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弱智學生語文學科能力調(diào)查綜述
本文選題:中度弱智 切入點:語文 出處:《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摘要】:本研究做了中度弱智學生語文學科能力的調(diào)查 ,目的是了解該類學生語文能力獲得的順序和結果。調(diào)查按照語文能力分為聽、說、讀、寫四個部分 ,采用自編測試工具進行。被試來源于上海市 5所輔讀學校 1 -9年級的中度弱智學生。結果顯示 :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總體隨教育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趨勢 ,但不同年級段的不同項目間存在著差異。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order and result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moderately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The investig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language proficiency: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The subjects came from moderate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in grades 1-9 of 5 secondary schools in Shanghai.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crea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level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items in different grades.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 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
【基金】:“全國培智學校課程設置與改革研究”中課程評價研究的一個部分。
【分類號】:G76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滿銘;論章法規(guī)律與思考邏輯[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3年04期
2 祁麗;;再議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才智;2010年17期
3 呂景霞;;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估與課堂測試[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劉暢;;留學生入學分班測試的題型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5 錢華;;PSC詞匯、語法評定與語用原則[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6 應小娜;;小學語文作業(yè)個性化設計探討[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7 孔凡成;運用遷移理論醫(yī)治作文“貧血癥”[J];池州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8 戚莉燕;;大學英語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測試[J];大家;2011年19期
9 江平;梅媛;;蘇霍姆林斯基童話教育思想初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王佳;;淺論奧爾夫音樂治療法對智力障礙兒童行為治療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屠國平;;對普通話水平測試性質(zhì)的幾點思考[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玲玲;;普通話口語交際網(wǎng)校構建[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林海燕;;盲人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效度與題型問題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玲玲;;普通話口語交際網(wǎng)校構建設想[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郭裕建;語感及其心理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袁茵;聽覺障礙中小學生漢語閱讀能力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董蓓菲;小學語文小班化合作學習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魏薇;小學閱讀教學的生活體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漢衛(wèi);華語閱讀測試論[D];暨南大學;2008年
6 李春享;韓國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鄭飛藝;小學語文課程組織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楊瑞漢;義音漢字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嚴明;基于體裁的商務英語話語能力研究:構念界定與測試開發(f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王桂玉;新課標下初中語文嘗試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孫曉艷;小學語文快速閱讀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蔣惠敏;基于學習風格的小學語文閱讀策略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曹昭;河北省漢字應用水平測試個案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福梅;小學生漢字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琳琳;字理識字與趣味識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許艷紅;小學生活化寫作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張雙;綜合干預消除網(wǎng)絡游戲?qū)πW生寫作負面影響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白水平;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益珍;;呼喚多元化學生評價[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3年Z1期
2 高玲玲;淺談弱智學校的體育教學[J];中國殘疾人;2001年12期
3 胡英;;通過操作活動培養(yǎng)弱智學生的綜合能力[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3年05期
4 張莉;怎樣激發(fā)弱智學生學習的興趣[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5 韋小滿,王培梅;關于弱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評估的理論探討[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1期
6 張青;;多備幾把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7年04期
7 張曉紅;;弱智學生身心缺陷的補償—美工教學[J];華夏星火;2005年10期
8 江耀強;廣州市弱智教育的調(diào)查研究[J];教育導刊;1990年Z1期
9 林雪芳;;優(yōu)化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素質(zhì)[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3年09期
10 張育才;;韻律操在弱智學生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學校體育;198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武連江;孫家駒;閆新中;;愛護弱智兒童的自尊心塑造健全人格[A];中國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8年
2 吳倩;;學會健體 發(fā)展機能 享受快樂——弱智學校體育教學的嘗試[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3 孫銀珠;;弱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點滴談[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4 楊晶;;淺談如何在班集體中培養(yǎng)弱智學生健康心理[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梁玉萍;;茶藝活動對弱智學生的重要作用[A];上海市少兒茶藝教學活動十周年文集[C];2002年
6 馮永誠;;如何對弱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7 韓爽;;弱智學生人際交往智能的養(yǎng)成方法[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余斯敏;;淺談弱智學生的計算機教學[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李玲;;培智學校學生職前心理淺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10 楊開珍;;弱教臨床實踐總結[A];湖北省民政康復醫(yī)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聶品華;真愛讓我選擇執(zhí)著[N];孝感日報;2008年
2 茍文彬;像種莊稼一樣教語文[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語文:最后兩個月應讀書看報[N];湖南科技報;2005年
4 唐曉霞;“中華語文萬里行”活動在山西太原啟動[N];中國改革報;2008年
5 合江縣望龍中學 成洪均;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N];瀘州日報;2008年
6 羅田縣九資河中學 王新淼;如何創(chuàng)造語文“課堂對話”的“優(yōu)質(zhì)高效”[N];黃岡日報;2009年
7 何濤 康縣一中教師;重構語文閱讀課教學[N];隴南日報;2009年
8 湛江市霞山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譚永煥;尊重生命本真 呼喚真心語文[N];湛江日報;2010年
9 豐城市劍光中學 胡麗萍;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四個支柱[N];宜春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江蕓涵 實習記者 劉川;語文更有“文”味數(shù)學“多想少算”[N];四川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鄭桂華;基于網(wǎng)絡的語文校本課程研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范遠波;民國小學語文教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葉正波;教育議事會:一個微觀教育管理體制的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郅庭瑾;為何而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張月娟;中學生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6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英全;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程目標實施情況的調(diào)查與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2 孫學明;初中學生語文偏誤的統(tǒng)計學調(diào)查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萍;語文主題閱讀探究性教學的模式建構[D];西南大學;2011年
4 戴曉冰;論語文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麗丹;職教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激活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李寧輝;試論語文靈性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于杰;淺談比較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8 陳尚達;語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探微[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謝朝春;試論語文多媒體板書設計[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馬美著;語文交往教學模式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6902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169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