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教師教學能力結構分析
本文選題:成人教育教師 切入點:教學能力 出處:《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1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成人教育教師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yè)化和成人教育專業(yè)化的必然要求,它既是教師基本能力的合理整合,也是成人教育有效教學能力的特殊發(fā)展。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其六項構成因素:專業(yè)發(fā)展能力、溝通協作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學服務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和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Abstract]:The teaching ability of adult education teacher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and adult education specialization. It is the reasonabl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basic abilities. It is also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teaching ability of adult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d analyzes its six constituent factors: th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service,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成教學院;
【基金】:浙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學和管理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yb07014)
【分類號】:G7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曉端,Stephen Keith;當代西方有效教學研究的系統考察與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宏;徐斌艷;;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段麗;肖貽杰;;英語有效教學淺議[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周升群;吳迎華;劉真杰;;淺議教師的心理健康[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4 杜惠蓉;新課程條件下有效教學的策略探討[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6期
5 陽紅;;西部新建高校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策略探析[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7 王君;;大學英語教師有效教學能力發(fā)展的探索[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8 宋穎;;淺談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數學探索能力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09期
9 盧加英;;談新課標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學[J];成才之路;2009年04期
10 覃澤宇;林銘;;復雜適應系統視域中的有效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玉小;基于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有效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陳縉若;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吳翔;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策略探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張艷慧;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磊;中學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周艷;高中生物理課堂學習策略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常麗娟;當前課改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8 劉琴芳;有效教學理論與語文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曉航;視唱練耳有效性教學初論[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10 黃梅;高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D];蘇州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崇齡;詩歌意境的審美心理內涵及審美心理結構[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8年Z2期
2 周國雄;大學課堂教學“四步曲”敘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3 戴軍,穆養(yǎng)民,李興鑫,吳鋒,王曉君;高?萍紕(chuàng)新體系的內涵結構與建設思路[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趙彥娟,姜鍵,李艷;論跨世紀青年的素質結構及其時代內涵[J];安徽農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5 曾美英,馬萬昌;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及其結構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6 李東生;淺談成人教育教師的培訓[J];中國成人教育;1994年07期
7 蓋翠杰;遮蔽與澄明——《史記·張丞相列傳》探微[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8 童強;結構與思想的結構史[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9 楊威,劉曉軍;論高校體育文化與大學生道德教育[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尚興娥,宋林;論結構范疇[J];系統辯證學學報;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毓鋒;;L(a 結構及蘊含剖析[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2 郭維藩;;雷閃的起因及其結構[A];首屆中國防雷論壇論文摘編[C];2002年
3 王飛;;淺議VTS人員目前和將來的培訓[A];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大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旺熹;;“動+得+形”結構的變體形式[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5 尉繼英;朱月香;謝有暢;;鑭摻雜錫鋯固溶體催化劑的結構及其一氧化氮選擇催化還原性能[A];2001’全國機動車排氣和工業(yè)廢氣催化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吳健中;林福永;;一般系統結構及其模型[A];科學決策與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六次年會論文集[C];1990年
7 周雪梅;杜丕一;翁文劍;韓高榮;;以射頻磁控濺射法制備的La_(0.5)Ca_(0.5)Mn_xTi_(1-x)O_3薄膜晶結構的研究[A];TFC’03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8 張榮;李俊麗;張臻;;開關磁阻電機的應用及其研究的前沿問題[A];第十屆全國煤礦自動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9 王士政;杜逸鳴;;關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自動化”內涵的思考[A];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桑燕鴻;陳新庚;;環(huán)境自愿協議制度——一種新型環(huán)境管理方式[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上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柯楊;名師評選更重教學能力[N];河南日報;2007年
2 黃貴勇、楊帆;強根固本 打牢基礎[N];人民武警;2009年
3 肖日東邋劉鵬;百余名教員演兵場上“淬火”[N];解放軍報;2007年
4 蘇銳鋒、特約通訊員 倪敏芝;著眼裝備發(fā)展提高教學能力[N];解放軍報;2004年
5 周小愛;淺談年輕老師如何提高自身教學能力[N];九江日報;2005年
6 許立功邋胡義強 劉勇;執(zhí)教能力:提升的空間有多大[N];解放軍報;2007年
7 陳勇 朱明河;當好人才“加工廠”[N];人民武警;2007年
8 曹春萍;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能力[N];中華合作時報;2004年
9 大阪;日重視大學教師教學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鮑偉忠 馬軍利 文超英;既當單項尖子 更當全能標兵[N];戰(zhàn)士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迎春;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李林科;二茂鐵羧酸構筑的金屬配合物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3 王桂霞;中國牛肉產業(yè)鏈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延云興;新型強雙光子聚合引發(fā)劑的設計、合成及周期性微結構的制作[D];山東大學;2003年
5 楊晉濤;聚合物/無機納米復合材料的原位乳液法制備及其表征[D];浙江大學;2005年
6 任飛;內蒙電氣石特性、加工及利用研究[D];東北大學;2005年
7 劉子忠;單雙核三明治配合物的結構、鍵能及芳香性的密度泛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許曉晴;中古隱逸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胡克祖;3~6歲幼兒好奇心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10 姚念民;改進單服務器性能[D];吉林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上官來;體育舞蹈教學能力結構的理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6年
2 陳青松;“大/小+名”結構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美紅;體育教育專業(yè)本科生教學能力形成因素的系統分析[D];四川大學;2005年
4 唐紅超;行政文明的內涵與內容體系初探[D];武漢大學;2005年
5 龔軼敏;對中國大學生英語議論文寫作銜接連貫的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5年
6 趙麗娜;憲政內涵及其構建途徑分析[D];鄭州大學;2005年
7 王蘭鋒;青少年學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8 趙任;我國政府能力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9 易永錫;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優(yōu)化的途徑探討[D];廣西大學;2005年
10 孫薇;我國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13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161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