文;關于我國中學主體性教育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7 曹樹真;論教育的不確定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謝登斌;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理論探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蘇延駿;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陳宇玲;語言教育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9314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93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