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課堂教學論文 >

曾國藩與中國教育近代化

發(fā)布時間:2017-11-07 13:17

  本文關鍵詞:曾國藩與中國教育近代化


  更多相關文章: 曾國藩 傳統(tǒng)教育 教育近代化


【摘要】: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中,曾國藩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雖然他并沒有象李鴻章、左宗棠等直接創(chuàng)辦過近代學校,但他通過閱讀西方科學著作,認識到西方新式教育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學習西方教育制度,組織國內一批精通西學的人才翻譯西書、傳播西方科技知識,積極支持新式學校的創(chuàng)辦和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并試圖處理傳統(tǒng)教學內容與西方近代教學內容的關系,對推動中國教育近代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湘潭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湖南
【分類號】:K252;G529
【正文快照】: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化過程中的過渡性人物,他創(chuàng)辦安慶內軍械所,將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想變成了現(xiàn)實,成為洋務運動的先聲,由此推動了中國近現(xiàn)代軍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興起,推動了近代中國人心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的變化,中國近代化進程也由此漸次展開。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小葉;“中體西用”論不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2 張昭軍;曾國藩理學思想探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熊英;論近代湖南茶業(yè)之興衰[J];湘南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曲鐵華,李娟;洋務運動時期的科學教育及其主要特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馬秀平;倭仁理學思想論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曾光光;曾國藩興桐城與倡洋務之間的聯(lián)系[J];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7 黎仁凱;晚清的幕府制度及其嬗變[J];河北學刊;2004年03期

8 賈熟村;對太平軍的歷史考察[J];河北學刊;2004年05期

9 李文珊;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歷史評析[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10 周輝湘;船山學復蘇與近代思想界的嬗變[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衛(wèi)星;明清學校英語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2 陳曦;近代湖南資本主義發(fā)展與辛亥革命[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溫波;南昌市新生活運動研究(1934-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4 姚興富;耶儒對話與融合[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周俊武;激揚家聲[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杜學元;社會女性觀與中國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白文剛;清末新政時期的意識形態(tài)控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8 包羽;洋務運動時期的電報技術[D];東北大學;2006年

9 郭劍鳴;晚清紳士與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識權力化整合模式為路徑[D];復旦大學;2006年

10 趙廣軍;西教知識的傳播與晚清士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紹根;《萬國公報》傳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2 黃英;中國近代幼童留美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符靜;論羅澤南的學術思想[D];湘潭大學;2003年

4 辜曉紅;1873年上海金融危機與對外貿易[D];暨南大學;2004年

5 李娟;中國近代科學教育中科學精神缺失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連橋;劉長佑經世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7 佟雅囡;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與當代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詠梅;飯盛挺造《物理學》中譯本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9 陳敘良;近代湖南社會流動研究(1840-1949)[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湯菊平;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影響研究[D];東華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宏杰;;曾國藩:守拙成巧[J];21世紀商業(yè)評論;2011年07期

2 朱夢蝶;;曾國藩折扇解難題[J];老同志之友;2011年12期

3 田野;;曾國藩寫家書糊弄皇帝[J];旅游時代;2011年03期

4 ;曾國藩的“用人哲學”[J];人事天地;2010年20期

5 王明輝;;匣里龍泉吟不住,問予何日斫蛟鼉——從曾國藩《感春六首》談起[J];文史知識;2011年08期

6 張宏杰;;曾國藩:終生磨煉恒心[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1年07期

7 張宏杰;;曾國藩的長沙之辱[J];黨政干部參考;2011年05期

8 劉誠龍;;朝廷有人,做事也難[J];文史月刊;2011年07期

9 易茗;;曾國藩養(yǎng)生四法[J];政府法制;2011年17期

10 ;曾國藩的管理之道[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若寧;;曾國藩廉政文化初探[A];新時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2 劉大治;;沈葆楨與曾國藩[A];沈葆楨生平與思想研究——沈葆楨巡臺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高虹;沈漢炎;鐘南;;從《曾國藩全集》的出版看首席編輯的編輯力[A];優(yōu)秀出版物價值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8年

4 姚文勝;;曾國藩人格初探[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汪磊;;曾國藩的理學經世思想探微[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劉紅燃;;論曾國藩領導力的建立與應用[A];人文科技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湖南省管理科學學會2009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廣有;;傳統(tǒng)教育 歷史教育 非講不行——在三晉抗戰(zhàn)文化研討會上的講話[A];三晉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山西抗戰(zhàn)文化研討專集[C];1995年

8 賈熟村;龍盛運;;袁甲三與臨淮軍[A];太平天國北伐史論文集[C];1983年

9 柳岳梅;許全勝;;陳寶箴遺文(續(xù))[A];近代中國(第十三輯)[C];2003年

10 賈小葉;;督撫與晚清文化變革之決策[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躍平 王泉初;曾國藩與我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N];中國檔案報;2005年

2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酈波;“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N];新華日報;2011年

3 張宏杰;曾國藩“清廉”之名的背后[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柴靜;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N];文藝報;2011年

5 呂堅;曾國藩與晚清政治[N];中國檔案報;2004年

6 王光明;隋麗娟剖析曾國藩[N];深圳商報;2009年

7 雙峰縣委書記 李大劍邋雙峰縣人民政府縣長 彭愛華;富厚雙峰 深遠流長[N];中國企業(yè)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紀瑾;“非典型清官”的正面和側面[N];珠海特區(qū)報;2011年

9 朱漢民 吳國榮;學治貫通 漢宋兼綜[N];光明日報;2007年

10 通訊員 左都建 龍德;“曾國藩與湘軍文化研究會”成立[N];湖南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吳國榮;曾國藩的人格、學問與治術[D];湖南大學;2008年

3 郭平興;曾國藩文獻閱讀實踐與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濤;清軍火器、軍制與戰(zhàn)爭[D];復旦大學;2007年

5 房政;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型構1842~1953[D];復旦大學;2008年

6 楊波;左宗棠軍事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彭昊;曾國藩與道家思想[D];湖南大學;2010年

8 郭劍鳴;晚清紳士與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識權力化整合模式為路徑[D];復旦大學;2006年

9 徐雷;曾國藩理學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10 紀振奇;清軍江南大營研究(1853—1860)[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游歡孫;咸同年間地方督撫權力的演變[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彭小舟;曾國藩與近代湖湘文化[D];河北大學;2001年

3 肖高華;曾國藩文化思想與中國近代化[D];中南大學;2004年

4 李紅;晚晴“以禮代理”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芳;曾國藩對兩淮鹽務治理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文瑤;曾國藩與中國科技近代化[D];湘潭大學;2007年

7 辛松;曾國藩科技思想探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8 孫德強;曾國藩人生修養(yǎng)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徐德勇;《曾國藩家書》主體思想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10 劉朝暉;淺析曾國藩的教育思想及現(xiàn)實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1525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1525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fc2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