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dobe Connect的大規(guī)模流媒體自主點播學習系統(tǒng)
本文選題:自主點播學習 + 大規(guī)模流媒體; 參考:《中國遠程教育》2014年09期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在教育領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傳送音頻、視頻教學資源實現(xiàn)自主點播學習,可以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贏dobe Connect的大規(guī)模流媒體自主點播學習系統(tǒng)解決了流媒體系統(tǒng)中傳輸網(wǎng)絡阻塞、播放服務延遲、服務拌動等問題。構建大規(guī)模流媒體自主點播學習系統(tǒng)架構,把大規(guī)模流媒體交互服務傳輸方式、基于CDN的內容分發(fā)技術、基于位置感知和興趣集中設計P2P-CDN混合網(wǎng)絡等關鍵技術作為自主點播學習系統(tǒng)的技術支撐,以順暢地實現(xiàn)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自主點播學習。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it is possible for the students to have a sense of being on the spot by transmitting audio and video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Large-scale VOD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Adobe Connec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congestion, delay of playback service and service agitation in streaming media system. The architecture of large-scale streaming media self-on-demand learning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large-scale streaming media interactive service transmission mode, based on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of CDN, is put forward.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P2P-CDN hybrid network based on location awareness and interest concentration, are used as the technical support of the autonomous on-demand learning system to realize the autonomous on-demand learning through the Internet smoothly.
【作者單位】: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
【基金】:廣東高校優(yōu)秀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計劃項目“信息技術類卓越工程師產(chǎn)學研合作培養(yǎng)模式研究”(2012WYM_0088)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尹浩;林闖;文浩;陳治佳;吳大鵬;;大規(guī)模流媒體應用中關鍵技術的研究[J];計算機學報;2008年05期
2 肖克曦;杜娟娟;;基于Web的教學流媒體視頻點播系統(tǒng)[J];計算機與現(xiàn)代化;2007年09期
3 戴琦;夏青;顧春華;高小伍;;基于P2P的視頻點播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計算機與現(xiàn)代化;2010年08期
4 鄭常熠;王新;趙進;薛向陽;;P2P視頻點播內容分發(fā)策略[J];軟件學報;2007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沈富可;基于位置感知和興趣集中的Aroma-CDN模型及關鍵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迪;互動媒體支撐下的課堂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云;萬川龍;桑軍;胡海波;;一種基于P2P的視頻點播系統(tǒng)[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2 趙鵬濤;霍秋珍;;基于CDN的流媒體系統(tǒng)性能優(yōu)化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年25期
3 樂光學;宋佳佳;熊小峰;劉建生;;P2P流媒體服務質量關鍵技術的研究[J];電信科學;2011年11期
4 李澤平;盧顯良;李梁;;P2P流媒體中的多發(fā)送端選擇算法[J];電子學報;2010年09期
5 楊雄;朱宇光;查志琴;肖賢建;;“現(xiàn)代交換與路由技術”課程建設在通信工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實踐與定位[J];福建電腦;2011年04期
6 李澤平;;一種基于Fluid Model的調控機制及其應用[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7 王芳;李澤平;;視頻分發(fā)技術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8 胡玉琦;侯旭萌;王智勇;;基于BitTorrent的流媒體緩存及調度方案[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9期
9 林志明;毛政元;;基于多目標價值函數(shù)的流媒體代理緩存替換策略[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10 張磊;;新媒體技術在現(xiàn)代媒體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年2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偉平;可控P2P流媒體分發(fā)關鍵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衛(wèi)東;單源P2P組播的系統(tǒng)安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秦豐林;對等網(wǎng)絡流媒體關鍵技術及激勵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智英建;基于新型分布式視頻點播架構的流媒體調度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8年
5 陳怡;Ad Hoc網(wǎng)絡帶寬資源分配優(yōu)化技術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6 胡宇翔;可重構網(wǎng)絡的流媒體分發(fā)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7 馮健;P2P點播流媒體服務質量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8 熊旭輝;大規(guī)模VoD服務器負載平衡策略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廖榮濤;對等環(huán)境下基于緩存數(shù)據(jù)特征的實時流媒體系統(tǒng)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彭昭;非結構化對等點播分發(fā)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尉希娟;基于分層分簇的流媒體應用層組播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陳歡;基于流媒體和DRM技術的手術示教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11年
3 丁瑞鵬;基于P2P實時流媒體時移技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門玉剛;流媒體轉發(fā)服務中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5 朱曉蕊;面向多種流媒體傳輸協(xié)議的視頻壓縮格式識別[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6 趙鵬濤;基于CDN的流媒體系統(tǒng)性能優(yōu)化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7 韓東東;基于MINA框架的RTSP移動流媒體代理服務器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李炯希;基于P2P的網(wǎng)絡流媒體點播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孫雅娟;基于P2P的校園網(wǎng)流媒體點播系統(tǒng)的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10 王陽;基于Linux的網(wǎng)絡行為管理網(wǎng)關系統(tǒng)內核模塊設計與實現(xiàn)[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亢曉梅;師生課堂互動行為類型理論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艾倫·泰特,陳壟;開放和遠程教育中學生學習支持之理念與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15期
3 余勝泉,楊曉娟,何克抗;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4 邱崇光;“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辨析——與何克抗教授商榷[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5 項國雄,賴曉云;活動理論及其對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影響[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6 柴少明;趙建華;李克東;;基于活動理論的CSCL協(xié)作意義建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7 楊黎霞;孟憲英;;P2P技術在流媒體直播系統(tǒng)中的應用分析[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9年14期
8 覃宗炎;;P2P網(wǎng)絡中流媒體直播系統(tǒng)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年14期
9 鄭太年;從活動理論看學校學習[J];開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畢經(jīng)平,吳起,李忠誠;Internet中的包延遲分布與包丟失關系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2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嚴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馬憲春;學習技術系統(tǒng)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胡小勇;問題化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馬紅亮;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互動結構[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孫衛(wèi)國;數(shù)字化聚合環(huán)境中的課堂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妍;喬納森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吳永和;學習資源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宋U,
本文編號:1877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77598.html