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來我國女童教育研究述評
本文關鍵詞: 女童教育 研究 出處:《婦女研究論叢》2002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女童受教育的機會與質量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90年代,在我國西部貧困地區(qū)開展的女童教育行動研究,以解決女童受教育的均等性和有效性為主要目標。與此同時,許多研究者就女童失學輟學的成因、大齡女童面臨的教育困境和補救措施、女童上學的家庭投入與收益、教材中的性別偏見等進行了較為深人的研究。
[Abstract]:The opportunity and quality of girls'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1990s, a study on the action of girls'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impoverished areas of western China.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address the e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girls' access to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many researchers address the causes of girls' dropping out of school, the educational difficulties and remedies faced by older girls. The family investment and income of girls in school, gender bias in textbooks and so on have been deeply studied.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分類號】:G776
【正文快照】: 9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領域中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群體——女童的教育受到研究者的關注。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實際出發(fā),開展了頗具中國特色的女童教育研究。 一、女宜失輟學成因研究 在我國西部貧困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部分山區(qū),女童受教育總體水平較低,失學輟學現(xiàn)象非常普遍,當?shù)?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吳柳,賓秀玲,黃榮,鞠敏敏,莫福升;試析貧困地區(qū)女童教育的自然演進過程——80年代以來亞太發(fā)展中國家貧困地區(qū)女童教育基本模式例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史靜寰;關于女童教育的幾個理論與實踐問題[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3 史靜寰;教材中的性別問題研究——“對幼兒園、中、小學及成人掃盲教材的性別分析研究”項目的設計與運作[J];婦女研究論叢;2001年01期
4 ;我國西部四省區(qū)女童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興根;教育平等與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兩種態(tài)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馬瑩;性度特征與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相關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5期
3 趙海龍,趙海利;教育外部收益的實證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1期
4 艾清萍,田宗友;解決農村學齡女童失學問題的對策和建議[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龍燕梅;中小學生的心理性別差異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07期
6 李介;學校教育的十大不公[J];當代教育論壇;2004年03期
7 鄭瑩;女性主義視野下的性別差異問題淺談[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5期
8 劉博宇,陳利;關于性別角色認同研究的深層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張潔,楊永林;小學英語教材建設中的語言性別歧視現(xiàn)象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年S1期
10 劉世風;馬建福;;女性人類學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俊;解讀高等教育的性別符碼[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鄧艷紅;以新基礎教育引領西部農村的和諧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靜淵;英語中的性別歧視與英語教科書建設[D];四川大學;2007年
2 宋韜;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性別差異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3 劉海玲;女性主義視野下幼師性別選擇的和諧化趨向[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4 李曄;高等教育中的女性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方蓓;我國基礎教育中性別教育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6 高潔;西安市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淑珍;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文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丁曉清;中學語文教學與女生健全人格的塑造[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范燕萍;品味教育生活[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鄔思云;女性主義視域下中學語文教科書的性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衛(wèi),張鐵道,劉文璞;中國西部女童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青年研究;1994年11期
2 曉晨;寧夏女童教育試驗 一年多成效顯著[J];寧夏教育;1994年05期
3 劉文璞;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女童教育[J];青海教育;1994年03期
4 ;女童教育國際研討會向全社會發(fā)出倡議[J];青海教育;1994年11期
5 周虹艷,王振嶺;浩門河畔訪麻蓮──記門源縣麻蓮鄉(xiāng)女童教育實驗學校[J];青海教育;1994年12期
6 周衛(wèi),張鐵道,劉文璞;西北三省女童教育實驗及思考[J];婦女研究論叢;1995年01期
7 史靜寰;中國貧困地區(qū)的女童教育問題[J];婦女研究論叢;1995年03期
8 唐曉杰;女童教育:國內外的進展與經驗[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5年05期
9 何永忠;探索西部處境不利地區(qū)女童教育新路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10 王玉香;強化女童教育,提高我國人口總體素質[J];中國教育學刊;199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潘正云;馬林英;;涼山彝族女童教育應為特別關注領域[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潘正云;馬林英;;涼山彝族女童教育應為特別關注的領域[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C];2002年
3 包忠才;蘇建華;;中越邊境少數(shù)民族教育比較研究與對策[A];“東南亞民族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淑清;白云深處見“春蕾”[N];中國婦女報;2000年
2 國務院婦女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蔣月娥;政府加大力度促進女童發(fā)展[N];中國婦女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范緒鋒 時曉玲;義務教育:舉步跨千年[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記者 蔡文清;關注西部農村女童教育[N];中國人口報;2000年
5 曾德茂 潘艷玫;中央電視臺資助龍脊女童上高中[N];廣西日報;2000年
6 ;關注大西北 關注女童教育[N];河北日報;2000年
7 梅潔;任玉貴情系民族女童教育[N];青海日報;2000年
8 卜衛(wèi);法律分析 身心康復 宣傳教育[N];中國婦女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唐景莉 郜云雁 時曉玲;全民教育我們攜手同行[N];中國教育報;2001年
10 譚元煬;魯容女童教育:令人擔憂[N];貴州政協(xié)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忠勇;貴州省畢節(jié)地區(qū)苗族女童教育發(fā)展的背景、現(xiàn)狀和策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靖;論民俗對基礎教育教學活動的影響[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陸春萍;失落的聲音[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梁華和;固原地區(qū)回族女童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俞前安;西部貧困地區(qū)女童教育發(fā)展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6 馬金玲;行動研究在女童教育中的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旺珍;農村女童義務教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黃慶麗;中印農村女童教育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78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147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