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網絡的影視創(chuàng)作課程協(xié)作平臺研究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teachers, lack of guidance and communication in creative process, unable to adapt to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students and so on, which a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igher ability. Therefore, with the help of learners' social capital, the project team has developed a social network-base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platform, "Learning by doing", flipping over the theory of classroom and in-depth learning. The platform adopts a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organize learning resources, share and communicate, and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through social platfor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learning while doing platform can promote deep learning in four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technology: in the knowledge dimension, the platform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branch structure and mesh structure, and makes use of knowledge map. In learning dimension, the platform provides learners with learning tools, such a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ituation cre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help them create individualized film and television creation situation. In the interactive dimension, the platform establishes the "differential order" pattern of strong or weak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ers, teachers, friends and teachers outside school, which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extensive intellectual support,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platform adopts the decentralized structure of distributed cognition, supports mobile terminal access, and facilitates the shar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山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數字藝術倫理學研究”(項目編號:13BA01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34;J9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寶良;;從“女山人”、“女幫閑”看晚明婦女的社交網絡[J];浙江學刊;2009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恕;;試論傳統(tǒng)媒體與社交網絡的交互融合——從新華社電視進駐開心網說起[A];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33分會場新媒體與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恕;;試論傳統(tǒng)媒體與社交網絡的交互融合——從新華社電視進駐開心網說起[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3 姚群峰;張玉瑩;;搶占融合通信高地,領先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電信運營商發(fā)展融合通信的戰(zhàn)略思考[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4 張瀚予;;數字博物館新應用——美國的案例[A];創(chuàng)意科技助力數字博物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尹紅軍;大規(guī)模社交網絡中局部興趣社區(qū)發(fā)現(xiàn)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2 孫見山;科研社交網絡中的論文推薦[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3 連德富;基于位置社交網絡的數據挖掘[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4 向彪;面向大規(guī)模社交網絡的信息傳播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5 鄭夏冰;探討過量使用移動社交網絡Apps對個人用戶的負面影響[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6 郭龍飛;社交網絡用戶隱私關注動態(tài)影響因素及行為規(guī)律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7 劉芳;信息可視化技術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8 吳保來;基于互聯(lián)網的社交網絡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9 程振宇;社交網絡下網絡互動對購買意愿影響及信任保障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璜;企業(yè)在線社交網絡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
2 高正波;“阿拉伯之春”與虛擬社交網絡[D];蘭州大學;2014年
3 吳少良;基于交互局部性的在線社交網絡數據放置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李影;社交網絡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5 黃舒泉;一種企業(yè)社交網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南京大學;2012年
6 靳婷;在線社交網絡中的鏈路預測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7 任海龍;社交網絡知識共享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8 劉曉曼;社交網絡數據獲取與結構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安徽大學;2014年
9 楊維娣;人人網對研究生科研活動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0 蒙在橋;在線社交網絡的動態(tài)消息傳播模型研究與應用[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387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13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