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教育的一項創(chuàng)舉——滇黔川邊石門坎教育體系評述
本文選題:近代 + 滇黔川; 參考:《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摘要】:近代滇黔川邊循道公會教育體系 ,主要憑借當地各民族的力量 ,使滇黔川 3省上萬名青少年接受了規(guī)范的初等教育 ,使數萬名當地群眾完成了掃盲教育 ,為苗族、彝族培養(yǎng)出第一批高級知識分子。它的男女學生合校、雙語教學、把學校辦到山寨、大眾掃盲教育、注重民族高等人才的培養(yǎng) ,成就了我國近代教育的一個創(chuàng)舉。
[Abstract]:In modern times,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Methodist Guild in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mainly relying on the strength of various local nationalities, enabled tens of 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to receive standardized primary education,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local people completed literacy education for the Miao people. The Yi people cultivated the first group of senior intellectuals. Its co-education of boys and girls, bilingual teaching, running schools into shanzhai, mass literacy educa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thnic higher talents have achieved a pioneering work in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重慶三峽學院民族學系
【分類號】:G75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塞繆爾·柏格理 ,東人達;苗族紀實[J];貴州文史叢刊;1999年01期
2 塞謬爾·柏格理,東人達;苗族紀實[J];貴州文史叢刊;1999年03期
3 R.J.邰慕廉牧師,東人達;苗族紀實[J];貴州文史叢刊;200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王洪波;李穎;;社群與個人孰先孰后?——對社群主義的反思[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5 陳海平;;困境與進路:司法改革語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7 孫晉;;產融結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8 王浩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體性原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王浩斌;;中國社會結構現(xiàn)代化的基本問題及其表現(xiàn)樣態(tài)[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李繼武;;高度反思的學說與實踐基礎上高度反思的科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鄭陳榮;;論公平正義在構建高校和諧校園中的作用及其實踐原則[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杜勇敏;;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社會因素分析[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李明水;;關于建立權力制約機制、防止腐敗滋生的對策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熊光清;;自由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民主之比較分析[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下卷)[C];2009年
9 李猛;;胡塞爾的生活世界對兩種文化的融合[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10 張帆;張艾清;;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對個人權利保障的價值意蘊[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5 周鵬;臺灣財政收支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代俊蘭;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及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0年
7 余一凡;從馬克思到列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權政;當代中國農民經濟利益問題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9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尹峻;國家與革命:黑格爾與馬克思關系的歷史性解答[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閆雪梅;民族文化視閾下廣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張雷;抗戰(zhàn)時期《大公報》(桂林版)言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王熠;毛澤東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孫拉薩;網絡空間言論自由與隱私權的平衡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隗兵;市民社會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王冰;《紅樓夢》中茶”相關行為映射譯者風格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郭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在結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迪;試論當代中國信仰問題及危機的消解[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佛佑;本世紀初貴州省威寧縣石門坎教會苗民教育述評[J];貴州民族研究;1983年01期
2 顏勇;歷史上石門坎苗族教育反思[J];貴州民族研究;1994年03期
3 徐銘;石門坎地區(qū)苗族宗教信仰的變遷[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4 林芊;石門坎現(xiàn)象:對清末黔西北苗族地區(qū)基督教傳播的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宗文;基督教循道公會在威寧石門坎興辦的教育事業(yè)[J];貴州民族研究;1987年02期
6 敖行維;對柏格里其人其事的再認識[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6年04期
7 石茂明;基督徒循道公會在石門坎傳播的社會分析──近代西方宗教勢力對華“文化侵略”的反思[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東人達;論近現(xiàn)代黔滇川基督教運動中的主體作用[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9 熊坤新;苗族倫理思想[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10 宋自華;淺談玉溪地區(qū)苗族服飾[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翁家烈;;戰(zhàn)爭與苗族[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吳通才;;苗族千百年來發(fā)展緩慢的原因[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3 田杉;龍炳文;;古老的哲學 辯證的思想——簡介《苗族生成學》[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4 楊光全;;試論苗族芭茅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A];少數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5 彭華;;輝煌與困境:石門坎教育的時空變遷[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楊世章;;苗族諺語試論[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7 趙崇南;;苗族道德傳統(tǒng)淺論[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8 伍新福;;略論苗族支系[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9 石家齊;;苗族“接龍”祭典初探[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10 楊昌國;;工具·藝術:苗族舞蹈走向生活[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曦云;苗族與鳳凰的文化底蘊[N];團結報;2003年
2 記者 龍瑩 通訊員 劉莉;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展亮相[N];團結報;2004年
3 古燕昕;苗族傳統(tǒng)服飾[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歐陽廷勇 吳一文;苗族古文字之謎[N];貴州民族報;2006年
5 策劃 本報記者 陳丹赤;神奇背后的隱憂[N];貴州民族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向郢;福音下的石門坎[N];南方周末;2006年
7 江鵬 記者 童順鳴;保護苗族蠟染從現(xiàn)在開始[N];四川日報;2007年
8 張世輝;苗族:自稱“樹心”的民族[N];中國民族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羅幫義 通訊員 楊袁平;安吉苗族村寨的新變化[N];大理日報(漢);2006年
10 記者 何文昌邋特約記者 何基生;南俸苗族隊在“大家庭”中和諧發(fā)展[N];海南農墾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東人達;滇黔川邊基督教傳播研究(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楊曦;西南地區(qū)少數民族教育內源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3 石茂明;跨國界苗族(Hmong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劉芳;枧槽苗鄉(xiāng)[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申卉芪;論苗族傳統(tǒng)服飾圖案的現(xiàn)代應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苑青松;喚醒與契合:言語生命的賦形[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國琴;民族亞文化人群健康狀況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周相卿;黔東南雷山縣三村苗族習慣法研究[D];云南大學;2004年
9 胡曉東;瑤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梁聰;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會的契約規(guī)范與秩序[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遠慧;湘西保靖縣苗族、土家族民歌族性特征調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袁宇;苗族文化與教育的沖突與協(xié)同[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唐祺;苗族家庭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龍葉先;苗族刺繡工藝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郭華華;苗族科技文化背景與科學素質教育的探討[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6 苑青松;柏格理先前教育中課程經驗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7 謝玉珍;城鄉(xiāng)苗族初中生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比較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勝勇;石門坎電站工程庫區(qū)余平壩滑坡綜合治理工程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9 閔朝龍;大姚六苴銅礦床“小河—石門坎”礦段成礦預測及探礦方案[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羅莉;清末川邊改土歸流對西藏地方的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46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204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